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化凡庶(近世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精)978753259977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普化凡庶(近世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精)978753259977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2.74 6.7折 13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益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9776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1072707

上书时间2024-12-16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益,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文化史若干专题。撰有《古典术数文献述论稿》《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六朝隋唐道教文献研究》《古典研究方法导论》等学术著作并古籍整理多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目录
目  次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沟通与两难:通俗文学的作者属性及其文学意义

第三章  需求与响应:通俗文学商业化编刊与社会一般宗教生活的深层互动

第四章  阅读与传流:通俗文学的传化与社会一般宗教生活的展开

第五章  世情与因果:商业兴起与社会流动中的通俗文学及其伦理建设

第六章  潜流与平潮:宗教的邪、正与通俗文学的抑、扬

第七章  批判与和合:通俗小说中佛道教角色的差异与社会一般宗教伦理的取向

第八章  变迁与选择:通俗文学与俗神的长成

第九章  安天与封神:通俗文学与宗教生活中的神系构建

第十章  概括与结论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本项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关于中国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十六至十八世纪)通俗文学与宗教生活相互关系的探讨。对此问题,当代论述虽已不少,但绝大多数研究仍基于一种简单的影响一反映观念——宗教生活影响了通俗文学,同时又为通俗文学所反映——进行探讨,而对二者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特别是通俗文学对一般社会宗教生活的反向作用,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思考。宋以后庶民社会生活愈趋丰富,而宗教生活更是延续以往成为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宋元特别是明代中期以降,通俗文学蓬勃发达,编撰、印刷和阅读、传化普遍展开,从而与当时社会一般宗教生活发生互动。在这一互动关系中,尤为重要的是通俗文学的反向建构作用。因为文学既是人生和社会的产物,同时其悲天悯人的终极主题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生和社会。通俗文学更不例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影响最为广大的精神产品,对社会一股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宗教生活发生了深层次的建构作用。本项研究即主要集中于通俗文学对宗教生活的反向作用这一课题进行深入分析。

  文化现象彼此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人文研究多元视角和多学科综合的产物,也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反思。从理论上说,文化整体中的每一种现象之间总是存在互动关系的,但并不是每一种互动关系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学术研究起于某种困惑,而终于揭示问题的意义,所以问题的缘起不仅决定了问题的内涵,也决定了意义的大小。因此,在开始进行具体研究之前,必当首先阐述研究的最初原点,用以建立意义探讨的基石。

    一研究的缘起

    本项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区域文化多样、大小传统相对分立、精英阶层与庶民阶层文化水平分野极其显著、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商业和工业极其微弱、始终没有发展为成熟资本主义的古代中国社会,如何成功地实现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分享和涵化,从而延续并不断加强了一个涵融深广的文化/社会共同体?

    西方学者很早就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华琛(James LWatson)等所编只opulal—CultuttLate Impe7’ial China一书即是对此问题研究的汇编,华琛把这个问题总结为:与其他许多农民社会相比,可以认为中华帝国晚期文化一致性的程度相当高。”②“是什么让中国社会能在这么多世纪以来聚合在一起?换句话说,一个有着大洲般面积的国家,居住着说互相听不懂的语言、展示一系列种族差异的人们,可能被塑造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吗?是什么让中

........




精彩内容
通俗文学是以通俗小说为主的,包括说唱文本如宝卷、道情、弹词、民间戏剧演出脚本,以及故事型经文、仙佛传记等在内的书写文本。作者认为十六至十八世纪的通俗文学对社会一般仙佛生活发生了反向建构作用,并通过这种建构,推动了“文化—社会共同体”的形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