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杨光友,博士,二级教授,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家养动物及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寄生虫病病原学与防控技术研究。动物包虫病为其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自2005年以来较为系统地开展了我国青藏高原动物细粒棘球蚴病的病原基因分型、种群遗传结构、功能基因、检测技术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以通讯作者在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 Parasites & Vec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olecular Sciences、Veterinary Parasitology、Parasitology Research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
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主研的“包虫病动物源头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和“川西北动物包虫病病原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动物包虫病的定义与危害
第一节 动物包虫病的定义
第二节 包虫病的危害
一、畜牧业的经济损失与动物包虫病的防控花费
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患者诊疗经济负担
三、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病原分类与形态
第一节 病原分类
第二节 病原形态
一、细粒棘球绦虫狭义种
二、多房棘球绦虫
三、伏氏棘球绦虫
四、少节棘球绦虫
五、石渠棘球绦虫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生活史与生物学
第一节 生活史
一、细粒棘球绦虫
二、多房棘球绦虫
三、石渠棘球绦虫
四、伏氏棘球绦虫
五、少节棘球绦虫
第二节 发育生物学
一、细粒棘球绦虫
二、多房棘球绦虫
第三节 原头蚴的双向发育
一、原头蚴双向发育途径
二、胆汁酸在原头蚴向成虫方向发育时的作用
第四节 虫卵和原头蚴的生物学特性
一、虫卵
二、原头蚴
第五节 育囊与不育囊
一、育囊与不育囊的形态特征与分类
二、不育囊形成的外在影响因素
三、不育囊形成的内在影响因素
四、不育囊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起源、遗传变异与种群遗传结构
第一节 起源
第二节 遗传变异
一、遗传多态性
二、线粒体基因的特征
三、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
四、加拿大棘球绦虫复合种的分类及意义
五、细粒棘球绦虫的遗传多态性
六、遗传变异分析方法
第三节 种群遗传结构
一、种群遗传
二、种群遗传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组学
第一节 线粒体基因组
一、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及碱基组成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组成及排列
三、rRNA
四、tRNA的二级结构
五、NR1和NR2与密码子使用
六、密码子使用
七、棘球绦虫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
八、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的应用
第二节 核基因组
一、细粒棘球绦虫G1/G7型基因组
二、多房棘球绦虫基因组
第三节 转录组
一、细粒棘球绦虫
二、多房棘球绦虫
第四节 非编码RNA
一、微小RNA
二、长非编码RNA
第五节 蛋白质组
一、细粒棘球绦虫
二、多房棘球绦虫
第六节 分泌组
一、细粒棘球绦虫
二、多房棘球绦虫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功能基因
第一节 功能基因概述
第二节 功能基因
一、细粒棘球绦虫
二、多房棘球绦虫
三、少节棘球绦虫
四、伏氏棘球绦虫
五、石渠棘球绦虫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免疫学
第一节 抗原类型
一、细粒棘球绦虫
二、多房棘球绦虫
第二节 免疫反应类型
一、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二、特异性免疫反应
第三节 免疫逃避
一、主动免疫逃避
二、调节和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统
第四节 疫苗
一、Eg95疫苗
二、犬用细粒棘球绦虫疫苗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实验动物模型与体外培养
第一节 实验动物模型
一、动物模型的种类
二、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主要动物模型
第二节 原头蚴及生发层细胞的体外培养
一、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向包囊方向体外培育
二、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向成虫方向体外培育
三、细粒棘球绦虫生发层细胞的体外培育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流行病学
第一节 病原分布
一、细粒棘球绦虫
二、多房棘球绦虫
三、石渠棘球绦虫
四、少节棘球绦虫与伏氏棘球绦虫
第二节 我国包虫病流行区及流行特征
一、我国包虫病流行区
二、我国包虫病流行特征
第三节 终末宿主的种类与生物学
一、终末宿主的种类
二、终末宿主的生物学特征
第四节 中间宿主种类
一、细粒棘球绦虫
二、多房棘球绦虫
三、石渠棘球绦虫
四、伏氏棘球绦虫和少节棘球绦虫
第五节 感染与传播途径
一、细粒棘球绦虫
二、多房棘球绦虫
三、石渠棘球绦虫
四、少节棘球绦虫和伏氏棘球绦虫
第六节 我国人群和动物棘球蚴感染情况
一、人群感染情况
二、动物感染情况
第七节 流行趋势
第八节 流行相关因素
一、农牧区特定的生态环境
二、犬类动物管理的无序
三、中间宿主的种类多、数量大
四、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五、虫卵和原头蚴的生存力
参考文献
第十章 致病作用、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病变
第一节 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一、致病作用
二、临床症状
第二节 病理剖检变化
一、中间宿主
二、终末宿主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诊断与检疫技术
第一节 生前(活体)诊断与检疫
一、家畜棘球蚴病诊断与检疫
二、动物棘球绦虫的诊断与检疫
第二节 宰后(死后)诊断与检疫
一、棘球蚴包囊肉眼及形态学检测
二、包囊直接PCR检测
内容摘要
本书系统而简明地介绍了动物包虫病的定义与危害、病原分类与形态、生活史与生物学、起源、遗传变异与种群遗传结构、实验动物模型与体外培养、流行病学、致病作用、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病变、组学、功能基因和免疫学等基本知识,重点论述了动物包虫病诊断与检疫以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本书主要读者为从事动物包虫病防控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同时,本书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动物医学、医学、畜牧学、生物学、动物学及野生动物保护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
精彩内容
本书系统而简明地介绍了动物包虫病的定义与危害、病原分类与形态、生活史与生物学、起源、遗传变异与种群遗传结构、实验动物模型与体外培养、流行病学、致病作用、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病变、组学、功能基因和免疫学等基本知识,重点论述了动物包虫病诊断与检疫以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本书主要读者为从事动物包虫病防控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同时,本书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动物医学、医学、畜牧学、生物学、动物学及野生动物保护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