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978703069108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978703069108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24.82 7.9折 1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030691088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58元

货号11127234

上书时间2024-12-16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节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1 一、海绵城市的来由与发展1 二、海绵城市的定义2 三、海绵城市的内涵3 第二节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担当4 一、自然条件与城市发展5 二、深圳面临的水问题10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挑战13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使命15 第二章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方略19 第一节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的借鉴19 一、先进治水理念的借鉴19 二、先进城市经验的借鉴25 第二节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36 一、国家的要求36 二、深圳的目标37 第三节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策略40 一、系统治理流域统筹40 二、宏中微观综合考量45 三、治水治产治城融合47 四、部门协同社会参与49 第三章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法路径52 第一节全部门政府引领52 一、组织机构52 二、责任分工53 三、监督考核55 四、法规制度56 第二节全覆盖规划引领58 一、专项规划编制 58 二、规划体系融合62 第三节全视角技术支撑65 一、完善标准体系65 二、强化科技支撑70 第四节全方位项目管控73 一、法制化政策保障74 二、精细化目标体系78 三、监管体系81 第五节全社会广泛参与82 一、配套奖励政策82 二、强化宣贯培训84 第六节全市域以点带面86 一、项目“+海绵”同步实施86 二、河道治理融合推进87 三、成片效应日益凸显87 第七节全维度布局建设90 一、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格局90 二、中观层面推进91 三、微观尺度海绵技术措施92 第四章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体系94 第一节宏观海绵空间格局的保护94 一、基于蓝绿线与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管制94 二、海绵城市建设功能分区指引99 第二节水系统的治理与修复技术103 一、水系统治理技术体系104 二、城市面源污染规律与控制113 三、湿地生态修复122 四、岸坡生态修复128 第三节低影响开发技术133 一、低影响开发技术体系133 二、绿色屋顶135 三、生物滞留设施138 四、下沉式绿地141 五、透水路面 143 第四节海绵城市建设评估方法146 一、评价体系147 二、监测方法149 三、模型方法160 第五节智慧海绵管控平台的建设161 一、海绵城市智慧管控模式161 二、深圳智慧海绵系统设计162 三、深圳智慧海绵系统实现166 四、光明区海绵城市智慧管控平台171 第五章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评估175 第一节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成效175 一、试点区域概况175 二、排水分区系统化实施方案及进展179 三、试点区域整体成效183 第二节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187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情况187 二、海绵蓝绿空间的有效管理189 三、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191 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192 第六章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未来展望197 第一节总体导向197 第二节健全法律规范198 第三节强化规划创新200 第四节打造海绵经济201 第五节构建共治体系202 第六节建设智慧海绵204 参考文献206 附录一建设者说209 给深圳一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与可持续推进随笔210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一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随笔213 为光明建海绵,让海绵更光明215 面向未来,关系每个人一社会参与深圳海绵城市工作的一点思考与建议218 泰华梧桐岛生态产业园海绵城市建设漫谈221 腾讯滨海大厦海绵城市建设随笔224 万科云城海绵城市探索与实践感悟227 附录二典型案例集231 第一节典型片区——鹅颈水流域231 一、片区概况231 二、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方案234 三、分区实施绩效评估239 四、片区绩效评价242 第二节典型项目244 一、项目整体概述244 二、综合整治类项目248 三、水务类项目254 四、公园绿地类项目261 五、建筑与小区类项目267 六、道路与广场类项目274 七、其他典型项目简介汇编278

内容摘要

第一章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  深圳是高密度超大城市,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另外,深圳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近年来被赋予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 创新示范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任。因此,深圳的海绵城市建设 既是自身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又是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历史使 命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一、海绵城市的来由与发展  自古以来,人们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兴。可以说,有了水,城市便有了生命。 然而,过去的城市建设重生产轻生活、重人类轻自然。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城市内涝、水体黑臭、河湖生态退化等水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对全国351个城市的内涝情况进行调研显示,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 积水内涝。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大多数城市往往是“逢雨必涝,遇涝必瘫”。“城 市看海”巳成为城市的痛点。单一 “快速排放”的传统理念和以管渠等为主的灰 色雨水基础设施与管理模式,巳难以应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雨水困境。  2013年12月12日,**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建 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4年2月《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督促各地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 高城市排水防涝水平,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 的政策措施”;同年10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 建(试行)》发布。2015年年初,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铺开,确定武汉、 重庆、厦门等16个城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2016年年初,确定北京、上海、深 圳等14个城市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2017年,经国务院同意,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 (建城〔2017〕116号)中提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建设模式转型”,海绵城市被写人首部国家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意味着在*高国家层面获得政策 的支持与保障,海绵城市建设巳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项重要战略。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古今中外的雨洪管理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古 代农业景观中,中国从秦代开始运用的低堰和鱼嘴分水技术、陡塘技术,汉代总结 出的“四亩田一亩塘”经验,从官方大型水利工程到民间小型水利工程,遍中国大 地无处不存在着丰富的“海绵田园”,为当代海绵城市建设带来无限启迪。在古代 城镇应对洪涝的过程中,先民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珍惜的遗产。从“四水归明堂, 财水不外流”的四合院和天井的雨水收集智慧,到“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城水 交融的景观格局等,对当代海绵城市建设起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俞孔坚,2016 )。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严重的城市内涝,各国陆续推出新的城市雨洪管理理 念。1972年,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及其后来的修正案,提出*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 )(Braune and Wood, 1999 ); 1990 年,美国马里 兰州乔治王子郡环境资源署提出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 )理念 (County,1999);通过对传统建设模式的改进,澳大利亚提出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Maritz, 1990 );在 1999 年更新的国家可持续发 展战略和《21世纪议程》的背景下,英国提出建立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 SUDS )(Ellis et al.,2003 )。这些理念提倡将雨洪管理融 人城市建设中,强调在源头收集、人渗和净化雨水,进而减少雨水外排、增加地下 水补给、削减径流污染、减少雨水资源浪费等。  结合国内外在城市雨洪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融合城市雨 洪调蓄渗技术、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设计,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 目标的海绵城市理念孕育而生。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海绵 城市成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的概念曾被澳大利亚的学者用来隐喻城市对周边乡村人口的吸附效 应(Argent et al.,2008 )。俞孔坚和李迪华(2003 )将“海绵”用于比喻自然湿地、 河流等对城市旱涝灾害的调蓄能力;Bunster-Ossa和Ignacio (2013)用海绵城市来形容具有像海绵一样能够弹性应对雨洪灾害能力的城市;Liu等(2015)提出建 设海绵生态城市以适应水文气候灾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央政府将发展生态文明作为国家 战略。但是,我国城市普遍面临内涝频发、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灾害。 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国办发〔2013〕23号、国发〔2013〕36号政策文件,高度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由此引发业内对“低影响开发” “排水防涝”“海 绵城市”等热点问题的广泛讨论。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 水系统构建(试行)》将“海绵城市”定义为: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 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该定义主要强调海绵城市的功能。  2015年8月,水利部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 知》,其中将海绵城市定义为“海绵城市是以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为基础,以防 洪排涝体系为支撑,充分发挥绿地、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 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 理利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减缓或降低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保护 和改善水生态环境”。该定义突出了海绵城市对水系统的调节能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