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7.2 6.4折 120 全新

库存4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继松 ,戴建华,何立富 等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ISBN9787502959173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0元

货号1201890720

上书时间2024-05-22

亿临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章强对流天气事件的主要气候学特征
1.1基本概念与资料
1.1.1强对流分类
1.1.2资料和方法
1.2对流性短时强降水的气候学特征
1.2.1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1.2.2短时强降水的趋势变化特征
1.2.3短时强降水分区域季节分布特征
1.2.4小结
1.3冰雹的气候学特征
1.3.1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
1.3.2冰雹的趋势变化特征
1.3.3冰雹分区域季节分布特征
1.3.4小结
1.4雷暴大风的气候学特征
1.4.1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
1.4.2雷暴大风的趋势变化特征
1.4.3雷暴大风分区域季节分布特征
1.4.4小结
1.5龙卷的分布特征
1.6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2章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与预报基础
2.1不稳定理论及其应用
2.1.1热力不稳定
2.1.2动力不稳定
2.2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在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作用
2.2.1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
2.2.2中尺度天气系统与强对流
2.3强对流风暴的移动与传播机制
2.3.1雷暴单体的移动与传播
2.3.2多单体雷暴的移动与传播
2.3.3“列车效应”中的单体传播
2.4强对流天气现象的形成机制与对流风暴的结构
2.4.1对流单体的一般结构
2.4.2短时强降水的形成机制与风暴结构
2.4.3冰雹的形成机制与雹云的结构
2.4.4雷暴大风的形成机制与风暴结构
2.4.5龙卷的风暴结构
2.5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
3.1探空资料的分析与应用
3.1.1探空资料分析与对流参数的物理意义
3.1.2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探空曲线特征
3.1.3小结
3.2中国强对流天气的五种基本配置特征
3.2.1高空冷平流强迫类
3.2.2低层暖平流强迫类
3.2.3斜压锋生类
3.2.4准正压类
3.2.5高架雷暴类
3.3中国不同区域各类强对流天气的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3.3.1华东、华中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3.3.2华南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3.3.3西南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3.3.4西北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3.3.5华北、东北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3.4强对流天气的分类概率预报
3.4.1基于常规实况探空资料判别强对流天气类别
3.4.2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强对流天气分类概率预报
3.4.3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与临近预报
4.1强对流天气的雷达观测特征与临近预报着眼点
4.1.1大冰雹
4.1.2短时强降水
4.1.3雷暴大风
4.1.4龙卷
4.1.5小结
4.2临近预报基本原理与预报预警技术
4.2.1临近预报的定义
4.2.2自动外推方法
4.2.3小结
4.3基于观测和数值预报的临近预报融合技术
4.4临近预报系统简介
4.4.1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的发展
4.4.2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WAN)
参考文献
第5章新型探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中的应用
5.1气象卫星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中的应用
5.1.1气象卫星分类
5.1.2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监测与分析
5.1.3强对流天气现象的监测与识别
5.1.4强对流云团的统计特征
5.1.5基于卫星观测资料的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
5.1.6强对流天气的云型分类
5.1.7水汽图上雷暴的发生和发展分析
5.2地面自动站网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5.2.1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要素变化特征
5.2.2边界层辐合线、温湿度锋区的识别与追踪
5.2.3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展与消亡过程的监测分析
5.2.4自动站网资料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5.2.5自动站网资料应用的注意事项
5.3闪电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中的应用
5.3.1闪电的分类与定位探测原理
5.3.2闪电定位资料的分析应用
5.3.3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过程中的闪电资料分析
5.4风廓线雷达与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在强对流预报分析中的应用
5.4.1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应用
5.4.2微波辐射计资料的应用
5.4.3风廓线雷达与微波辐射计资料的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中国典型强对流天气个例预报分析
6.1强对流天气预报思路
6.2短时强降水的分析预报
6.2.12007年7月18日山东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
6.3冰雹的分析预报
6.3.12005年5月30日西北、华北的冰雹天气过程
6.3.22005年6月14日江淮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
6.4雷暴大风的分析预报
6.4.12009年6月3—4日黄淮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
6.4.22005年3月22日华南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
6.4.32007年8月3日上海地区下击暴流天气过程
6.5龙卷的分析预报
6.5.12007年8月18日“圣帕”台风外围温州强龙卷天气过程
6.5.22005年7月30日安徽灵璧F3级强烈龙卷天气过程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从形成强对流的基本条件入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与强对流天气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包括热力不稳定理论、动力不稳定理论及其分析应用方法,揭示了不同强对流天气现象对应的典型探空特征、风暴尺度上热力、动力学结构上的差异等,既有物理概念模型,也有大量的天气实例分析。《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还从业务应用角度,系统性地介绍了中国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气候特征、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理、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在强对流天气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中短期预报和短时临近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提炼了中国不同区域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配置结构和预报着眼点。全书充分体现了编撰者们较好的天气动力学理论功底以及在实际强对流天气预报过程的应用能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