•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978750048211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978750048211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24 2.0折 2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竹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82116

出版时间2008-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6元

货号6221737

上书时间2024-09-14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竹林,女,1965年生,陕西渭南人。现为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在《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农业经济问题》、《商业研究》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6项,参与撰写著作3部。曾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二等奖两项、陕西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二、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农民工概念的界定
    一、农民工概念的历史演化
    二、农民工的内涵、特征及类别
  第二节  市民的慨念及特征
    一、市民的形成
    二、市民概念及特征
  第三节  市民化与农民工市民化
    一、非农化、城市化与市民化
    二、市民化的内涵及特征
    三、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及特征
第三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因、条件及经济社会效应
  第一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因
    一、获取城乡比较收入的经济动因
    二、获取城市净期望收益的理性动因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城市化发展的依托条件
    三、稳定预期的制度性保障条件
    四、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与能力等主观条件
  第三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社会效应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人收益
    二、农民工市民化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农民工市民化对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困境
  第一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进程
    一、非农化阶段
    二、非农化与城市化相结合的阶段
    三、市民化发展阶段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困境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化发展困境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
    三、农民工市民化的资本困境
第五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和思路
  第一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
    一、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规定
    二、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考量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则与思路
    一、农民工市民化应坚持的原则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总体思路
第六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化战略选择
  第一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化战略选择
    一、城市化战略选择的历程
    二、实施大都市圈发展战略
    三、实施城镇城市化发展战略
  第二节  发展城市产业依托,扩张城市就业容量
    一、以就业为取向的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二、农民工市民化城市“非正规经济主体”的培育
    三、农民工市民化城市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第七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建设与创新
  第一节  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革的理论分析
    一、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革的临界点
    二、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革的低成本与高效率原则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农村退出的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二、城市进入的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
    三、城市融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
    四、城市融合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与创新
    五、城市融合的住房制度改革与创新
    六、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第八章  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的提升和社会资本的培育
  第一节  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的提升
    一、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形成的条件及机理
    二、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提升的途径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培育
    一、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形成的条件及机理
    二、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培育的途径
结论
附录1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调查问卷
附录2  西安市农民工市民化相关问题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1.按其存在的状态,可以把农民工划分为现实的和潜在的农民工。现实的农民工是指已经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目前,这一群体的数量已有1.5亿;潜在的农民工是指尚未转移到非农产业而闲居家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属于现实人力资源的闲置状态(预备状态)或潜在的人力资源。目前,这一群体人数约有3.1亿。

 2.按其城市化的程度,可以将农民工划分为城市化(确切地说应该是半城市化)的农民工与非城市化的农民工。城市化的农民工是指在城市有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来源,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与市民无差异,但户籍仍为农民的农民工;非城市化的农民工是指虽然进入城市,有职业、有收入来源,居住尚不固定(租住或住集体宿舍),且户籍仍在农村,并未打算长期在城市扎根生存的农民工。

 3.按其迁移的空间地域划分,可以将农民工划分为农村的农民工与城镇的农民工。农村农民工,具体包括农村企业主、农村个体户、农村打工者,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农村的乡镇企业或非农产业;城镇的农民工具体包括城镇企业主、城镇个体户、城镇打工者,他们就业场所和领域主要是城市的非正规部门或正规部门的非正式职业。

 ……

主编推荐
    本书选择以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为研究主题,目的在于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特殊发展规律,构建系统的农民工市民化理论研究框架,以弥补经典的人口转移理论存在的不足,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设计和制定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和总体方略,探寻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路径,为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政策建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