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相层系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保存系统评价978703067723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海相层系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保存系统评价978703067723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03.82 7.9折 25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治亮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77235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58元

货号11647450

上书时间2024-12-18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丛书序

丛书前言

本书前言

第一章 海相碳酸盐岩储盖层发育的构造沉积背景

 第一节 塔里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与盆地演化

 一、塔里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

 二、塔里木盆地主要不整合特征

 三、塔里木盆地构造旋回划分与盆地演化

 第二节 四川盆地区域构造背景与盆地演化

 一、四川盆地区域构造背景

 二、四川盆地主要不整合特征

 三、四川盆地构造旋回划分与盆地演化

 第三节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背景与盆地演化

 一、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背景

 二、鄂尔多斯盆地主要不整合特征

 三、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旋回划分与盆地演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碳酸盐岩储层成因机理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 碳酸盐岩溶蚀实验与储集空间形成及保持

 一、碳酸盐岩溶蚀实验方法

 二、针对不同地质环境的碳酸盐岩溶蚀实验

 三、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形成及保持

 第二节 Mg2+-SO2–4络合作用与白云石成因

 一、实验研究

 二、白云石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含硅流体水-岩反应与白云岩储集空间形成的新机制

 一、实验研究

 二、储层研究意义

 第四节 碳酸盐岩储层成岩流体判识方法

 一、白云岩成岩流体稀土元素示踪研究

 二、白云岩卤族元素示踪技术研究

 三、锶含量和87Sr/86Sr在白云岩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第五节 岩溶洞穴形成演化时限约束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宏观地质规律和分布模式

 第一节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

 一、寒武系-奥陶系关键不整合发育特征与岩溶储层分布

 二、寒武系-奥陶系台缘结构与滩相储层分布

 三、构造-热液白云岩储层

 四、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

 第二节 四川盆地主要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

 一、灯影组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

 二、寒武系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

 三、二叠系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

 四、三叠系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

 第三节 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

 一、奥陶系岩溶型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

 二、奥陶系礁滩型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

 三、奥陶系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描述技术

 第一节 礁滩型储层预测与精细刻画技术——以元坝长兴组为例

 一、储层结构模式与分布特征

 二、礁滩相储层内幕精细雕刻技术

 第二节 不整合岩溶型储层预测描述技术

 一、断裂改造型不整合岩溶储层预测描述技术——以塔河奥陶系为例

 二、古地貌控制型不整合岩溶储层预测描述技术——以鄂尔多斯奥陶系为例

 第三节 断裂裂缝型储层预测描述技术——以顺南-古城、玉北奥陶系为例

 一、储集体成因模式

 二、地球物理预测描述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油气封盖机理与模拟实验研究

 第一节 盖层的形成与保存模式

 一、盖层发育的层序样式类型

 二、盖层的形成与时空展布

 三、盖层宏观发育模式与保存差异性

 第二节 盖层封盖机理及封盖能力演化模拟实验

 一、驱替法突破压力测定

 二、围压下渗透率测定

 三、埋藏-抬升及构造变形过程中盖层封闭性演化

 四、泥页岩盖层脆-延性实验与主控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油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技术与方法

 第一节 流体来源判识与流体单元演化分析方法

 一、内源和外源流体的判识方法

 二、流体单元演化与温压响应判识方法

 三、流体散失关键时刻与强度分析方法

 第二节 盖层动态评价与源盖匹配分析技术

 一、建造阶段盖层封闭性动态演化

 二、隆升剥蚀过程中盖层封闭性动态演化

 三、源盖动态匹配分析方法

 第三节 油气封盖条件地球物理预测方法

 一、泥岩盖层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

 二、泥岩盖层地震预测与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海相层系油气保存系统与保存条件评价

 第一节 油气保存系统与评价方法

 一、保存系统的定义与内涵

 二、保存系统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三、保存系统的类型与命名

 四、油气保存系统的评价

 第二节 典型油气藏封盖条件解剖

 一、四川盆地

 二、塔里木盆地

 三、鄂尔多斯盆地

 第三节 油气保存条件控制因素

 一、构造作用

 二、盆地流体与压力系统

 三、地层水化学特征

 第四节 油气保存地质模式与评价

 一、油气保存地质模式

 二、保存系统划分

 三、保存系统评价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海相碳酸盐岩储盖层发育的构造沉积背景  第一节塔里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与盆地演化  一、塔里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  (一)盆地大地构造位置  塔里木盆地是塔里木板块的核心稳定区部分。塔里木板块是一个具有古老大陆地壳基底,自元古宙超大陆裂解出来,古生代独立演化的古陆块。其四周边界分别为:北部边界为南天山北界断裂带;西南部边界为西昆仑断裂带;东南部边界为阿尔金断裂带。现今为欧亚大陆板块南缘蒙古弧与帕米尔弧之间的广阔增生边缘中的中间地块(图1-1)。塔里木板块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它在早古生代为一独立漂移的古陆块,在晚古生代拼贴在欧亚大陆南缘成为大陆边缘增生活动带的一部分,在晚古生代末期到中生代塔里木板块受特提斯构造带控制。由于羌塘地块、印度板块等与欧亚大陆碰撞,随着特提斯洋闭合,塔里木成为大陆内部稳定地块及沉降的山间盆地。新生代则主要受喜马拉雅构造带控制。  图1-1塔里木及其邻区构造格架简图  (二)板块边缘古生界动力学性质  塔里木盆地周边露头、盆地内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及盆地地震、探井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塔里木板块的基底为前震旦纪陆壳。震旦纪后塔里木板块陆壳伸展分裂,其北缘有中国海相层系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保存系统评价伊犁等地块的分离与南天山洋的形成,南缘有昆仑地块的分离和昆仑洋的形成与消减。  1.塔里木北缘古生代的构造演化  震旦纪开始,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相呼应,天山构造域的塔里木古陆块、哈萨克斯坦-北天山古陆块也开始在拉张背景下裂解、漂移,震旦纪晚期—早寒武世古亚洲洋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中天山一带发育了大小不等、相互分离,但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形成多岛有限洋,北支在中天山以北为北天山洋,南支在中天山以南为南天山洋。洋内漂浮的陆块后期作为洋壳俯冲的触发带和俯冲产物的依附体以及酸性、中酸性岩浆活动带,导致天山构造域开合构造的复杂性、多变性。  寒武纪古亚洲洋为鼎盛时期,其性质类似于大西洋,但呈多岛洋的状态。中天山北缘520~480Ma蛇绿岩形成于中寒武世—早奥陶世,北天山古洋盆向南俯冲作用起始于早奥陶世,向北俯冲发生在晚奥陶世,志留纪开始发生碰撞。  南天山洋可能与北天山洋同期或稍微滞后于晚震旦世拉开,在寒武纪成大洋,早奥陶世晚期(478Ma)发育侵入岩体代表扩张背景,志留纪(440~420Ma)的侵入岩和变质岩的年代测定说明此时开始向中天山微地块群之下俯冲。  晚志留世到早泥盆世,北天山在志留纪持续发育蛇绿岩说明碰撞作用尚未结束,在碰撞造山带-残余海槽的背景下又发生新一轮的拉张解体作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出现以巴音沟蛇绿岩为代表的晚古北天山裂陷槽,宽度不大,延伸也不长,并以洋内剪切方式闭合消减。北天山现今表现出的由南向北的大规模推覆作用可能是洋内剪切作用的进一步发展,使蛇绿混杂岩呈推覆岩片上覆于早中石炭世火山岩、浊积岩之上,伊犁中天山板块内部发育早石炭世裂谷带,并起一定的屏障作用,分隔了北天山和南天山两个生物地理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