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演进、制度变迁与效率考量:中国证券市场的近代化之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演进、制度变迁与效率考量:中国证券市场的近代化之路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2.94 7.6折 30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尹振涛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5694

出版时间2011-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0元

货号1200184082

上书时间2024-06-21

亿临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导论
    一、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简单评述
    三、理论逻辑与内容说明
第二章  近代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的动因分析
  节  近代证券市场产生的制度需求分析
    一、良好示范作用之正比效应:股份制的引进与华商附股现象
    二、股份公司数量之正比效应:洋务运动推动下的新式股份制企业的发展
    三、社会剩余资本之正比效应:投资者群体的形成与投资需求的旺盛
    四、信贷融资能力之反比效应:新式银行未成规模与旧式金融机构力量单薄
  第二节  近代证券市场产生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一、近代证券市场产生的预期成本
    二、近代证券市场产生的潜在收益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近代证券市场的产生
    一、传统文化与证券市场的基本关系
    二、矛盾与冲突: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证券市场
    三、借鉴与融合:证券思想萌芽与近代证券市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诱致性制度变迁主导下的近代中国证券市场
  节  初级行动团体的努力
    一、初级行动团体的轮努力: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和公平易公司
    二、初级行动团体的第二轮努力:茶会交易与上海股票商业公会
    三、初级行动团体的第三轮努力: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和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
    四、初级行动团体的非正式制度供给:证券投资思想
  第二节  次级行动团体的出现
    一、晚清政府发行公债的动因与概况
    二、北洋政府发行公债的动因及概况
  第三节  次级行动团体的制度供给
    一、次级行动团体的轮制度供给:《公司律》与《公司条例》
    二、次级行动团体的第二轮制度供给,《证券交易所法》及附属法规
    三、次级行动团体的第三轮制度供给:北京证券交易所
    四、次级行动团体的第四轮制度供给:《交易所监理官条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强制性制度变迁主导下的近代中国证券市场
  节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与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
    一、产权理论与政府行为
    二、国家理论与政府行为
  第二节  政府介入证券市场的目的与方式
    一、两种身份与两种交替关系
    二、“裁判员”身份纠正市场缺陷:正向交替
    三、“运动员”身份获取寻租利益:逆向交替
  第三节  正向交替:证券市场立法与监管
    一、政府正式制度供给之一:证券市场立法
    二、政府正式制度供给之二:证券市场监管体系
    三、政府正式制度供给之三;公债市场的监管
    四、制度供给的意识形态基础:管理证券市场的思想
  第四节  逆向交替:发行公债弥补财政
    一、一级市场与政府财政
    二、逆向交替:无限政府下的公债发行方式
  第五节  夹缝中曲折发展的股票市场
    一、萎靡不振的股票市场
    二、股票市场的复苏与畸形发展
    三、近代证券市场的历史终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外在效率及参与者行为
  节  产业与近代证券市场的脱节:融资者角度
    一、近代股份制企业的发展与股票发行市场
    二、近代产业债券融资形式与公司债市场
    三、近代产业与证券市场严重脱节
  第二节  钱庄对近代证券市场的参与:投资者角度
    一、近代上海钱庄的发展
    二、钱庄的证券投资行为
    三、钱庄证券投资行为的个案分析:福康钱庄和福源钱庄
    四、钱庄证券投资行为的约束机制
  第三节  银行对近代证券市场的利用:投资者角度
    一、近代华资银行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步性
    二、华资银行的证券投资行为
    三、华资银行证券投资行为的个案分析:金城银行
    四、银行证券投资行为的约束机制
    五、银行积极参与政府公债投资的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内在效率及价格波动
  节  近代证券市场波动的总体考察
    一、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历史考察
    二、公债市场价格波动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近代证券市场波动的市场因素分析
    一、公司价值
    二、银行利率
    三、供求关系
    四、投机行为
    五、其他因素
  第三节  近代证券市场波动的政府因素分析
    一、政府债信动摇,公债基金不稳
    二、制度供给不足,法律法规缺失
    三、实施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差
    四、制度供给混乱,制度效率低
    五、寻租现象严重,制度供给时有过剩
  本章小结
结语
    一、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轨迹及特征
    二、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演进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该书借助制度变迁理论的供求分析框架,本书从制度的需求角度分析了近代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证券市场之间的关系。其次,以制度变迁的主体为视角,通过考察初级行动团体与次级行动团体在证券市场制度变迁中的作为,阐述了晚清及北洋政府时期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复次,以政府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分析中央政府介入证券市场的目的与方式,评析证券市场中的政府行为,并阐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再次,本书分析了证券市场与近代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钱庄、银行的证券投资行为,以此对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以及外在效率的实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很后,通过考察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从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分析波动的原因,以此诠释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资本定价功能的实现、市场运行的内在效率以及法治监管的执行情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