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面向"一带一路"产业外向发展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1.96 7.0折 8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先明 等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9888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201568978

上书时间2024-06-21

亿临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先明,男,1953年生于浙江宁波人。云南大学特聘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78年考入云南大学经济系,1982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3年攻读云南大学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士学位,师从赵崇龄教授,1986年获硕士学位;1994年考入南开大学靠前经济研究所,师从滕维藻教授,1997年7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9月评为副教授,1996年10月破格为教授。曾任云南大学经济学系系主任,云南省经济研究所所长,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于1990年11月至1992年3月到英国Leicester大学作访问学者,1994年到美国Bentley商学院作短期学术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理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主持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专家。2010年获得云南省政府教育功勋奖,2013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在靠前外核心期刊上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由商务印书馆等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亚洲开发银行项目等科研项目;曾获云南省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云南省科技进步奖10余次,并获安子介靠前贸易学术研究奖,国家发改委发展研究奖等。
袁帆,1978年生,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世界经济、产业经济、金融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3项。在靠前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著作两部(合著)。

目录
第一章云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云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第三节云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云南省产业基础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第二章云南省产业发展和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一节研究背景、问题和思路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云南产业发展评估
第四节云南细分产业分析
第五节云南产业发展综合评价
第三章云南省产业外向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第一节云南省产业外向发展能力的界定与评估体系
第二节云南省工业行业外向发展能力评价
第三节云南省工业行业外向发展生产率与贸易优势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第四节云南省工业行业外向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第四章云南特色产业靠前市场需求研究
第一节文献综述
第二节研究数据与方法
第三节研究结果
第四节云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点目标产业的出口现实分析
第五节总结和讨论
第五章云南产业外向发展的战略和途径
第一节云南产业外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节云南产业外向发展的战略思路和目标
第三节云南产业外向发展的实现路径
第六章云南外向型产业基地建设研究
第一节从产业园区到产业基地:开放条件下云南专业化生产网络的构建
第二节云南园中园型产业基地建设
第三节云南专业镇型产业基地建设
第四节云南供应链城型产业基地建设
第五节云南跨区域集群链型产业基地建设
第七章案例研究一:云南花卉产业的外向型发展研究
第一节云南花卉产业外向型发展的现状
第二节云南花卉产业外向型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制约因素
第三节云南花卉产业外向型发展的机遇与潜力
第四节云南花卉产业外向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案例研究二:云南机床制造业外向型发展研究
第一节云南机床制造业发展历史及其在外向型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节云南机床制造业现状、趋势与对外贸易特点
第三节云南机床制造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四节云南机床制造业对外贸易发展能力评估
第五节云南机床制造业贸易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第九章案例研究三:云南锡及其制品业贸易发展研究
第一节云南锡及其制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第二节云南锡及其制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云南锡及其制品对外贸易发展的潜力分析
第四节云南锡及其制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十章“一带一路”下云南产业外向发展的重点
第一节“一带一路”倡议与云南产业外向发展
第二节云南外向发展的重点产业
第三节推动云南产业外向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中国与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直接投资、靠前贸易、产能合作和人文交流水平不断提升,各省份获得了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机遇。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沿边省份,云南将有较大机会直接参与中国一中南半岛经济合作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合作走廊的建设,是我国可深度融人“一带一路”的关键地区。然而,云南作为一个外向型产业基础薄弱的省份,如何抓住机遇,科学地进行产业选择,发展外向型产业,实现产能合作和贸易创造,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书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充分分析了云南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特色、外向发展的潜力以及靠前市场需求,综合评估了云南外向型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很后提出了云南产业外向发展的重点和途径。本书在分析云南外向型经济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对落后地区如何建立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做了深入探讨,对类似地区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精彩内容
序 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此背景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互联互通、靠前贸易、产能合作和人文交流,获得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一带一路”将促进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配置与市场拓展的深度融合,形成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各省份应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内顺势而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在原来的优势基础上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开深度产业合作,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根据“一带一路”走向,我国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合作走廊、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合作走廊、中巴经济合作走廊、孟中印缅等靠前经济合作走廊。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沿边省份,云南将有较大机会直接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合作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合作走廊的建设,是我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关键地区。 “一带一路”从实质上来说是世界经济地理的重塑过程,处于“边缘劣势”的地区有机会转变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靠前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在这一过程中,云南参与周边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但是如何科学地进行产业选择,发展外向型产业,实现产能合作和贸易创造,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下,国家间的生产服务以及贸易活动发生了转变,传统贸易受到冲击,新型贸易不断涌现,贸易增值过程和节点日益成为焦点,我国各省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一带一路”将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资源整合的条件,形成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生产网络互动的局面。我国沿边省份尽管在参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具有区位优势,但是要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必须具备经济全球化的视野,积极争取进入优选价值链的机会,并从价值链的参与和升级中获利。这就需要一个结构优化的方法,如将价值链嵌入产业发展政策,创建并维持良好的投资贸易环境,提供支持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选择特色外向型产业作为参与经济走廊产业合作的重点,也是从中获得早期收益的重要条件。 一般而言,特色外向型产业应具备几个条件:①具备显性或潜在的比较优势,这些优势可以来源于传统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也可以来源于规模经济和收益递增,以及文化、传统等其他地区特色;②具备外向发展的能力;③符合靠前市场需求变动的方向。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历史,产业的外向型增长能力,靠前市场的现实需求与动态化需求,是决定一个产业是否属于重点合作产业最基本的考察因素。云南外向型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应当以特色产业为重点。 本书在分析云南外向型经济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揭示了产业竞争力缺失的根本性问题。回溯了云南花卉、机床和锡产品等外向型产业的成功历史,对云南总体的工业产业结构、规模和发展态势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对产业外向发展的能力和云南产品的靠前市场需求做了定性、定量的分析,进一步凸显了产业竞争力与产品差异化、特色化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外向型产业园区在发展云南外向型产业中的作用,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外向型产业发展提出了发展路径和对策。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云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