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大国博弈下的世界秩序新格局
  • 1945:大国博弈下的世界秩序新格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945:大国博弈下的世界秩序新格局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7.3 5.3折 5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迈克尔·内伯格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20681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1201812729

上书时间2024-06-23

亿临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迈克尔·内伯格,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历史系教授,国家安全与战略研究协会首任主席。从事现代军事史、战争与社会、美国史、世界文明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出版过多部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著作,尤其是关于英、美、苏等大国博弈的专著。代表作有《自由人之血:1944年的巴黎解放》《复仇之舞:欧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之路:一战如何创造了现代美国》等,多次获得军事史和历史学方面的奖项。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走出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阴影 第二章 打出一个二连击,直中俄国人下颚 第三章 和俄国打交道,“一匹马你得买两回” 第四章 这场战争的结束,可能会比上一次还要令人失望 第五章 走向波茨坦 第六章 柏林街道,有一种死亡的味道 第七章 大国并不想恢复战前世界 第八章 两天的休会,成为巨大的转折点 第九章 自利的仁慈与复仇的欲望 第十章 波兰的命运 第十一章 东亚的前途问题 结论 致谢

内容摘要
1945年7月,“二战”接近尾声,哈里·杜鲁门、温斯顿·丘吉尔、约瑟夫·斯大林齐聚德国柏林郊区的波茨坦,召开会议,磋商世界的较为和平。赴会代表们下决心要吸取教训,避免1919年《凡尔赛和约》中前辈们所犯的错误。然而,在如何结束眼前的战争、如何处理战败国、欧洲重建方案、战后各国利益划分等问题上的激烈争论和暗箱博弈,撕裂了代表们的愿望,使他们黯然认识到,这场谈判所塑造的世界新秩序,注定会支配战后世界一百年的走向。 本书聚焦“二战”后期的一个历史细节——波茨坦会议,用精到而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苏、美、英三国之间矛盾重重的利益诉求,也对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艾德礼等政治人物做了生动的素描,是世界格局变迁、地缘政治划分方面的一部佳作。

主编推荐
1、新史观、新发现:二战后期诸多靠前会议,正式文件之外,大国首脑多有私下交易,如波茨坦会议“对战犯的甄别标准”“对波兰的出卖”“对日作战的时间”等问题,本书均有所披露。 2、史料全面深入:除了基本历史档案外,作者还参考了丘吉尔、杜鲁门、斯大林等当年参会者的回忆录,甚至采访了若干健在的与会人和相关事件当事人。 3、作者非常不错、好评不断:作者是美国陆军学院教授、国家安全与战略研究协会首任主席,出版过多部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大国博弈的著作。 4、现实意义:本书反映出来的西方大国谈判的思维方式乃至手段,对于现今的中国对外政策、与美国的博弈,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精彩内容
PREFACE

媒体评论
既然只有三到四个大国能幸存到战争结束(美国、英国、苏联,或许还有中国),设计新的靠前机构应该反映出他们的利益。因此,“不能再允许”法国、意大利、德国和日本“进入大国行列”。 ——英国外交部评估报告 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学著作。关于波茨坦会议,迈克尔·内伯格做出了深思熟虑、容易引起争议的描述。他用自己的文字充分证明,这场会议所取得的成果,比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要好得多。 ——《华尔街日报》 本书对波茨坦会议做出了简练、优雅的再现。作者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这场会议的成果和意义,填补了“二战”研究史当中一段令人惊讶的空白。 ——《金融时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