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自的朝圣路
  • 各自的朝圣路
  • 各自的朝圣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各自的朝圣路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3.97 4.8折 4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国平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95207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1988936

上书时间2024-05-20

亿临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知名学者、散文家、哲学研究者、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知名学者之一。 

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主要作品有:散文《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随笔《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全新精选集《人生因孤独而丰盛》《敢于孤独的勇气》等等。

目录
作者的话//001

自序//003

第一辑朝圣的心路

苦难的精神价值//002

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005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008

精神生活的哲学//010

孤独的价值//017

勇气证明信仰//025

第二辑守望者语

守望的角度//030

被废黜的国王//033

在沉默中面对//035

有所敬畏//037

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039

哲学的命运//042

名人和明星//045

读书的癖好//048

哲学与精神生活//051

都市里的外乡人//061

记住回家的路//063

愉快是基本标准//066

第三辑文学的安静

私人写作//070

小说的智慧//079

读《务虚笔记》的笔记//102

第四辑不时髦的读书

人不只属于历史//128

给成人读的童话//131

也重读安徒生//135

临终的苏格拉底//138

《李白与杜甫》内外//141

回到世界名著//144

简洁的力量//147

世上本无奇迹//150

第五辑爱者的反思

爱:从痴迷到依恋//154

婚姻反思录//157

嫉妒的权利//163

点与面//170

男子汉形象//177

婚姻的悖论与现代的困境//179

关于好男人//185

生命中的无奈//187

婚姻中的爱情//190

人人都是孤儿//192

爱的反义词//194

情人节//197

第六辑科学与人文

电脑:现代文明的陷阱?//200

关于绿色文明的访谈录//202

“天人合一”与生态学//207

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209

人是地球的客人//213

我反对克隆人//217

医学的人文品格//220

第七辑闲文或时文

五十自嘲//228

奢侈品的不便//231

侯家路//233

启蒙的契机//235

录音电话//238

朋友//240

小散文模式//243

报应//245

“己所欲,勿施于人”//247

不敢善良//249

生病与觉悟//251

老同学相聚//253

另一个韩愈//256

树下的老人//259

论自卑//262

人生话题//265

杞人是一位哲学家//280

议论家//282

第八辑序评无类

《思想者文丛》编者的话//286

心理史的写法//288

纯真的心性//290

自由的灵魂//293

纯粹的写作//296

都市生活与爱情//300

超验的死和经验的死//303

不寻常的《遗弃》//307

作为读者的批评家//311

散文这一种作物//315

为了孩子的平安//318

第九辑准学术谈

圈外人的臆想//322

伦理学和价值层次//329

辩论与真理//335

哲学与文学批评(论纲)//339

第十辑并非争鸣

作伪的逻辑//348

一本沉渣泛起的伪劣书//352

——评《心香泪酒祭吴宓》

纪实、虚构和伪造//365

莫须有的“尼采版本之争”//367

第十一辑自叙和访谈

自由的写作心态//372

一次采访的摘录//374

写作·童心·气质//377

——答《婚姻与家庭》杂志读者问

我的命运之作//380

——答《新民晚报》记者问

周国平和他的散文//383

——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专题节目

为孩子们写书//388

答《时代青年》杂志//390

我的北大岁月//392

关注人生的哲学之路//396

哲学与时代//411

——在中央电视台答大学生问

第十二辑精神的故乡

开场白//418

灵魂是一个游子//420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422

梦并不虚幻//425

精神栖身于茅屋//427

生命树上的果子//429

人所能及的神圣//432

信仰之光//434

谁是最智慧的人//437

智慧和童心//439

成为你自己//441

独处的充实//444

自己的园地//446

幸福是灵魂的事//449

有爱心的人有福了//452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454

面对苦难//457

真·善·美//460

怀念土地//463

读永恒的书//466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469

第十三辑哲学:对世界的认识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474

世界究竟是什么?//476

能问“世界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吗?//478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480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483

宇宙在空间上有没有边界?//485

时间之谜//488

因果之间有必然联系吗?//490

是否存在因果关系?//493

自然有没有一个目的?//495

人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498

什么是自由意志?//501

感觉可靠吗?//503

存在就是被感知吗?//506

贝克莱的是与非//508

庄周梦蝶的故事//510

感觉能否证明对象的存在?//512

思维能否把握世界的本质?//514

世界有没有一个“本来面目”?//517

你的“自我”在哪里?//519

语言能否传达感觉?//522

语言能否传达思想?//524

内容摘要
《各自的朝圣路》涵盖了周国平多年来的读书感悟、心路历程、对爱的体验和针对某些时弊的“争鸣”等。 

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怀着朝圣般的虔诚之心,对生命与死亡、苦难与拯救等永恒的哲学问题进行探究——这是一条永无终点的路。 

他将自己定位于“守望者”,并与时代潮流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以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他坚信,世上永远都存在着一些像自己一样的朝圣者,每一条朝圣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只要你真正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精彩内容
托尔斯泰年老的时候,一个美国女作家去拜访他,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了,托尔斯泰回答说:“这是无聊的事。书太多了,如今无论写出什么书来也影响不了世界。即使基督再现,把《福音书》拿去付印,太太们也只是拼命想得到他的签名,别无其他。我们不应该再写书,而应该行动。”近来我好像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看见人们正以可怕的速度写书、编书、造书、“策划”(这个词已经堂而皇之地上了版权页)书,每天有无数的新书涌入市场,叫卖声震耳欲聋,转眼间又都销声匿迹,我不禁想:我再往其中增加一本有什么意义吗?可是,我还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我如此为自己解嘲: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所以,对于我来说,写作何尝不是一种行动呢。托尔斯泰晚年之所以拒斥写作,是因为耻于智识界的虚伪,他决心与之划清界限,又愤于公众的麻木,他不愿再对爱慕虚荣的崇拜者说话。然而,事实上,托尔斯泰始终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活动家。他从前的文学创作也罢,后来的宣传宗教、上书沙皇、解放家奴、编写识字读本等所谓行动也罢,都是为了解决他自己灵魂的问题,是由不同的途径走向他心目中的那同一个上帝。正像罗曼·罗兰在驳斥所谓有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托尔斯泰的论调时所说的:“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我相信,这立场就是他对人生真理的不懈寻求,这关连就是他一直在走着的同一条朝圣路。但我还是要庆幸托尔斯泰一生主要是用写作的方式来寻找和接近他的上帝的,我们因此才得以辨认他的朝圣的心迹。我想说的是,我要庆幸世上毕竟有真正的好书,它们真实地记录了那些优秀灵魂的内在生活。不,不只是记录,当我读它们的时候,我鲜明地感觉到,作者在写它们的同时就是在过一种真正的灵魂生活。这些书多半是沉默的,可是我知道它们存在着,等着我去把它们一本本打开,无论打开哪一本,都必定会是一次新的难忘的经历。读了这些书,我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本书是我1996年至1998年所发表的文章的一个结集。东方出版社还曾出版过我此前文章的结集《守望的距离》,为了保持连续性,我把那个集子未及收进的1995年的部分文章也收在了本书中。我给这本书取现在这个名字,一是因为其中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我所说的那些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我自己写作时心中悬着的对象常是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不管世风如何浮躁,我始终读到他们存在的消息。当然,这个书名同时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鞭策,为我的写作立一标准。我对本书在总体上并不满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