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清时期:第七卷: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集大成978755612441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清时期:第七卷: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集大成978755612441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0.35 6.5折 13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开军,瞿林东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6124411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9元

货号10820891

上书时间2024-08-17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瞿林东,教授,长期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面研究,在中国史学史领域有所建树,主要著作《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史纲》。
刘开军,就职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目录
前言
  一、时代特点与史学面貌
  二、史学批评的集大成
第一章  皇家史学活动与史学批评的启动
  第一节  《明史》修撰与史学反思
    一、声势浩大的史学批评
    二、史学批评中的修史理论
    三、相关争鸣对《明史》编纂的影响
  第二节  科举考试与史学批评
    一、策问中的史学批评命题
    二、士子对策中的史学认识
第二章  《史通》研究与史学批评的深入
  第一节  清人《史通》批评述略
    一、《史通》研究的浓厚风气
    二、“史学科律”的评价基调
  第二节  浦起龙《史通通释》的批评典范价值
    一、从《读杜心解》到《史通通释》
    二、关于《史通》结构与布局的思考
    三、辩护与商榷
  第三节  纪昀《史通削繁》的评点之学
    一、节选与评点交融的批评模式
    二、纪昀与刘知幾的史学共鸣
    三、纪昀学术取向的投影
第三章  考据风潮下史学批评的进展
  第一节  对史家文辞的审美
    一、“辞主乎达”
    二、“情景如生”
    三、“有笔法无笔情不可以作史”
    四、“文胜且不成史矣”
  第二节  对史家议论的商榷
    一、“于序事中寓论断”
    二、“议论褒贬皆虚文”
  第三节  对叙事求真的诉求
    一、检视史源
    二、挞伐曲笔
    三、批判《春秋》笔法
  第四节  史学批评的戒律
    一、“护惜古人之苦心”
    二、“指其瑕,益以见其美”
    三、戒“骄矜”之气
第四章  书目提要中的史书评论
  第一节  书目提要的批评属性
    一、“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
    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第二节  “四库”类书目的史学批评
    一、从提要稿到《四库全书总目》:批评的凸显与调适
    二、《四库全书总目》的官方角色与批评姿态
    三、阮元对《四库全书总目》史学批评的延续
  第三节  《郑堂读书记》史书评议考论
    一、《郑堂读书记》史部提要的史源
    二、资政与考证:周中孚史评的标尺
    三、斥明与崇清:《郑堂读书记》的汉学倾向
第五章  章学诚在史学批评上的理论建树
  第一节  “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
    一、为《三国志》《魏书》申辩
    二、“临文必敬”与“论古必恕”
  第二节  “史德”“史意”范畴的提出
    一、“史德”的内涵与价值
    二、“史意”的地位与意义
  第三节  “撰述”“记注”界定史学新格局
    一、史书门类划分的新理论
    二、在史学批评上的解释力
  第四节  “通史”精神的勃发
    一、刘知幾提出的话题
    二、“通史”的定义与要义
    三、“通史”与“集史”之辨
第六章  “畏史"与“尊史”
  第一节  “畏史”发微
    一、汤鹏与《浮邱子》
    二、史何以畏与史权的张扬
  第二节  “尊史”探幽
    一、龚自珍的“良史之忧”
    二、“尊史”的提出及其意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含绪论、正文六章和结语八个部分,旨在对有清一代自顺治朝至鸦片战争爆发前约二百年间史学批评的重要现象、主要问题、发展脉络,作出合乎事实的梳理和检讨。书中着力探究清代史学批评史上的皇权与史权、考据与义理、表象与意蕴,回答了史学家争论什么、为什么而商榷、批评背后的理论与方法、批评的诉求等问题。全书注重挖掘新材料,关切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精彩内容
以史学批评为研究对象,分先秦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两宋时期、辽金元时期、明时期、清时期—1840年前等7个时期,对上溯先秦下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中国史学批评作系统的历史的考察和评判。
  丛书以“史”为纲,以“史学批评”为目,同时兼及“论”,旨在通过对中国史学批评史料的勾稽、梳理、分析、归纳,从纵向上探讨中国史学批评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于横向上剖析史学批评家、史学批评著作的史学批评成就及其重要地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