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6.71 5.4折 4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丹 著

出版社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08967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1234865

上书时间2024-06-19

亿临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丹,1983年生,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英国阿伯丁大学会计学博士,曾任欧洲ESSEC商学院研究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助理教授。曾主持和参与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其中,独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英国SPF研究项目、欧盟玛丽居里项目。合作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会计协会(AAA,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年会、靠前会计研究亚太会议(Asian-Pacific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Issues)等国外知名靠前会议,以及《会计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国内知名学术期刊。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靠前财务报告准则(IFRS,International Finan、Reporting Standards)等。

目录
总序 
前言 
章财务报告欺诈理论与实证研究 
1.1财务报告欺诈相关概念 
1.2财务报告欺诈与盈余管理 
1.3财务报告欺诈理论研究 
1.3.1欺诈三角理论 
1.3.2GONE理论 
1.3.3冰山理论 
1.3.4欺诈风险因素理论 
1.3.5“圈钱”理论 
1.3.6委托代理理论 
1.4财务报告欺诈的构成要素 
1.4.1“谁”参与了财务报告欺诈 
1.4.2财务报告欺诈使用“什么”手段 
1.4.3“为什么”会发生财务报告欺诈 
1.4.4“何时”与“何地”容易发生财务报告欺诈 
1.5财务报告欺诈公司的典型特征 
1.6审计领域财务报告欺诈公司的“红旗标志” 
1.7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 
1.8财务报告欺诈的外部监督与规制 
1.8.1美国Treadway委员会 
1.8.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1.8.3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 
1.8.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 
1.9既有研究的不足 
第2章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 
2.1理论框架的概述 
2.2欺诈行为人特征与财务报告欺诈 
2.2.1行为人的内在本质 
2.2.2行为人的外在刺激或约束 
2.3会计信息特征与财务报告欺诈 
2.3.1会计信息的特征 
2.3.2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 
2.4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欺诈 
2.4.1公司治理的定义 
2.4.2中国与欧美国家公司治理结构比较 
2.4.3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欺诈的模型分析 
2.4.4股东大会与财务报告欺诈 
2.4.5董事会与财务报告欺诈 
2.4.6审计委员会与财务报告欺诈 
2.4.7监事会与财务报告欺诈 
2.4.8高管人员与财务报告欺诈 
2.4.9外部审计师与财务报告欺诈 
2.4.10监管者与财务报告欺诈 
第3章实证分析的研究设计 
3.1实证研究方法 
3.2研究变量的确定 
3.3研究样本的选择 
3.4数据收集 
第4章财务报告欺诈公司的特征描述 
4.1时间性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4.2行业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4.3欺诈手段的描述性统计 
4.4欺诈金额的描述性统计 
4.5欺诈行为人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4.6欺诈影响的描述性统计 
第5章财务报告欺诈与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 
5.1研究假设的提出 
5.1.1股权集中度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5.1.2股权类型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5.2研究模型 
5.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5.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5.3.2全样本回归分析 
5.4小结 
第6章财务报告欺诈与董事会特征的实证分析 
6.1研究假设的提出 
6.1.1董事会规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1.2董事持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1.3董事长变更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1.4董事会独立性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1.5独立董事比例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2研究模型 
6.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6.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6.3.2全样本回归分析 
6.4小结 
第7章财务报告欺诈与审计委员会特征的实证分析 
7.1研究假设的提出 
7.2研究模型 
7.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7.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7.3.2全样本回归分析 
7.4小结 
第8章财务报告欺诈与监事会特征的实证分析 
8.1研究假设的提出 
8.1.1监事会规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8.1.2监事持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8.2研究模型 
8.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8.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8.3.2全样本回归分析 
8.4小结 
第9章财务报告欺诈与高管特征的实证分析 
9.1研究假设的提出 
9.1.1高管持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9.1.2高管变更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9.2研究模型 
9.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9.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9.3.2全样本回归分析 
9.4小结 
0章财务报告欺诈与外部审计师的实证分析 
10.1研究假设的提出 
10.1.1审计独立性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10.1.2审计质量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10.2研究模型 
10.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10.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10.3.2全样本回归分析 
10.4小结 
1章财务报告欺诈与监管要求的实证分析 
11.1研究假设的提出 
11.1.1规避证券市场监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11.1.2对监管要求熟悉程度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11.2研究模型 
11.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11.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11.3.2全样本回归分析 
11.4小结 
2章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12.1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12.1.1财务报告欺诈与股权结构的关系 
12.1.2财务报告欺诈与董事会特征的关系 
12.1.3财务报告欺诈与审计委员会特征的关系 
12.1.4财务报告欺诈与监事会特征的关系 
12.1.5财务报告欺诈与高管特征的关系 
12.1.6财务报告欺诈与外部审计师特征的关系 
12.1.7财务报告欺诈与监管要求的关系 
12.2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丛书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密切关注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特别是上市公司治理和国企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对策,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开拓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