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采与启蒙(在中国与在德国)(精)/未来哲学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尼采与启蒙(在中国与在德国)(精)/未来哲学丛书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71.23 7.3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天津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周兴 赵千帆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83536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30998860

上书时间2024-12-17

润田图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周兴,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01年在德国从事洪堡基金项目研究;2002年起任同济大学教授。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同济大学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等。主要著作有《语言存在论》《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后哲学的哲学问题》《存在与超越》《以创造抵御贫庸》《一只手的革命》等主编有“海德格尔文集”(30卷)、“尼采著作选”(14卷)、“欧洲文化丛书”、“未来艺术丛书”、“未来文化丛书”等。主要译作有《海德格尔选集》《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世界现象学》《尼采》《演讲与论文集》《权力意志》等。
赵千帆,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2009年洪堡总理奖学金获得者。当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美学、技术哲学、法兰克福学派和尼采的翻译和研究。已出版译著《善恶的彼岸》《论道德的谱系》《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等。

目录
第一编? 尼采与现代性批判?
尼采与悲剧时代——神义论?宇宙义论?还是人义论?
关子尹   梁家荣  译
寻找尚未界定的自由——对《论道德的谱系》的谱系学考察
赵千帆
音乐的隐喻——论尼采思想中观念性与实在性的关系?
[德]菲 利 普?迈耶  彭逸  邓苗  译   余明锋  校
重复是否存在?——作为“德”的尼采的权力意志?
[德]汉斯?费格  朱可佳  译  赵千帆  校
《瓦格纳事件》与颓废问题?
余明锋
第二编?尼采与启蒙之辩
“自由的精神”—一个为了人类自我启蒙新未来的古老概念
[德]福尔克尔?格哈特  张灯  译   赵千帆  校
“反思的自我否定”还是激进的启蒙?——国际尼采接受的矛盾性
[德]克 劳 斯?齐特尔  张硕  译  孙周兴  校
尼采和“道启蒙”
[墨]阿图罗?罗密欧?孔特雷拉斯   程林  译  赵千帆  校
视角的启蒙——试读尼采《论道德的谱系》第3章第12节
[奥]雅各布?戴林格   朱可佳  译  余明锋  校
启蒙作为缓和?从尼采晚期著作的语境出发对《瓦格纳事件》序言中尼采
运思的启蒙内涵进行规定的尝试
[奥]阿克塞尔?皮希勒  张硕  译   王丁  校
第三编?  尼采与中国启蒙?
尼采的启蒙悖论与中国启蒙运动
孙周兴
尼采如何对待启蒙?
汪民安
论“权力意志”与“启蒙”之共属性,以海德格尔的尼采争辩作为探讨
视域——兼论海德格尔的尼采接受在中国 台 湾之发展?
林东鹏
尼采与话语主体的伦理性识别及其生成?
王鸿生
“错置的塔木德”——隐微主义的尼采解读及其解释学问题
黄晶
编后记

内容摘要
尼采与启蒙以及启蒙运动的关系殊为复杂。按说尼采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主义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的批判者和反动者,故无论如何都堪称一个“启蒙的敌人”或者“反启蒙者”,然而尼采又曾明确地申言要唤回启蒙精神,继续推进启蒙的事业。尼采是一个启蒙主义者吗?若然,那是何种意义上的启蒙主义者?本书是孙周兴、汪民安、关子尹等中国学者与福尔克尔?格哈特、汉斯?费格、克劳斯?齐特尔等外国学者共同研究探讨“尼采与启蒙”的结晶。

精彩内容
要进一步解释这种悲剧世界观如何运作,我认为有两个概念特别重要:(1)dasL?cherliche(可笑);(2)dasErhabene(升华)。这两个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共同建构了悲剧神话或悲剧世界观的核心。德语“L?cherliche”很难翻译,它通常指荒谬的事情,但这样理解还有些微妙之处不易表达。它不单单指荒谬的事情,对之尼采有“dasAbsurde”一词。“DasL?cherliche”固然指荒谬的事情,但字面上它还有“可笑”之意,即对被认为荒谬之事持不屑和睥睨的态度。不错,人的生存充满苦难,包括天灾人祸、生离死别等无尽的苦楚,许多都是人力不能控制的。这些苦楚无疑都是“荒谬的”,尤其对受苦的人来说。但对尼采而言,单单把苦楚视为荒谬对人生是有害的,因为这种态度只会引来愤怒﹑不满﹑愁苦﹑仇恨和各种负面的情绪,阻挠着人生存下去的决心。悲剧世界观最巧妙之处在于,对之采取“可笑”的立场,由此从笼罩个人的负面情绪中释放出来。悲剧世界观“发明”了由恶意的希腊神主宰的“中间世界”,以解释人的苦难,但却没有对神屈膝,求取怜悯,相反希腊诗人描述悲剧英雄如何直面诸神,对抗命运,而对一己的苦痛没有任何介怀。以诸神为中介,悲剧英雄仿如在嘲笑自己的命运,由此与自己的不幸拉开了距离,这距离能释放或“升华”他的意志。对尼采而言,就是以此方式,“可笑”引来了“升华”。尼采有时也把这种“可笑”称为“诙谐的”(dasKomische),但它不只关乎生活中肤浅的笑料,而是“对[生命中的]荒谬的反感之艺术的释放”。另一方面,“升华”对他而言是“对恐惧之艺术的驯化”,以康德的方式来说,就是把自己的道德自我表象为不受自然澎湃的暴力所影响。就是透过悲剧神话的这两种要素的共同作用,希腊悲剧成为一种“艺术……一位救人的巫师﹑治病的专家”。不错,希腊人的神可能是希腊人所“发明”的,但不像色诺芬尼和布克哈特那样,认为希腊人把自己所受的苦都归咎诸神,反而尼采认为,希腊人的大智慧在于看到“神同样也是受制于必然性的”,因此人最终要对待的不是神本身,而是宇宙之中人自己的命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