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978751304883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4.35
6.7折
¥
66
全新
库存25件
作者傅荣贤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48835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6元
货号8975404
上书时间2024-12-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傅荣贤(1966-),男,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大学图书馆学报》和《图书馆建设》编委。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等课题。目前主持、在研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书目与中国传统学术的学科化转型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国古代目录学的研究意义
二、中国古代目录学的研究现状
三、中国古代目录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古代目录的内容旨趣和形式结构
第一节 中国古代目录的内容旨趣
一、“部次条别”的检索功能
二、古代目录学的学术价值
三、“申明大道”的超越旨趣
四、中国古代目录学三大内容旨趣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
第二节 中国古代目录的形式结构
一、文献单元的描述和标引
二、文献单元关系的组成与揭示
三、古代目录中的其他形态因子
四、形式结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中国古代目录的文献标引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献的本质
一、现代文献的本质及其现代目录对文献的标引
二、中国古代文献的本质
三、中国古代目录的文献标引
第二节 中国古代目录的著录
一、著录范围
二、著录内容
三、著录格式
四、中国古代书目著录的核心特征
第三节 中国古代目录的提要
一、提要的源起
二、刘向“条其篇目,撮其旨意”的叙录
三、刘向以后古代目录提要体式的历史演变
四、中国古代目录提要的核心特征
第四章 中国古代目录的文献组织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献之间的关系
一、现代文献之间的关系及其目录组织
二、古代文献之间的关系
三、基于文献关系认知的古代目录组织
第二节 分类在中国古代目录中的地位及其历史流变
一、分类在中国古代目录中的地位
二、中国古代目录分类简史
第三节 中国古代目录分类体系的宏观建构
一、类表的宏观体系
二、《七略》中的阴阳五行秩序
三、古代目录中的天道秩序和人道秩序
第四节 中国古代目录的具体类别及其建构原则
一、中国古代目录基本大类(一级类目)的建构
二、类表的纵向结构
三、类表的横向结构
四、具体文献对类目设置的影响
第五节 中国古代目录中的分类标识和分类类名
一、中国古代目录中的分类标记
二、中国古代目录中的类名
三、中国古代目录中类名的来源
四、类名的知识论内涵和价值论内涵
五、古代目录类名的本质:兼与现代类名比较
第六节 中国古代目录中的具体文献归类
一、有关具体文献归类的研究现状
二、具体文献在类目中的类别确定
三、具体文献在横向线性次序中的位置选择
第七节 中国古代目录中的序言
一、历代目录序言概况…293
二、古代目录序言——以《汉志》为例
三、中国古代目录序言的史料来源
四、对序言价值的再认识
第五章 中国古代目录学的本质及其现代价值
一、中国古代目录学的本质
(一)文献的主体性及其读者主体的介入
(二)古代目录对文献本质的定位及其对读者文献认知的规范
二、中国古代目录学的现代价值
(一)反思文献的知识论定位
(二)反思目录的客观化追求
(三)反思作为认知方式的理性原则
(四)反思西方一元论中心的世界文化取向
三、中国古代目录学的主要缺失及其中西目录学的有机融合
(一)中国古代目录学的主要缺失
(二)中西目录学的有机融合
致 谢
内容摘要
史学范式疏淡于理论提炼,学科范式则赋予西方“他者”标准,两者都不能揭示中国古代目录学的本质。傅荣贤编著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旨在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从古代目录形式和内容的总和出发,勾勒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理论框架。作者认为,古代目录以文献单元的标引(著录、提要)和文献单元关系的揭示(分类、序言)为形式,通过主体介入的导向性话语,确认客体文献的价值论存在,文献背后的文化亦不再具有理智唯一性。由此建构的书目是一
个兼具检索技术、学术考辨和“申明大道”之精神信仰的统一体系,并构成了与传统文明之间彼此型塑、
互为因果的动态关系。本书可供古典文献学、图书馆学等涉及目录学专业的师生阅读,亦面向广义文史领域的读者。
精彩内容
史学范式疏淡于理论提炼,学科范式则赋予西方“他者”标准,两者都不能揭示中国古代目录学的本质。本书旨在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从古代目录形式和内容的总和出发,勾勒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理论框架。作者认为,古代目录以文献单元的标引(著录、提要)和文献单元关系的揭示(分类、序言)为形式,通过主体介入的导向性话语,确认客体文献的价值论存在,文献背后的文化亦不再具有理智*性。由此建构的书目是一个兼具检索技术、学术考辨和“申明大道”之精神信仰的统一体系,并构成了与传统文明之间彼此型塑、互为因果的动态关系。本书可供古典文献学、图书馆学等涉及目录学专业的师生阅读,亦面向广义文史领域的读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