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力的时代之波--战国策派伦理思想研究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
44.53
6.5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超|责编:陈淑
出版社东南大学
ISBN9787564186678
出版时间2019-1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0836163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导论:“尚力”以自存自强的“战国策派”
一、结缘“战国策派”
二、“战国策派”的多角度研究
三、伦理思想与学术贡献
第一章 “战国策派”伦理思想的时代成因
第一节 百年来启蒙与救亡伦理主题的延续
一、救亡意识下民族主义的激荡
二、启蒙进程中近代伦理的变革
三、启蒙救亡间尚力思潮的继续
第二节 近现代中西与古今文化论争的催生
一、吸取西化论调批判传统伦理
二、坚守本位观念捍卫传统伦理
三、融合中西复兴民族伦理文化
第二章 “战国策派”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
第一节 文化形态史观:伦理新生的理论依据
一、斯宾格勒的信徒:增强抗战救亡的信念
二、中国文化周期说:提振文化复兴的信心
第二节 战国时代重演论:培养战的意识和精神
一、民族复兴的文化策略:战国重演
二、战国时代的战争伦理:非道德性
第三节 大政治观:伦理目标的实现途径与法则
一、“大政治观”的伦理目标:救亡图存
二、“大政治观”的伦理法则:唯实尚力
第三章 “战国策派”对传统伦理的扬弃
第一节 传统伦理主体的堕落与新生:柔弱变刚强
一、“无兵的文化”:武德的失落
二、“士的蜕变”:国民性的柔弱
三、“力人”的新生:战士式人格
第二节 传统政治伦理的弊端与纠偏:伦理化政治到政治化伦理
一、批判大家族制:重家庭而轻国家
二、抨击官僚传统:皇权之花与中饱
三、改革政治伦理:制度化富贵分离
第三节 五伦新解与“第六伦”:私德到公德
一、检讨五伦观念:五伦要义与三纲真义
二、“提倡第六伦道德”:公平与真实
第四节 传统伦理思维的习惯与革新:宇宙观革命
一、检讨德感主义:唯德宇宙观
二、推崇尚力主义:力的宇宙观
第四章 “战国策派”对“大政治时代的伦理”的构建
第一节 尚力崇义的伦理精神内核
一、力之为德:民族国家的伦理价值指向
二、义之为人格:“大夫士人格”的重塑
第二节 国家至上的时代道德观念
一、“忠”的公德观念:忠于国家
二、“孝”的私德观念:孝于父母
第三节 民族主义的伦理构建原则
一、民族主义:伦理构建的总体价值取向
二、政治与文化:民族主义伦理的两维度
第四节 伦理构建的西洋文化借镜
一、尼采思想的精髓:价值的重估
二、狂飙运动的精神:浮士德精神
第五章 “战国策派”伦理思想的历史论争
第一节 民族文学与民族意识
一、民族文学:伦理启蒙的急先锋
二、民族文学的伦理意蕴:培植民族意识
第二节 英雄崇拜与英雄人格
一、“英雄崇拜”论争
二、“英雄崇拜”的伦理意义:培养英雄人格
第三节 民主还是独裁
一、权宜之计:集权抗战而非极权伦理
二、长久之策:以自由民主为建国基石
第四节 五四伦理的反思
一、肯定五四伦理的价值:突出个性解放
二、反思五四伦理的缺失:忽视集体生存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战国策》各期目录
附录二 《大公报·战国》各期目录
附录三 “战国策派”主要学人论著目录
后记
内容摘要
“战国策派”是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学术共同体,在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下,其文化民族主义的观点与理论极富个性,故而在诞生后就激荡出一股“尚力”的时代之波。“战国策派”不仅关注迫在眉睫的民族国家的救亡问题,更关心维系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启蒙问题。它既是对百年来启蒙与救亡时代主题的延续,也是对近现代中西与古今文化论争的回应。正是在对近代以来启蒙与救亡的探索中,他们展开了独具特色的伦理思想研究。
“战国策派”伦理思想的最大特色在尚力,展现的是“尚力的伦理精神”。他们以民族国家为最高的伦理价值目标,尚力的伦理精神,或者力之为德,是因为“力”是实现其救亡图存、民族强盛的手段和方法。“战国策派”力图通过对“力”的崇尚、把握、
运用和拥有,实现挽救民族危亡和建立民族国家的伦理价值目标,从而使“力”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
“战国策派”的“尚力”主张是通过运用“文化形态史观”对“战国时代重演”的时代性质的判断而提出的,并认为“大政治观”是救亡图存之道。以救亡图存为目标,以中国化的“文化形态史观”阐明中国文化周期说,增强了国人抗战救亡的信念和文化重建的信心。以“战国时代重演论”培养国民“战”的意识和精神,其深意在抗战建国,迎接文化复兴的第三周中国文化。“大政治观”包含唯实政治和尚力政治,是“战国策派”找寻到的救亡图存之道。文化形态史观、战国时代重演论和大政治观是“战国策派”伦理思想的三大理论前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