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债务杠杆、供求循环与货币的作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债务杠杆、供求循环与货币的作用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7.87 7.4折 78 全新

库存6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斌//伍戈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22014630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621157

上书时间2024-06-20

亿临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斌,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曾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李斌是中国人民银行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曾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曾获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调控与经济发展”论文一等奖、金融图书“金羊奖”等学术奖励。

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供求分割下的宏观经济学困境
  第一章  研究的现实背景与目的
  第二章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附:全书的研究路线图
第二部分  债务杠杆:推动还是拖累经济?
  第三章  债务与经济增长Ⅰ:常态下
    一、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文献回顾
    二、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影响机理
    三、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形”关系实证考察
    四、小结
  第四章  债务与经济增长Ⅱ:非常态下
    一、债务与经济危机:文献回顾
    二、债务与经济危机:典型事实与基本假说
    三、债务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债务增速,还是绝对水平?
    四、小结
  第五章  债务与物价稳定:债务—通胀,还是债务—通缩?
    一、“债务—通缩”理论:文献回顾
    二、债务与物价稳定:长期与短期视角之分别
    三、展望未来:债务—通缩,还是债务—通胀?
    四、小结
第三部分  经济增长:供给、需求还是供求循环?
  第六章  理解经济增长Ⅰ:供求交互循环的良性机制
    一、增长理论中的供给和需求:相互分割,还是彼此交互?
    二、供求交互循环视角下的经济增长:基本框架
    三、小结
  第七章  理解经济增长Ⅱ:交易费用对供求循环的影响
    一、交易费用的引入:从“鲁宾逊世界”到科斯定理
    二、经济增长、交易费用与经济均衡
    三、小结
  第八章  供求循环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实证考察
    一、供给与需求:静态考察
    二、供求交互循环:动态演进
    三、小结
第四部分  货币的作用Ⅰ:短期增长还是跨期均衡?
  第九章  供求循环中的货币:交易媒介、购买力创造与货币非中性
    一、货币与经济增长:传统理念
    二、货币与经济增长:新的视角
    三、货币扩张的动态效应与跨期均衡:逻辑与DSGE模拟
    四、小结
  第十章  进一步理解货币与经济:储蓄、投资与货币的关系
    一、实际和名义变量:储蓄和存款的关系
    二、储蓄和投资:传统框架的解释
    三、储蓄与投资:引入货币后的新观察
    四、小结
  第十一章  货币与经济的循环与互动:一个实证考察
    一、近年来宏观经济的新变化:供求交互的视角
    二、经济金融循环: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
    三、供求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与信用扩张
    四、小结
第五部分  货币的作用Ⅱ:总量约束还是结构效应?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的总量边界:警惕零(低)利率陷阱
    一、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多重均衡
    二、零(低)利率陷阱:形成机理
    三、零(低)利率陷阱:实证检验
    四、小结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以定向降准为例
    一、定向降准的结构效应:文献回顾
    二、定向降准的结构效应:理论模型
    三、定向降准的结构效应:数值模拟
    四、小结
  第十四章  从货币政策到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内在逻辑
    一、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回归“双目标”组合
    二、“双目标”组合与“双支柱”调控框架
    三、“双支柱”调控框架:探索和实践
    四、小结
第六部分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附:对经济增长中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再观察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阐释近年来我们对货币、经济增长与债务问题的一些新的思考。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和复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又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复杂影响。为应对危机冲击,全球实施了力度空前的货币刺激措施,货币、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组合出现了新的变化,同时债务问题尤为突出,高债务现象成为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时代“强音”。由于传统理论难以解释危机后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大的危机往往也成为理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契机。在近些年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面对一些经典理论难以回答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比如,传统的凯恩斯理论认为,放松货币条件会推升通货膨胀,但近些年我们实际感受到的,却是力度空前的货币政策刺激之后挥之难去的通货紧缩压力。再比如,经典理论认为货币短期会影响产出,但长期看则是中性的,不会对生产和实体经济产生实质影响,只是一层“面纱”。但现实中我们感觉到的,则是超宽松货币刺激对经济产生的显著和深远的结构性影响。还比如,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债务杠杆问题,在主流教科书中几乎不被提及,这也使我们在分析债务问题时缺乏有效的理论框架。虽然有学者认为金融危机颠覆了主流宏观经济学仅关注实体部门的传统认知,开始更加关注金融和债务问题,但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框架性认识。货币、经济增长和通胀一直是宏观经济最引人关注的三个变量,现在我们还应在此基础上加入债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