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及其历史枷锁(精)
  • 日本及其历史枷锁(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及其历史枷锁(精)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58.79 6.7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天津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R.塔格特·墨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23601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31075953

上书时间2024-12-17

润田图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朝津  早年就读于台湾地区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东洋史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北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门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中日关系史。

目录
前言与致谢
序言
第一部分 历史枷锁的锻造
第 一 章 江户时期以前的日本
天皇制度
藤原家族和平安京的建立
平安时代的遗产
由女性书写的文学
《枕草子》和《源氏物语》
平安秩序的崩溃和封建时代的到来
幕府将军
蒙古人入侵、镰仓幕府失势和足利幕府
日本的“ 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下的文化与宗教
欧洲人的到来
日本的再统一
第 二 章 现代日本国家的孕育
德川日本的锁国政策
德川对秩序和稳定的痴迷
经济和社会变迁
大众文化
元禄赤穗事件
佩里准将的“ 黑船”和德川的丧钟
1868 年的“革命”?
幕府的衰亡
第 三 章 从“ 维新”到占领
岩崎弥太郎与现代日本工业组织的诞生
资本积累与立宪政府的外在形式
1895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1904—1905 年的日俄战争
现代日本悲剧的明治根源
夏目漱石的《心》与明治遗产
山县有朋与失去政治控制的官僚体制
灾难
卢沟桥事变及诺门罕事件
珍珠港、投降与战争遗产
第 四 章 奇 迹
战后十年的特殊环境
高速增长背后的政治及文化基础
第 五 章 高速增长体制
日本企业群体
行业协会与竞争控制
雇用惯例
教育
金融体系
官僚机构
对现实的管理
第 六 章 结果:有意或无心
代价
棒球与工薪族文化的兴起
高速增长时期的日本女性
松田圣子
高速增长体制与全球经济架构
第二部分 当今日本的枷锁
第 七 章 经济与金融
资产负债表衰退
日本的差别
避免萧条:日本金融体系的紧急援助
错误的假设和日本财政赤字的开启
为亚洲金融风暴做了铺垫
日本政府的开支
第 八 章 商 业
服务行业
不断改变的雇用惯例
全球化的烦恼
全球性品牌和外国直接投资
冲销沉没成本
日本及其历史枷锁
韩国的挑战
日本企业的未来与资本主义全球性危机
第 九 章 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遍及全球的日本文化
辣妹
“ 蛮不讲理的中年妇女”、“无用的老男人”
和“ 银发离婚”
“ 草食系男子”
日本的男性认同
日本男性群体动力的变化
阶级的再兴起
日本领导层的衰落
第 十 章 政 治
55 年体制
田中角荣
“尼克松冲击”与田中首相任内
洛克希德丑闻
田中变身“影子将军”
派系头目:竹下登和金丸信
小泽一郎
日本政治秩序的守护者
1994 年的选举改革
小泉纯一郎
靖国神社与小泉时期的对外关系
小泉后的自民党
第十一章 日本与世界
“ 新日本通”
冲绳和普天间海军陆战队基地
鸠山政府的覆灭
日本的“ 影响力代理人”
“3·11”事件和菅直人政府的命运
野田政府的祭品
安倍晋三卷土重来
经济复苏?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特定秘密保护法》和
安倍政府的优先事项
日本对华关系
难以持续的日美“同盟”
重入亚洲
安倍的不自量力及日本的未来
注释与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站在过去与未来十字路口上的日本一手是从过去四百年政治史中继承的沉重锁链一手握住传统审美与潮流文化来带的世界认同日本从1853年改革以来迅速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其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给世界历史留下了许多鲜明的故事。今天的日本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外部世界提起它时,使人们感兴趣是传统艺术、饮食、时尚设计与动画产业;关于日本的政治与经济机构,更多的则是政府的无能、经济的低迷以及“日本第—”神话的倒塌。
为了寻找日本困境的原因,塔格特·墨菲将目光投向从平安时代开始的政治经济史。日本的枷锁
早在1603德川幕府逐渐推行锁国政策时就已铸成,幕府统治者对秩序与稳定的痴迷,将等级观念直接注入明治维新建立起来的军事化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中。对天皇直接统治的幻想和自封的寡头政府的现实统治,不仅将全世界拖入战争的泥淖,也使现代的日本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债务。
现代日本的经济结构中,传统的分包制造业优势在周边工业国家的崛起面前崩溃,日本企业也很难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新型产品与服务模式。有关国家神话的构建和战争叙事的谎言,以及安倍政府鼓动的排外情绪,亦为日本套上了新的枷锁。
解开日本牢笼的关键掌握在何处?作者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知日派”有关日本政治建构的历史,加上自身对于日本文化、日本社会各边缘阶层的体察,试图寻找一个在枷锁中缓慢前行,却又富有生机活力的日本。

主编推荐
"1.  21世纪“知日派”了解近现代日本政治与文化的新作
牛津大学出版社“人人须知”系列丛书日本近代史篇,从德川幕府以来的政治史和文化史的两条并行线中了解日本。即使在今天,我们对日本的唯—兴趣经常停留在传统艺术、饮食、时尚设计与漫画中;提到日本的政府与商业机构,往往留下的是官员迟缓与无能的印象,或者是无法解决的经济与生态灾难。但日本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仅仅是负面的吗?作者梳理了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西方“知日派”有关日本政治建构的历史,加上自身对于日本文化(从浮世绘、歌舞伎到漫画动画、电子游戏、偶像产业、服务业)的犀利观察,试图寻找一个在枷锁中缓慢前行,却又富有生机活力的日本。

2.回顾近代400年日本人蓄意为自己“创造困境”的历程
日本被历史束缚而寸步难行,这种观点已不新鲜。但在塔格特·墨菲看来,日本的“枷锁”无疑是整个国家有意识创造的,并且让其中一部分人从中困境中获益。从德川幕府创造严苛的等级社会以来,这种枷锁就已经被束缚了。在现代日本,统治的官员们习惯性地容忍矛盾,回避问题与冲突,用虚构的战争叙事来维持构建好的国家神话。

3.有关现代日本出路的奇妙解答:只有羽生结弦才能救日本?
当“安倍经济学”未能挽救日本低迷的经济,政府精英倡导的怀旧情绪将国民拉向排外主义的泥潭,谁能够拯救枷锁中的日本?也许日本人可以期望一个“戴高乐式”的新,在国内外政策上力挽狂澜。比如想象恢复正当、平等的日美关系,修复对华关系,并重视中产阶级与家庭妇女的社会力量。然而作者将目光投向一个出乎意料的角色:19岁的冬奥会花滑品牌得主羽生结弦。他从2011年的震灾中重拾生活,走向运动生涯的很好,并且凭借谦卑、友好的态度赢得世界各地的喜爱——这似乎是对于安倍政府以来日本政策有力的驳斥。

4.如果世界其他国家越来越像日本,我们该怎么办?
当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多数经济与人口问题,如老龄化、金融体系崩溃、货币政策失灵、生产产能过剩而利润降低……作为现代工业社会中特殊的一员,日本已经面对这些棘手难题20年之久,成为现代工业国家的“反面教材”。当世界上的多数国家开始变得与日本一样迟缓,当各国的统治精英们对问题与矛盾熟视无睹,我们该怎么办?日本历史枷锁锻造的轨迹,似乎给了我们寻根溯源的线索。
"

精彩内容
\\\"当要写这篇序言时,我看到了史蒂文·拉特纳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1感觉很不痛快。他是华尔街的银行家,2009年奥巴马政府邀请他领导美国汽车工业的重组。拉特纳刚在日本做了短期访问,他想告诉我们他认为我们应该知道的日本目前的状况。他先谈及日本政府最近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货币供应,进行财政刺激),然后才开始谈论文章的真正意图:他认为日本一直忽略“短视政策的挑战”,“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日本也被自己的僵化所捆锁”,因此“急需微观经济的改革”。
我们需要知道这些吗?很明显,拉特纳先生认为我们需要。更明显的是,他认为如果我们不知道,就可能陷入日本所处的陷阱。他告诉我们,日本应该降低所得税,同时增强股东对公司内部事务的发言
权。他主张,这个国家需要更高的经济“效率”,需要进一步缩小“收入”与“巨额的预算赤字”之间的差距,需要放松“特别严格的移民法”,也需要“对僵化的劳工政策进行有意义的改革”(他的意思似乎是解雇员工因此可以变得更容易)。他认为,日本如果“无法接受这些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就不太可能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不得不对拉特纳先生说声抱歉,这些东西人人都知道。不需要一
本书,甚至是《纽约时报》星期日版的一篇专栏文章,来告诉我们正直的投资银行家认为我们需要了解日本的哪些情况以及为什么需要。
下面这些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新闻:日本经济“步履蹒跚”;像拉特纳先生这样的人认为“其他发达国家”应该“担心”,以免它们不能从日本“吸取”相关的“教训”(而拉特纳先生知道那些教训是什么)。
奥斯卡·王尔德曾说:“事实上,整个日本纯属虚构。没有这样一
个国家,也没有这样一个民族。”王尔德的嘲弄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而如拉特纳先生的文章所暗示的那样,现在的西方仍然在虚构日本以服务于自己的目的—最新的目的是将其当作大棒以打击其他人。现在拉特纳先生不算完全过时,也不算凭空创造出了一个日本—他对日本面临的许多“短视政策的挑战”的看法通常是正确的。让他笔下的日本更像是一种虚构而非一个面临真正挑战的现实之地的是,他的文章背后隐含着一个假设:东京的决策者们没有看到这些挑战,或者即使看到了,也会像冥顽不灵的孩子一样故意拒绝面对。要理解为什
么会这样,需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制度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力确定在那个地方谁有权要求谁做什么。换句话说,要想让每个人了解日本,你必须先弄清谁是真正的决策者,以及他们是如何获得决定其他人生活方式的权力的。这些决策者不全是,甚至多数不是经选举产生的日本领导人。他们中有些甚至不是日本人—他们住在华盛顿。
日本确实提供了一些教训,有些甚至是拉特纳先生可能敦促我们注意的那种。但那些教训要比关于税收、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效率的说教有趣得多。因为真正重要的教训不是对显而易见的道理的陈述(比如,当经济和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时,一个国家的劳动和补偿制度需要
改变;少数党中的少数狂热分子不该拥有可以威胁金融决战的力量),而是对文化、历史、地理、制度和政治等各种因素的梳理,这些因素妨碍着日本劳工关系的全面改革,或者在某种情况下,它们促使狂热的煽动者积聚了足够的力量,以至于可以形成有效的威胁,迫使美国政府放弃其责任。(任何认为向美国人解释日本颇具挑战的人,都应该试试向日本人解释茶党和美国国会的议事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太可能发现“如果你不这样做,就会有你好看”之类的教训。世界太过复杂,也幸好是太特殊了,这类训诫并不适用。但我们可以略微学习如何正确问问题。我们可能会发现,在我们本国观念上的枷锁是如何阻止我们通过分析它在另一个地方扭曲事物来发现每个人都需要
知道的东西的。我们甚至可以研究另一个国家(尤其是像日本这样独特的国家)如何以及为什么做或不做所有人都知道应该做的事情,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我们自己的国家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妇女都不生育小孩,该怎么办?如果年轻的异性恋男性说他们对结婚和家庭没有兴趣,该怎么办?如何照顾老年人?如果看到大规模移民危及社会团结,而团结是国家的基石,该怎么办?如何修复一个曾经运转良好且被称为奇迹的经济体系,尽管它明显需要全面改革,但仍有各种人主张它应该继续下去?你一度错误地相信某种能源可以提供无限、清洁、安全的能量,但实际却是它会永远危害国家,如何才能勾销投入其中的数万亿日元?如何才能在不为谁得到了什么而争论不休的情况下,成功地分配一块本质上已经停止增长的“经济蛋糕”呢?当一个即将崛起的新兴大国,在其民族主义教育中认为你始终未能认清历史错误时,你该如何应对?特别是当你昔日的“盟友”兼保护者对你既无知又轻蔑,傲慢地摧毁了出现一个能处理上述棘手事务的政府的最大希望时,你该怎么办?你要认真处理过去发生的事,不仅因为不这样做你就无法取得信任,也因为如果不认清历史错误,你将处在重蹈覆辙的危险中,而那些昔日的错误曾给你的国家带来史无前例的灾难,这样的过去你要如何面对?大约150年前,一些人编织了神话来为他们夺取政权辩护,那些神话导致了前面提到的历史错误,而今天,当权者正是那些人的直接继承者,整个国家再次陷入那些神话的包围中,你将如何开启认识历史的程序?你们国家的文化如
此令世界着迷,虽然你们创造这种文化并非为了供外界消费,你们也
不知道如何将这种魅力转化为地缘政治,甚至是微弱的商业优势,应该怎么办?
假如这本书(或者任何一本书)能明确地回答上述问题,那么它就可以包含所有人需要了解的关于日本的东西,然而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不认为我可以完成此项任务,但至少希望自己能够正确地处理其中的一些问题。我第一次到日本时,还是个15岁的学生,和其他外国人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国家。我自己再回到日本时已经成年。在过去的40年,我基本上一直生活在这里,我生命中很多重要的人也是日本人。我早年对它的迷恋没有消失,但如同所有的真爱一样,它也
因对悲剧的意识而变得色彩斑斓—将一个人的爱倾注在不完美的、
终将死去的人以及他们(或我们)所创造的一切之上,不可避免地要
付出代价。因为我现在明白了当时没有真正领会的东西,即日本的现代史大部分是悲剧。悲剧不仅源于通常所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的失败,而且源于让一个人爱上这个国家(或它的人民)的那些特殊的东西。
一代又一代的外国作家都试图弄清楚日本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在这方面最成功的人,我会举出小泉八云2、库尔特·辛格3、伊恩·布鲁马4,以及最重要的已故的唐纳德·里奇5,他们都接受了日本本来的模样。日本人不会抱怨,他们能从大人物不屑一顾的小事里获得快乐。他们是绝望的浪漫主义者,执着于梦想,即使那些梦想明显是空洞的。“现实”也许丑陋、廉价、庸俗,那又怎样?为什么要
让它妨碍情感和快乐呢?谈论日本人时,我们会遇到“特殊”和“情境”这样的词,也许这些冷冰冰的、抽象的词最能描述一个集体性选择忽视矛盾的民族。\\\"

媒体评论
"塔格特·墨菲熟悉日本,因此能在优雅流畅的叙述中做理智的分析;他热爱这个民族,因此能够在书中对其政治、经济机构做出精辟的批评。
——詹姆斯·法罗斯(James Fallows),《大西洋月刊》

为那些在各种层面上需要与日本打交道、却又往往被它困惑的读者,带来了一个看待日本事务视角的概念级飞跃。
——卡沃尔·范·沃尔夫伦(Karel van Wolferen),《日本权力结构之谜》作者

作者了解日本的历史,他关于日本政治经济历史的理论为这个国家提供了有趣的阐释。
——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

我们不应只对日本的饮食感兴趣,或枯燥地背诵其王朝的兴衰,而应当注意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历史性互动。现在塔格特·墨菲就写了这样一本书,亦触及了日美关系破裂这个富于争议的主题。
——约翰·朱迪斯(John Judis),《新共和》主编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