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 88.73 6.9折 ¥ 12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於兴中、张亮 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80802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31659745
上书时间2024-12-17
放眼全球,当今之世,前沿科技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人们一方面感慨于科技力量之强大、世界变化之快速,另一方面对于前沿科技的道德与法律边界、前沿科技对社会秩序可能的负面影响也深感不安。人们需面对亘古常新的人和科技的问题,面对科技乌托邦和科技现实主义的对垒,面对智能科技研发中的难题和利益驱动下的炒作,尤其要面对“人工智能是否会代替人类”这种可怕的忧虑。
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智能科技的发展仅仅是人的智性单向度的发展。高度发达的智性牺牲了人的情感,使人性失去了平衡,从而使人单向度发展。现实中,失去了情感和灵魂而只顾追逐利益的单向度的极端理性主义者已经出现。在极端理性主义者的视野中,只有理性、逻辑、科学、经济与法律才是人生的本质,而美德、情义、审美、道德、信仰、操守、同情、礼让、慈悲这些仅仅是陪衬而已。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法治周末》推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栏目——“智道”,其聚焦于前沿科技与法律伦理的交汇碰撞,探索智能科技与法律的互动与辩证,旨在普及智能科技知识,提升民众的信息素养、数字素养、数据素养等智能科技素养,并且培养有志于从事科技与法律伦理研究的知识后生。
自 2019 年 3 月创办至今,“智道”栏目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区块链等领域的相关话题,推出了百余篇深入浅出、可读性强的文章,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前沿科技 法律”的阅读之窗,呈现出生动、有趣但不乏深刻洞见的思域美景。
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冯静编辑的支持,编者现从“智道”栏目发表的短文中选取较优秀者,合为一集;将不同的见解汇于一处,凝聚涓涓细流,以成游洋之势。所选文章,凡智能科技诸领域无不含蕴。其中尤重数据治理、算法问责、人脸识别、数字素养,等等。文章短小精悍,一事一议,风格迥异,各抒己见。有关于智能科技前沿问题的,有关于法律政策的,也有关于现实问题的,无一不与当下生活密切相关,无一不在前沿领先。
“智道”栏目的定位在于努力促进不同文化领域的沟通,拉近专业人士与业外人士之间的距离;希冀在智能科技时代,所有人都能够了解并使用智能科技,消除所谓的“数字鸿沟”;避免大多数人成为被算法社会边缘化的“闲人”,或者沦为有知识的无知者、平台视野所困的“井底之蛙”。在一定的意义上,本书记录了自进入智能科技时代以来中国学者对智能科技与法律伦理问题所作的探讨的早期经历。书中表达的观点有些可能并不成熟,对概念的把握和表达也并不一定精确,但这也是真实的记录,从一个角度见证了这一时期该领域发展的速度和热度。职是之故,本书不仅反映了当下的认识状况,同时也具有学术史上的意义。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编者特向本书各位作者和读者致以诚挚的感谢,并将此书献给广大有志于探索智能科技与法律及伦理研究的同伴,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在科技向善的路上尽一份绵薄之力。
近年来,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法律伦理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本书记录了自进入智能科技时代以来中国学者、实务界人士对智能科技与法律伦理问题所作的诸多探讨,囊括数据治理、算法问责、人脸识别、数字素养等领域的热点话题。
这是一部“桥梁”之作。全书共十编,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将智能科技与法律伦理之间的冲突、互动与辨证娓娓道来,旨在促进不同文化领域的沟通,拉近专业人士与业外人士之间的距离,为科技向善贡献一份力量。
於兴中:澳门大学人文社科高研院院长、澳门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曾为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Anthony W. and Lulu C. Wang中国法讲席教授(2012-2022)。兰州大学文学学士,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法理学、法律与社会理论、法律文化、司法改革、人工智能与法律及网络法。著有《法治与文明秩序》《法理学前沿》《法治东西》《法理学检读》《数字素养:从算法社会到网络3.0》等书。
张亮:
《法治周末》报社长、总编辑,主任记者。曾多次荣获全国法制好新闻奖、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奖,并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个人。除在法治新闻领域深耕细作外,业余从事文化考古研究,致力于梳理和弘扬中华文明。
第一编 关键新技术与法律秩序
这场法律变革中,一个群体正在书写未来 马长山
漫谈《西部世界》中的情、理、法 冯子轩
科技时代,法律治理思维正在转变 陈杰
新模糊民法学的时代正在到来 周江洪
一个西北城市的“超车”之路 王川
建设智慧城市,这个法律问题至关重要 丁晓东
“锚定”智慧科技发展的法秩序 叶林
如何处理这堆“从地球到冥王星的报告”? 谢超
面对“2秒一键智能洗稿”,我们能做什么? 孙益武
元宇宙中的法律世界 叶竹盛、徐梦
第二编 人工智能与法律:现实与理想
三百多年前,这位数学家提出“法律人工智能”熊明辉
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概念 张龑
以语义网实现法律信息开放 黎娟
论证:法律人工智能的起点 黎娟
一种法律人工智能发展观:工程,抑或哲学 黎娟
人工智能法与网络法的关系漫谈 于海防
智能系统:法律业的新工具 黎娟、王春穗
法律如何“计算” 金亚丽、魏翔、许天问
“许多法律人高估了人工智能” 郑珩
新冠疫情对司法数字化的影响 樊堃
第三编 数据开放何以面对个人隐私?
智慧养老:裸奔的老年“数据人" 粟丹
守住大数据这座巴别塔 林海
做好共享和流通,大数据还可以更“大” 马军
地方数据立法的能与不能 许可
“大数据财产”到底是什么?属于谁? 张弛
“捍卫隐私权”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区别在哪儿? 韩天雨
公共数据资产化如何影响你我的生活 冯清清 罗楚健
“信托”能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吗? 李芊
享受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的权利时,别忘了应尽的义务 何静
第四编 人工智能机器人有权利吗?
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法律上的“人”吗? 吴习彧
面对智能网联汽车,法律准备好了吗? 李亚娟
自动驾驶只欠“法律东风” 郭喨
人工智能能否成为专利法下的“发明人” 刘银良
人工智能认定成发明人,将会动摇现有专利法律制度 章建勤、丛芳
法律如何保护“人工智能独立开发的专利”? 王凯
第五编 互联网真的没救了吗?
网络虚拟财产保全,其实没有那么难 李曼
“爬虫”的是与非 韩帅
水滴互助、轻松互助、互助宝……这些网络“新物种”到底是什么? 何启豪
受质疑的“同意”欧洲在线广告业遭遇“滑铁卢”? 罗浏虎、陈家宁
4千万法国人被悄无声息地追踪 罗浏虎、吴俣彤
第六编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未来
区块链去中心化:近在眼前,远在天边 王延川
风起云涌数字币:敢问路在何方 王家国
天秤币,站在未来看现在 朱德铭、陈自富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亟需法律护航 申军
创业伙伴其患难却不能同富贵?区块链或可解难 林海
第七编 无处不在的算法该如何治理?
连接与失控:面对算法社会的来临,如何构建算法信任? 张欣
美国纽约算法监管遇挫启示 张凌寒、李荣
骑手困在系统里,不能总让算法“背锅” 肖梦黎
外卖骑手遭遇困境,问题到底在哪儿? 李怡然
这份《指导意见》,关乎数千万人的基本劳动权益 张健
国外科技公司的AI伦理实践经验及其启示 曹建峰
第八编 保护我们的“脸”,为何是全球性难题?
AI“换脸术”“仿声术”的法律底线 张吉豫
“深度合成”技术应用呼唤包客审慎、分类监管 张钦坤
“人脸识别第一案”细节耐人寻味 冯清清
关于人脸识别滥用,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郑海平
第九编 反垄断:政府与大科技公司的博弈
美国政府与大科技公司的权力博弈:反垄断失败了吗? 丁玮
Meta反垄断案中的法律、竞争与监管 董青梅
美国与欧盟,两个“脸书案”之异同 申军
脸书等巨头“瑟瑟发抖”!苹果立规矩意欲何为? 梁灯
第十编 智能健康能走多远?
改进人类基因,是“普罗米修斯式的野心”吗? 王凌皞
用“脑机接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要过这几道关 魏斌、韩伯元
德国立法者如何看待基因编辑 杜如益
疫情下的小微企业需要“及时雨” 戚树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