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54.84 7.9折 ¥ 196 全新
库存14件
作者席泽宗,陈久金
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030685568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6元
货号11317962
上书时间2024-12-16
苏联在天体物理学上的伟大贡献
天体物理学是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恒星与星系的结构和演化的科学。在天体物理学的发展上,俄国科学家有着巨大的贡献。早在200多年以前,当天体物理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时候,罗蒙诺索夫就有过意义重大的发现。他第一次确定太阳系中另一行星(金星)上大气的存在,因而证明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在物理性质上有相似的地方。
俄国*大的天文台—普尔科沃天文台—的第一任台长斯特鲁维(B.Я. Cтpy.e)在恒星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是首先测定恒星距离的三位天文学家之一,他是指出星际空间有物质存在的第一人,他所编制的双星和聚星表是以后许多年中研究恒星性质和运动的必备文件。由于他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普尔科沃天文台在19世纪获得了“世界天文首都”的光荣称号。
彗星物理性质的研究是和普尔科沃天文台的第三任台长布列季欣(Ф. A.Бредихин)的名字分不开的。他在研究彗星尾巴的形状方面做了许多经典的工作,并且证明自然界中除了引力还有斥力存在。后来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П.Н.Лебедев)对这种力又加以详细研究,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光有压力,并且测量了它的大小:质点的半径越小,光压对它起的作用越大。
近代天体物理学中*强有力的方法—光谱分析法—在许多部门的应用是由布列季欣的同事别洛波尔斯基(A. A.Белопольский)奠定和发展起来的。他把关于音波的多普勒效应推广到光波上,并给以实验证明:发光的物体向我们走来或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它所发的光谱线也要发生变化。发光体向我们走近时,光谱线向紫色一端移动;离我们远去时,光谱线向红色一端移动;并且位移的多少和发光物体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因此,在知道了恒星光谱线位移的大小以后,就可以算出它们远离或接近我们的速度(“视线速度”)。把视线速度和自行配合起来,就可以研究恒星的运动规律。
利用多普勒—别洛波尔斯基原理还可以确定天体是否在自转。因为自转的时候,天体总是有一部分向我们来,一部分离我们去,形成光谱线加宽的现象。根据这一现象,西梅兹天文台的沙因(Г. A.Шайн)院士首先证明:许多恒星,主要是高温恒星,自转速度非常之大,如牛郎星,每六小时就自转一周。这一事实的发现,对于正确理解恒星的结构与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西梅兹是克里米亚半岛上雅尔塔附近的一个村子,这里的天文台建立于1908年,原来是普尔科沃天文台的一个分台,以研究小行星著称于世。“十月革命”以后,1925年在这里安装了直径一米(40英寸)的反射望远镜,从此它在恒星的光谱研究方面就很快地获得各国天文家的好评,一跃而为苏联的主要天体物理观象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侵入苏联领土的时候,普尔科沃和西梅兹两个天文台都毁于炮火之中了。由于苏联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战后很短的时期内,这两个天文台不但恢复了旧观,而且大大近代化了,安装了许多新式仪器,这些仪器绝大多数都是苏联自己制造的。不但如此,并且又在克里米亚半岛的中部,游击队村附近建立了拥有丰富设备的大型天文台。这个新天文台和西梅兹天文台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改归苏联科学院直接领导,它的名称是:克里米亚天体物理观象台,台长就是去年来过中国的谢维尔内(A.Б. Ceвepный)博士。
除此以外,在苏联建国以来的40年当中还在少数民族区域建立了许多天文台,如格鲁吉亚的阿巴斯图曼尼天文台,亚美尼亚的比拉坎天文台 现在苏联共有20个天文台,1000多名天文学工作者,是一支浩浩荡荡的科学大军。这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科学大军,在苏联科学院天文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保证了天体物理学以空前无比的速度蓬勃向前发展。现在就让我们以兴奋的心情,来回顾一下战后12年来苏联在天体物理学上取得的一些巨大成就吧!
一、太阳系的研究
太阳系的主角是太阳。太阳活动(如黑子的出现)与地面许多现象(如磁暴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对太阳的观测和研究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因此苏联建有“太阳联合观测网”,大规模地进行着工作。
太阳能的利用,在苏联已经成为现实。它已被用来作医疗、冷却、取暖等之用。现在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日光工程实验室正在做各种实验,准备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来为共产主义建设服务。
对于大行星,首先是火星的研究,苏联天体物理学家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在这里应该举出巴拉巴舍夫(Н.П.Бapaбaшeв)、沙罗诺夫(B. B.Шapoнoв)和吉霍夫(Г.А.Тихов)的名字。尤其是吉霍夫,他是天体植物学的创建者,他首先确定火星上的暗斑区域有植物存在。这些植物与地球上的植物有共性,但为了适应火星上的严寒气候,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它的特殊性。
对于小行星的研究,西梅兹天文台一向居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它所出版的“小行星历表”被各国天文台一致采用。
奥尔洛夫继承和发展了布列季欣关于彗尾的理论,他按照斥力数值的不同,将彗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彗尾是由各种气体(游离的碳气体和氮的分子)组成的,斥力是引力的22~200倍;第二类彗尾是由直径约0.001毫米的微小固体质点组成的,斥力是引力的0.1~2.2倍。奥尔洛夫对彗尾研究的这一卓越贡献,使他获得了斯大林奖金。
关于太阳系起源问题的研究在苏联有很大的发展。1951年4月,苏联科学院举行了盛大的专门会议。与会的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及其他学会的代表们,都热烈地讨论了施密特院士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理论。施密特认为:我们的太阳在它形成的初期,或者在它围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时,穿过尘埃云,并俘获其中的一部分。这种尘埃中包含大大小小的微粒。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微粒群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行而且互相撞击,随即黏结在一起,*后形成了行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