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韵生动(传统美育)978712143724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气韵生动(传统美育)978712143724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7.35 7.5折 49.8 全新

库存1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倪淑萍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437243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11691373

上书时间2024-12-16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倪淑萍,教授,长期从事传统音乐研究与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多年来担任合唱与指挥、歌唱与欣赏等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和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在相关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获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省音乐表演专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教科研成果获教育部论文评选二等奖1项、浙江省""青年优秀社科成果奖”1项,金华市""优秀社科成果奖”2项;在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浙江省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技能”竞赛中,指导学生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并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三国演义》主题曲在唱什么

 第二讲 “秋”天从哪里来

 第三讲 斗拱如何托起飞檐

 第四讲 飘带何以能飞天

 第五讲 “公孙大娘剑器舞”今何在

 第六讲 石头也有温度吗

 第七讲 “岁寒三友”与“国色天香”孰美

 第八讲 方寸之地透漏出什么气息

 第九讲 国画怎么是“写”出来的

 第十讲 林黛玉为什么不露脸

 第十一讲 “胡服骑射”的影响还在吗

 第十二讲 《茉莉花》何以香遍世界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一、《临江仙》词是如何走进三国故事的《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基础上,借用野史杂说、传说故事写成的小说作品。据载,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出生于1330年,逝世于1400年。而《临江仙》的作者杨慎,则出生于1488年。可见,在罗贯中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见图1-1)的过程中,可能杨慎的祖父都没有出生,更何况是杨慎呢?因此,在最初的《三国演义》版本中,卷首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临江仙》词。《临江仙》词是如何走进三国故事的呢?这和一对父子相关。

杨慎去世七十多年后,在江苏苏州,文学评论家毛宗岗出生。他的父亲毛纶,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剧评论家,其评点的《琵琶记》是《琵琶记》评点本中最有理论价值的作品。毛纶、毛宗岗父子俩受同乡金圣叹的影响,在得到古本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便对之进行了全面的加工润色,增删情节,修正回目,改换诗文,大大地提高了《三国演义》的艺术水准。他们认为杨慎所写的这首《临江仙》,所表达出的人生感悟、历史关照以及豪迈豁达的精神,非常符合三国故事的气质,故置之于《三国演义》的开篇。毛氏父子确实慧眼识珠,事实证明,这是删改《三国演义》过程中当之无愧的点睛之笔。二、杨慎是谁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四川成都升庵祠如图1-2所示)。明末李贽将杨慎、李白、苏东坡并举,列为蜀中三仙:“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人则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国学大师陈寅恪更是赞其:“杨用修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杨慎出生于显宦世家,其父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杨廷和历经明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并在武

宗、世宗时期担任内阁首辅大臣,位居百官之首。杨慎从小机警敏捷,得前七子之李东阳喜爱,曾受业于李东阳门下。十九岁中举,二十一岁第一次参加会试。据传,当时的主考官王鏊、梁储已挑出他的卷子,认为他写的文章绝对可以在所有考生中脱颖而出,名列榜首,然不曾想一不小心烛花落在了他的卷子上,杨慎的卷子意外烧毁,结果名落孙山。三年之后,正德六年,杨慎二十四岁,第二次参加会试,会试成绩第二,殿试成绩第一,成为当年的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正式进入仕途。杨慎作为一代状元,情系天下,志在报国,然却因其为人正直,不善逢迎于上,不好结交于下,仕途很不顺遂。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武宗宠信江彬,想要出巡居庸关,杨慎写了奏章《丁丑封事》,认为武宗是“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应当停止这种荒唐的行为。武宗不予理睬,杨慎只得称病辞官。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世宗即位,起用杨慎担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是帝王接受儒家教育的主要方式。杨慎常常利用职务之便,联系社会现实教育明世宗。据《明史·杨慎传》记载,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已被判处死刑,但通过进献金银,世宗破例赦免了他们的死罪,杨慎在讲课时便特地选出《尚书》里《金作赎刑》这一章,对世宗讲道:“圣人赎刑之制,用于小过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恶,无可赎之理。”因而得罪了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诏谕礼部,欲为其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一片哗然。杨慎一再上书反对,且偕同同年进士王元正等人“撼门大哭”,抗议逮捕朝臣的行为,触怒明世宗,于七月十五日被捕,先后廷杖两次,几乎死去,最后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



主编推荐
"1. 编排体例 本教材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个层面的知识点,以“《三国演义》主题曲在唱什么” 引出传统文化中关于物象和意象的认知,梳理从物美到意美的总体审美思路,接着按照古 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对生命美的理解、对美的品格的推崇、对美的表达与传承的逻辑顺序 构建传统审美的学习线索,从文字到建筑、舞蹈、武术、玉石、篆刻、绘画、文学、服装、 音乐,以点串线,因小见大,辐射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其内在精神意蕴。 2. 编写内容 巧趣问题的引领。十二讲内容,十二个主题,分别以问题命名,比如“‘秋’天从哪里 来”“斗拱如何托起飞檐”“国画怎么是‘写’出来的”“《茉莉花》何以香遍世界”等,从 大家曾经知闻的内容切入,引发思考:为什么“秋”这个字形可以形容秋天这个丰富多彩 的季节,为什么简单的凹凸能够撑起壮丽的飞檐,国画怎么描写抽象的神与意,《茉莉花》 的旋律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等问题。走进各讲内容,每一讲又根据各自的特质分别设计一 些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在问题的逐层解决过程中,大家自然而然地认识关于不同审美领域、 不同审美对象的审美方法,积累相应的审美经验,提升自我审美能力。 翔实案例的支撑。本教材围绕每一讲主题及其所生发的问题,引介了大量的经典作品 案例,广泛展示富含美学元素的各类作品,多维角度展示中国传统审美世界,比如汉字的 情境美,建筑的结构美,篆刻的线条美,国画的神韵美,艺术的留白美,《茉莉花》的旋律 美,等等,不同形式的美包含着古人对天地、自然、社会、自我的各种观照与认知。学生 可以通过对这些美的形式和美的意蕴的品识,更加全面深切地感受、理解中华民族的审美 情趣,理解蕴于美中的人文风骨、民族精神。 辅学内容的增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要点、体会各类型作品的风貌,本教 材特别增设了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有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人物、勾勒背景的,有以知识 点的形式引介文化的,也有以音视频的方式呈现歌曲的演绎与名物的赏析的。主要内容、 次要内容在书中相辅相成,以便更为全面、细致地展示传统文化中美的刻画与表达。 3. 编撰形式 本教材依据主题特性,增加了数量不等的图片及音视频的二维码,多维结合,自由活泼,在充分展示主题内涵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方便学生学习。同学们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 就可以看到各种精彩的演绎,并在视觉、听觉的共同作用下,在影音、图片、文字的合力 阐释中,更为形象地了解传统文化之美,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精彩内容
本书是传统美育课程“气韵生动”的配套教材。本书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涉及文字、文学、建筑、舞蹈、武术、玉石、篆刻、绘画、服装、音乐等学科领域,重在诠释古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对生命美的理解、对美的品格的推崇以及美的当代表达与传承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