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部湾经济区未来发展驱动因素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部湾经济区未来发展驱动因素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8.12 7.1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剑平 等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70878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1286267

上书时间2024-06-19

亿临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高剑平(1963-),男,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所长,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方法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普及与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1995年开始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域经济及科学技术哲学方面的研究。曾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国家民委等省部级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6项,其中国家民委三等奖2项,广西壮族自治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出版著作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规划基金课题1项,主持完成国家民委课题1项,主持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课题6项,参与完成重量、省部级重大课题2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学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一级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

王皓(1988-),男,湖北宜昌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01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技术人类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中国科技史杂志》、《东北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刘战雄(1985-),男,河北邢台人,2013级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技术、政策与管理学院价值、技术与创新系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创新哲学、负责任创新、产业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技经济进步与对策》、《企业导报》、《投资与合作》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周玉玲(1976-),女,广西陆川人,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学士学位,现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论文有《CBI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架——基于“通”与“专”、“语言驱动”与“内容驱动”》、《语用前提的不对称与翻译补偿策略》、《英语测试形式的选择——基于信度与效度的权重取向》等。

吴易安(1973-),女,湖南南县人,现任广西民族大学监察室副主任、纪委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高校纪检监察、思想政治工作等。主持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反腐倡廉研究专项课题1项[“高校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研究”(批号:2014zJ036)],发表论文多篇。独著《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新探》一文获届漓江廉政论坛暨“中国监察学会中南学联组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独著《浅论新形势下如何推进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创新——以广西高校为例》一文,获201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纪检监察系统很好论文二等奖。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路线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视角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模型
第二章  北部湾经济区:基本情况、功能定位与若干难题
  节  北部湾经济区概述
    一  北部湾简介
    二  北部湾经济区简介
    三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第二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空间独特性
    一  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
    二  东临粤港澳,西接云贵川
    三  东盟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
    四  极差集聚:城乡极差、产业极差、经济极差
  第三节  北部湾经济区面临的外部挑战
  第四节  北部湾经济区面临的内部难题
    一  资本供给不足
    二  产业化程度不高
    三  科技发展水平不高
    四  经济腹地支撑薄弱
    五  城乡统筹水平偏低
第三章  北部湾经济区:基本形势与发展程度判断
  节  北部湾经济区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形势
    一  北部湾经济区2011年的经济发展
    二  北部湾经济区2012年的经济运行状况
    三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合作与进出口贸易
    四  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内产业园区的运行效果
    五  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第二节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程度判断
    一  基于人均GDP的判断
    二  基于三次产业结构的判断
    三  基于消费品市场的判断
    四  与珠三角比较得出的判断
    五  本章结论: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判断
第四章  城乡极差驱动因素研究:北部湾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  自然意义上的动力
    二  社会意义上的动力
    三  区域经济发展动力
  第二节  北部湾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概况
    一  南宁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二  北海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三  钦州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四  防城港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第三节  北部湾经济区未来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驱动力
    一  城乡极差的存在及其相关指标
    二  城乡极差所产生的驱动能量
    三  集聚:城镇群建设所产生的极差驱动力
    四  北部湾城镇一体化总体发展目标
第五章  产业极差驱动因素研究: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升级
  节  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概况与产业极差的存在
    一  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发展重点
    二  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及影响因素
    三  产业极差的存在
  第二节  产业极差驱动下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布局调整
  第三节  一种可能的路径: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一  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
    二  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及
    形成产业集聚的必要性
    三  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分析
    四  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关系
    五  案例分析:北部湾经济区的轻工业发展分析
  第四节  产业布局原则:生态优先
    一  根据生态优先原则调整产业结构
    二  根据生态优先原则做好产业布局区域规划
    三  根据生态优先原则积极研发生态技术
第六章  经济极差驱动因素研究: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
  节  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概况
    一  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宏观概况
    二  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短板”
  第二节  经济极差驱动下的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
    一  经济极差的存在
    二  经济极差驱动: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次区域合作
  第三节  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
    框架以及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发展
    一  经济合作的领域:海上、陆上、空中
    二  经济合作的层面:区内、国内、国际
    三  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案例分析
    四  北部湾经济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措施
第七章  北部湾经济区资本驱动因素研究
  节  若干理论基础
    一  若干理论介绍
    二  区域金融政策倾斜的理论基础
    三  金融政策倾斜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北部湾经济区投资环境及其投资概况
    一  南宁市投资环境及投资概况
    二  北海市投资环境及投资概况
    三  钦州市投资环境持续优化
    四  防城港市投资环境良好
  第三节  资本驱动:投融资驱动或拉动
    一  自治区政府的投资
    二  东盟博览会的投资
    三  周边省市的投资
    四  港澳台的投资
  第四节  投资驱动型的重化工业:未来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八章  北部湾经济区科技创新驱动因素研究
  节  概述
  第二节  科学技术活动要素
    一  科技资源要素
    二  科技发展基础设施(硬环境)要素
    三  科技发展软环境需求
  第三节  北部湾经济区科技需求的具体内涵
    一  科技需求: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二  北部湾经济区整体科技需求的内涵
    三  北部湾经济区科技需求内涵的地区结构分析
  第四节  科技创新驱动:未来10―15年北部湾经济区的科技需求
    一  现代产业发展的内在科技需求
    二  北部湾经济区未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科技需求
    三  社会建设科技需求
    四  生态环境科技需求
  第五节  余论:科技创新的驱动路径
第九章  构建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
  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资本扩张理论
    二  :“三个有利于”理论
    三  马克思恩格斯:优化生产力布局三原则
  第二节  北部湾经济区政策回顾及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  政策回顾
    二  现有政策漏洞
  第三节  政策体系的层级设计
    一  国家战略政策
    二  自治区级的发展政策
    三  市级政策
  第四节  政策体系的建构原则
    一  生态文明理念与绿色产业原则
    二  遵循技术与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原则
    三  实现“14+10”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
    四  建构“14+10”产业的理论模型
  第五节  政策体系的建构路径
    一  政府的建构内容
    二  科学家与发明家建构的内容
    三  企业建构的内容
    四  消费者建构的内容
    五  服务组织建构的内容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北部湾经济区未来发展驱动因素研究》分为九章。章绪论、第二章北部湾经济区:基本情况、功能定位与若干难题、第三章北部湾经济区:基本形势与发展程度判断、第四章城乡极差驱动因素研究:北部湾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第五章产业极差驱动因素研究: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升级、第六章经济极差驱动因素研究: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第七章北部湾经济区资本驱动因素研究、第八章北部湾经济区科技创新驱动因素研究、第九章构建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