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6.77 6.5折 118 全新

库存3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富胜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315959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1202898980

上书时间2024-06-20

亿临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探索实践中,破解了后发国家发展的诸多难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线索,将马克思经典文本、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统一起来,构建了一个阐释中国道路的理论体系。
全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演进,以期为指导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富有洞见的可行方案,并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枢纽,将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化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作者简介

谢富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经济学评论》副主编,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曾获得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两次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研究领域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与青年项目,著有《分工、技术与生产组织变迁》《控制和效率: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理论与当代实践》等,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地理学报》《经济研究》以及Science and Society、Monthly Review、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



目录

编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章 中国特色的历史方位论/9
一、历史方位、 社会形态与发展阶段/9
二、中国共产党对矛盾分析法的运用和发展/15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29

第二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35
一、落后国家经济建设的理论争论与苏联实践/35
二、“从无到有”:独立工业体系建设论/40
三、“从有到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44
四、“从优到精”:高质量发展论/50

第三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论/55
一、社会主义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56
二、中间地带思想和三个世界理论/61
三、和平与发展论和世界多极化趋势/66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72

尾论/79

第二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第四章 解释中国奇迹的几种流行的理论/88
一、市场化改革论/89
二、比较优势论/91
三、地方政府竞争论/93
四、发展型国家论/95

第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与技术经济体系变革/98
一、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99
二、理论框架构建/112
三、中国经济转型增长的四个阶段/119

第六章 转型增长的中国奇迹/124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1978—1992年)/12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993—2001年)/13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2002—2011年)/143
四、破旧再立新: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2012年至今)/152

尾论/169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实践/180
一、人类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一般规律和资本循环理论/180
二、战后过度积累危机与资本三级循环/184
三、20世纪70年代福特制危机与生产方式变革/188

第八章 中国经济循环的问题和矛盾/203
一、国际大循环主导的发展格局/203
二、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207
三、流行的解决方案与不足/212

第九章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新发展格局/217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17
二、构建国内生产网络/221
三、突破关键部件创新/224
四、开拓高水平国际大循环/228

尾论/239

第四编 迈向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十章 文明形态与社会形态/248
一、文明与社会形态/248
二、社会形态演变的一元多线特征/252
三、现代文明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256
四、马克思、 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形态的设想与局限/258

第十一章 落后国家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探索/262
一、“倒过来的革命” 和逐步后退的苏联社会主义/262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超越发展阶段/26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初级阶段的理论难题/270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7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27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285
三、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293

尾论/3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