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与论语
  • 孔子与论语
  • 孔子与论语
  • 孔子与论语
  • 孔子与论语
  • 孔子与论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孔子与论语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4.15 5.0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穆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13707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138180

上书时间2024-07-02

亿临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中国现代有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目录
孔子略史及其学说之地位/001

大哉孔子/011

孔子诞辰讲辞大纲/023

孔子诞辰纪念辞/031

一九八六年美洲第五届祭孔大典献辞/041

孔子诞辰劝人读《论语》并及《论语》之读法/051

再劝读《论语》并论读法/071

谈朱子的《论语集注》/085

漫谈《论语新解》/099

谈《论语新解》/121

再谈《论语新解》/141

孔子之教与学/157

孔子之为人及其学与教/173

孔子《论语》与中国文化传统/183

本《论语》论孔学/197

孔学与经史之学/231

从朱子《论语》注论程朱孔孟思想歧点/255

《四书》义理之展演/299

孔子思想与此下中国学术思想之演变/317

孔子思想与现实世界问题/329

孔子与中国文化及世界前途/337

孔子思想与世界文化新生/353

孔子与世界文化新生/375

民族自信心与尊孔/389

孔子之史学与心学/399

孔子之心学/411

孔孟的心性学/425

中国近代儒学趋势/435

日译本《孔子传》序/443

编后记/453

内容摘要
本书是钱穆先生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重磅论述,是一部洞彻儒家文化的思考精华。

钱氏一生崇扬孔学,并倾力于《论语》和孔学的研究,精勤笃实。本书既是先生一生的学养缩影,亦是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学界标杆,全面展现了一代国学宗师对于“孔子与论语”这一对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概念的研究心得。

解读圣贤,重温典范,钱穆先生将带领读者直抵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与归处。

主编推荐
★“一代通儒”“史学四大家”之一,钱穆先生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重磅论述,大陆shou发简体中文版! 
★ 原书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本次出版,除了对原版进行了繁体字竖排转简体字横排的处理,并对各类专有名词统一加专名线,便于半白文体的阅读。简体中文版《孔子与论语》,更易上手更好读,近距离感受来自钱穆先生的温情与敬意。 
★ 国学宗师追述中国人的万世师表——孔子,解读中国人的“圣经”——《论语》。还原真实的圣人形象,重温中国人的价值典范。 
★ 一部洞彻儒家文化的思考精华。重塑中国人智识、情感的筋骨血肉,解答中国人从过去到未来的道德母题。在失道、失礼、失乐之天下,实现救时、救世、救人之伟大叙事!

媒体评论
钱穆先生可能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前接后带到现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师。——黄仁宇 
钱宾四先生,在北大任历史讲席已越10年,学识淹博,议论宏通,极得学生欢迎。其著作亦均缜密谨严,蜚声学圃,实为今日国史界之diyi人,刚敬之重之。——顾颉刚 
论方面广阔、著述丰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和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严耕望 
钱先生是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承认史学的多元性;但同时又择善固执,坚持自己的路向。他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的宗主,生平著述之富及所涉方面之广,近世罕见其匹。——余英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