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学(第2辑)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
65.13
7.2折
¥
9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 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 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11727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0元
货号31528449
上书时间2024-12-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
作者简介
董平,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稽山王阳明研究院院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尤其是王阳明心学研究,2010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传奇王阳明”,2012年在教育部网络视频公开课推出“王阳明心学”九讲,在学术界、社会大众层面都有较大影响。
主要著作有《陈亮评传》(1996)、《天台宗研究》(2002)、《浙江思想学术史:从王充到王国维》(2005)、《传奇王阳明》(2010)、《老子研读》(2015)、《先秦儒学广论》(2015)、《王阳明的生活世界:通往圣人之路(修订版)》(2018)等。古籍整理著作多种,如《王阳明全集》(1996、2001)、《邹守益集》(2007)、《杨简全集》(2015)等。
目录
当代心学探索
关于阳明心学当代价值的理论视角问题 顾久
心学哲学阐释
心学的进路及其理论意蕴 杨国荣
论良知作为人的本原性实在 董平
陆象山的读书法 何俊
张九成、王蘋与心学的早期形态 王宇
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三重诠释 申绪璐
域外心学进展
朱子心性论的建构与对《孟子》的诠释 〔日〕藤井伦明
命运多舛的王守仁及其心学 〔俄〕科布杰夫 著 杨春蕾 孙晓彤 译
关于《阳明先生小像》——传神王守仁的蔡世新 〔日〕鹤成久章 著 钱明 译
欧美的王阳明研究(1900—1950) 〔美〕伊来瑞 著 王英 译
区域学派研究
“婺学”场所的叙事〔日〕早坂俊广 著 申绪璐 译
从泰州学派看江南儒学的世俗性转化 吴震
阳明学与广东地域文化 陈椰
家族史与谱牒研究
《王阳明七代遗像》及相关世系考述 计文渊
王阳明家族新证 方旭东
王华迁居与山阴王府——兼述阳明学之创设 钱明
编辑后记 董平
内容摘要
目前王阳明心学研究已成为国内“显学”,某种意义上也为传统文化当代复兴的代表领域。
本书是《中国心学》丛书第2辑,以阳明心学研究为主题,集中展示学术界关于阳明心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关注中国哲学史上与心学相关的人物、思想、问题研究,心学与国外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等。
精彩内容
编辑后记董平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中国心学(第2辑)》篇幅不大,但收入的文章皆各有特色,颇能体现各位作者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深刻思考及其所达成的思维成果。
顾久先生的文章将阳明心学从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之中“解放”出来,而将之引入生物学—生态学—生态哲学视角,并阐释了这一新视角之下阳明心学所呈现的意义,读来颇为引人入胜。杨国荣教授的论文,除了他一向所关注的“事”的哲学,阐释了王阳明对于“事”的理解的双重维度以外,更提出了“万物一体”这一学说中包含着“仁道高于权利”的观点,并由此而进一步认为人性平等观念构成了对正义作扩展性理解的前提。杨教授的这一观点显然是重要的,它可能引向关于阳明心学基于价值哲学维度的新研究。我本人《论良知作为人的本原性实在》的论文,撰写于多年之前,也曾收入本人《宋明儒学与浙东学术》(孔学堂书局2015年)一书。我试图表明王阳明的良知即是性体,是道在人的本原性实在,因此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最终意义是重合的,都是人自身之本原实性的自我实现方式,因此我也曾经谈到过知行合一的“四重向度”问题。申绪璐副教授则重新给出了对于“知行合一”的“三重诠释”,显然对人们仍然有新的启发。
何俊教授对陆象山的“读书法”进行了专门研究,揭示其不同于朱熹的“心解”之路,正为南宋心学别开生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九州大学井藤伦明准教授关于朱子心性学的研究,则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理学整体格局之下不同的“心路”历程及其建构方式。显然,王宇研究员关于以张九成、王蘋为代表的心学“早期形态”的考察,不仅某种意义上也同样揭示了这一点,并且提供了一个关于心学“早期形态”研究的范例。
本辑中的另外一些文章,尤其是俄罗斯学者科布杰夫、美国学者伊莱瑞的两篇文章,分别叙述了阳明心学在俄罗斯以及欧美地区的传播及其研究情况。他们的研究显然扩展了我们的学术视野。正是基于他们的学术叙述,使我们能够清晰了解阳明心学的传播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而并不只是局限于东亚。我个人相信,阳明心学的世界性影响将会愈加清晰地显现出来,在未来它会成为不同国度的学人所共同关心的一个研究主题,乃至成为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思想世界的门径。
与阳明心学的域外传播相关联的,则是它在国内的地域性传播。最早对阳明心学的地域性传播进行研究的范例,毫无疑问是黄宗羲的《明儒学案》。阳明心学在16世纪中叶之后的广泛传播,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良知之说盈天下,自然便导致阳明学之不同地域特色与不同学派的形成,因此阳明心学的地域性传播,无疑成为阳明心学整体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吴震教授关于泰州学派与江南儒学、陈椰博士关于阳明心学与广东地域文化的研究,非但资料详审,且更能从中见出阳明心学之于地域文化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的底层效应。日本福冈教育大学鹤成久章教授对蔡世新的阳明肖像画进行了颇为全面的研究,某种意义上则把图像学引入阳明学研究,并由此而呈现了别一面向的阳明心学传播路径。计文渊先生以及方旭东、钱明两位教授所提供的论文,则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关于王阳明家族史的研究。王阳明的个体生活史、家族史的研究,必然涉及历史叙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是以历史学方法来从事阳明学研究,可靠翔实的文献资料无疑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本辑中的这些文章,则皆以翔实资料为基础而展开了王阳明家族生活的历史描述,为一些历史事件的澄清提供了值得重视的佐证。日本信州大学文学部早坂俊广教授关于“婺学”的研究,虽然不是关于心学的专门研究,但众所周知,南宋婺学以及学术界通常所谓浙东之学的繁荣,其有异于朱、陆的学术建构路向及其历史传递的持久绵远,向来是学术界令人兴趣盎然的研究主题之一。我个人甚至认为,南宋以来浙东学术的基本氛围为阳明心学的诞生提供了某种独特的“历史—空间”条件。早坂俊广教授关于婺学的研究,再一次彰显了婺学这一地域学术传承的历史性,但有些遗憾的是,他对该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似乎受到了明显的局限。
总的看来,本辑中的论文所涉内容颇为广泛,国内外学者各以其独特视角而进入了一个公共的学术领域,从而使本辑以不多的篇幅而显现出相当厚重而又广阔的学术涵容度,而共为阳明心学的当代研究及其义域的当代延展贡献力量。窃以为全然可以期盼的是,阳明心学作为来自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统的一份厚重遗产,其关注人的现实生存、重视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哲思,仍能为今日喧嚣的世界别开一片明莹澄澈的天空,仍能为躁动不安的心魄回归其本体的虚灵而开辟康庄之通途。今年是阳明先生诞生550周年,我们谨以本辑的出版为先生诞辰的纪念,且为其思想学说能够穿越历史之丛棘而重生于今日之世界,献上一瓣心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