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处理手册 1 工艺基础 第5版
  • 热处理手册 1 工艺基础 第5版
  • 热处理手册 1 工艺基础 第5版
  • 热处理手册 1 工艺基础 第5版
  • 热处理手册 1 工艺基础 第5版
  • 热处理手册 1 工艺基础 第5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热处理手册 1 工艺基础 第5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23.76 6.5折 189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34307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89元

货号1203091521

上书时间2024-05-25

亿临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1章金属热处理术语1

1.1基础术语1

1.1.1总称类1

1.1.2加热类1

1.1.3冷却类2

1.2热处理工艺术语3

1.2.1退火类3

1.2.2正火类3

1.2.3淬火类3

1.2.4回火类5

1.2.5固溶与时效类5

1.2.6渗碳类6

1.2.7渗氮类7

1.2.8渗金属及渗其他非金属类7

1.2.9多元共渗类7

1.2.10表面处理类8

1.3组织与性能术语8

1.3.1组织类8

1.3.2性能类11

1.3.3热处理缺陷类12

1.4热处理装备术语12

1.4.1热处理设备类12

1.4.2辅助设备及装置类13

1.4.3传感器与仪表类13

参考文献13

第2章合金相图14

2.1单元系相图14

2.1.1相平衡和相律14

2.1.2单元系相图和相律应用示例14

2.2二元系相图15

2.2.1成分表示方法15

2.2.2相图测定方法15

2.2.3相图基本分析方法和杠杆定律16

2.2.4凝固过程中三种典型的转变相图17

2.2.5固态相变中几种典型的转变相图20

2.2.6综合分析实例一:Fe-Fe3C相图21

2.2.7综合分析实例二:富Al的Cu-Al相图及其合金时效析出对性能的影响27

2.2.8常用的Fe基二元相图31

2.2.9常用的Al基二元相图35

2.3三元系相图39

2.3.1三元相图基础39

2.3.2三元相图成分表示方法39

2.3.3等边成分三角形中的特殊线40

2.3.4成分的其他表示方法40

2.3.5三元相图概述41

2.3.6三元相图举例43

参考文献49

第3章金属热处理的加热50

3.1固态相变过程中原子的扩散50

3.2钢的加热转变51

3.2.1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51

3.2.2贝氏体和马氏体向奥氏体转变53

3.2.3奥氏体化的动力学54

3.2.4钢加热时的奥氏体晶粒长大54

3.2.5过热和过烧56

3.3加热计算公式和常用图表56

3.3.1影响加热速度的因素56

3.3.2钢件加热时间的经验计算法57

3.3.3从节能角度考虑的加热时间计算法58

3.4快速加热61

3.4.1快速加热钢的组织转变和性能改善61

3.4.2快速加热中有色合金的组织转变和性能改善63

参考文献68

第4章金属热处理的冷却69

4.1钢的淬火69

4.2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70

4.2.1珠光体转变70

4.2.2马氏体转变72

4.2.3贝氏体转变74

4.2.4各组织的冲击韧性比较76

4.2.5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动力学曲线77

4.3钢的硬度和淬透性80

4.3.1钢的硬度80

4.3.2淬透性的定义80

4.3.3淬透性曲线的测量81

4.3.4淬透性曲线图81

4.3.5淬透性的计算81

4.4冷却机制及冷却曲线85

4.4.1液体淬火冷却机制85

4.4.2冷却曲线85

4.5冷却能力评价87

4.5.1表面换热系数87

4.5.2淬冷烈度87

4.6质量效应与等效冷速试样89

4.6.1质量效应89

4.6.2等效端淬距离89

4.6.3理想临界直径92

4.6.4等效冷速试样92

4.7性能预测与工艺设计93

4.7.1淬火硬度与对应马氏体组织含量的确定93

4.7.2淬火不接近度94

4.7.3回火温度与力学性能预测94

4.7.4淬火冷却工艺设计95

4.8钢的淬火应力、裂纹与畸变96

4.8.1淬火应力96

4.8.2淬火裂纹98

4.8.3淬火畸变100

4.9几种淬火冷却工艺101

4.9.1强烈淬火101

4.9.2水-空交替控时淬火104

4.9.3逆淬火107

4.9.4喷射淬火108

4.9.5气冷淬火111

4.10钢的冷处理114

4.10.1影响残留奥氏体量的因素114

4.10.2冷处理的工艺115

4.10.3冷处理的实现116

4.10.4冷处理的性能117

4.10.5冷处理的异议117

参考文献117

第5章金属热处理的模拟119

5.1热处理过程的模拟119

5.2热处理过程模拟的基础119

5.2.1基本物性参数119

5.2.2热传递计算120

5.2.3相变计算122

5.2.4应力和畸变计算122

5.3加热和冷却模拟实例123

5.3.1加热模拟123

5.3.2回火/正火的有限元模拟125

5.3.3淬火的有限元模拟125

参考文献129

第6章钢铁件的整体热处理130

6.1钢的热处理130

6.1.1钢的退火与正火130

6.1.2钢的淬火137

6.1.3钢的回火153

6.2铸铁的热处理160

6.2.1铸铁的分类和应用160

6.2.2铸铁热处理基础161

6.2.3白口铸铁的热处理168

6.2.4灰铸铁的热处理169

6.2.5球墨铸铁的热处理173

6.2.6可锻铸铁的热处理183

参考文献185

第7章表面热处理187

7.1感应热处理187

7.1.1感应加热原理187

7.1.2感应热处理基础192

7.1.3感应淬火工艺198

7.1.4感应淬火工艺参数208

7.1.5感应淬火件的回火221

7.1.6感应淬火零件的应力和畸变222

7.2火焰淬火228

7.2.1火焰加热方法228

7.2.2火焰喷嘴和燃料气229

7.2.3火焰淬火机床232

7.2.4火焰淬火工艺规范233

7.3高能束热处理236

7.3.1高能束热处理概述236

7.3.2激光淬火237

7.3.3激光退火243

7.3.4激光熔凝248

7.3.5激光合金化252

7.3.6激光熔覆255

7.3.7电子束热处理259

参考文献266

第8章化学热处理267

8.1钢的渗碳268

8.1.1渗碳原理268

8.1.2气体渗碳270

8.1.3其他渗碳方法277

8.1.4渗碳用钢及渗碳后的热处理280

8.1.5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283

8.1.6渗碳件质量检查、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284

8.2钢的碳氮共渗286

8.2.1碳氮共渗原理286

8.2.2气体碳氮共渗287

8.2.3其他碳氮共渗方法289

8.2.4碳氮共渗用钢及共渗后的热处理290

8.2.5碳氮共渗层的组织和性能292

8.2.6碳氮共渗工件质量检查与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293

8.3渗氮及其多元共渗294

8.3.1渗氮及其多元共渗原理294

……

内容摘要
本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共4卷。本卷是第1卷,共17章,内容包括金属热处理术语,合金相图,金属热处理的加热,金属热处理的冷却,金属热处理的模拟,钢铁件的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形变热处理,不锈钢、耐热钢与高温合金的热处理,有色金属的热处理,铁基粉末冶金件及硬质合金的热处理,功能合金的热处理,优选高强钢及其热处理,气相沉积技术,喷丸强化,以及其他热处理技术。本手册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组织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优选性。本手册可供热处理工程技术人员、质量检验和生产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科研人员、设计人员、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参考。

主编推荐
1)本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组织编写。手册采用了现行的热处理相关技术标准资料,内容系统全面,图表实例丰富,实用性和操作性强。2)本手册内容包括金属热处理术语,合金相图,金属热处理的加热,金属热处理的冷却,金属热处理的模拟,钢铁件的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形变热处理,不锈钢、耐热钢与高温合金的热处理,有色金属的热处理,铁基粉末冶金件及硬质合金的热处理,功能合金的热处理,优选高强钢及其热处理,气相沉积技术,喷丸强化,以及其他热处理技术。3)本套手册在实用性方面,突出一个“用”字,做到应用为重,学用结合,体现基础理论、基础工艺、基础数据、基本方法、典型案例、现行标准的有机结合;在系统性方面,突出一个“全”字,包括材料、组织、工艺、性能、应用,材料热处理、零件热处理,质量控制与质量检验、质量问题与分析,设备设计、选用、操作、维护,能源、安全、环保,标准化等,确保体系清晰,有用好用;在优选性方面,突出一个“新”字,着重介绍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理念、新标准、新零件、前沿理论与技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