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文化:道与器 秦德君 9787547303634 东方出版中心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
28.42
7.9折
¥
36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秦德君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03634
出版时间2011-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9787547303634
上书时间2025-0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秦德君编写的《中国公民文化:道与器》的核心问题,是从技术上分析和评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培育公民文化、营建公民社会以及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等重大问题及其要确立的战略。
全书共十章。第一章,阐述关于公民、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的规范视角的历史含义。第二章,分析中国国民文化的特质和它面临的文化难题。第三章,归纳分析中国国民文化的解释模式。第四章,归纳整理公民文化的经典模式。第五章,分析社会文化与公民性格的关系。第六章,从“社会构件”上分析公民文化的社会变量。第七章,分析和评估中国悠久和最典型的社会评价模式“德才模式”。第八章,对社会体制问题作结构开展分析。第九章,分析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问题。第十章,以集体预设和集体行动的视角,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的演进性。
目录
导言
一、本书的立项情况
二、本书的核心问题
三、研究的基本假设
四、理论渊源和范型
五、研究框架、结构、路径
六、分析单位
七、社会检验
第一章 中国公民文化基本概念及其问题
一、关于公民
二、关于公民文化
三、关于公民社会
四、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公民社会?
第二章 一种学术假设:国民文化色谱与文化难题
一、国民文化色谱一:人民文化
二、国民文化色谱二:臣民文化
三、国民文化色谱三:刁民文化
四、解构:三部文化列车驶进的方向
第三章 中国国民文化的分析模式
一、梁启超的国民文化分析模式
二、辜鸿铭的国民文化分析模式
三、林语堂的国民文化分析模式
四、孙中山的国民文化分析模式
五、梁漱溟的国民文化分析模式
六、孙本文的国民文化分析模式
七、史密斯的国民文化分析模式
八、其他方家关于国民文化的观点
九、关于国民文化的基本结论
第四章 公民文化的经典解释模式
一、亚里士多德“城邦公民”解释模式
二、康德“世界公民”解释模式
三、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解释模式
四、马歇尔“公民身份”解释模式
五、科恩“公民心理条件”解释模式
六、佩迪特“公民性”解释模式
七、达仁道夫“公民社会”解释模式
八、结语:可选择的文化特性
第五章 社会文化怎样形塑公民性格
一、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铸型
二、社会情境与暗示、感染、模仿
三、“自我”的丧失、扭曲与重建
四、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与精神变迁
五、中华民族精神与公民文化
第六章 几种社会构件的文化符号
一、家庭:公民品质的起点
二、单位:行政文化与人
三、精英:“标杆群体”的文化品质
四、群团:工青妇的潜能与困境
五、城市:物理空间与人文约束
六、几点基本结论
第七章 “德才”评价模式与公民文化
一、“德”的理论考察
二、“才”的理论考察
三、德才的相辅性:审察一种认识误区
四、德才考量的非对称性:可饰性与直观性
五、“德”的变量性与“才”的常量性
六、德才关系模式:纷呈的多态演示
七、“德才兼备”及其认知误区
八、确立体现公民文化精神的社会评价方式
第八章 中国社会体制问题:一种结构性分析
一、社会体制:定义、特性和方位
二、社会体制构成:一种探索性归纳
三、社会体制建设面临的基本问题
四、推进中国社会体制建设的对策
第九章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基本问题
一、政治参与:特点和价值
二、政治参与的层次、强度和向度
三、文化瓶颈与现实制约
四、从“社区参与”到“社会参与”
五、道器互济:政治参与之基础性建设
第十章 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战略择定与集体行动
一、社会价值目标与集体行动
二、小康社会:经济性目标价值
三、法治社会:政治性目标价值
四、和谐社会:人文性目标价值
五、公民社会:中国社会建设下一个站点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