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穆讲中国文化原点(共3册)
  • 钱穆讲中国文化原点(共3册)
  • 钱穆讲中国文化原点(共3册)
  • 钱穆讲中国文化原点(共3册)
  • 钱穆讲中国文化原点(共3册)
  • 钱穆讲中国文化原点(共3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钱穆讲中国文化原点(共3册)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86.43 5.3折 164 全新

仅1件

天津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穆|责编:奉懿梓//李伏媛

出版社岳麓

ISBN9787553813462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64元

货号31029758

上书时间2024-12-16

润田图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灵魂与心》 :
灵魂与心 / 001
孔子与心教 / 029
中国民族之宗教信仰 / 041
论古代对于鬼魂及葬祭之观念 / 065
中国思想史中之鬼神观 / 077
儒释耶回各家关于神灵魂魄之见解 / 145
再论灵魂与心 / 155
重申魂魄鬼神义 / 165
漫谈灵魂转世 / 179
生命的认识 / 193
人生何处去 / 203
人生之两面 / 213
编后记 / 234
《孔子与论语》 :
孔子略史及其学说之地位 / 001
大哉孔子 / 011
孔子诞辰讲辞大纲 / 023
孔子诞辰纪念辞 / 031
一九八六年美洲第五届祭孔大典献辞 / 041
孔子诞辰劝人读《论语》并及《论语》之读法 / 051
再劝读《论语》并论读法 / 071
谈朱子的《论语集注》 / 085
漫谈《论语新解》 / 099
谈《论语新解》 / 121
再谈《论语新解》 / 141
孔子之教与学 / 157
孔子之为人及其学与教 / 173
孔子《论语》与中国文化传统 / 183
本《论语》论孔学 / 197
孔学与经史之学 / 231
从朱子《论语》注论程朱孔孟思想歧点 / 255
《四书》义理之展演 / 299
孔子思想与此下中国学术思想之演变 / 317
孔子思想与现实世界问题 / 329
孔子与中国文化及世界前途 / 337
孔子思想与世界文化新生 / 353
孔子与世界文化新生 / 375
民族自信心与尊孔 / 389
孔子之史学与心学 / 399
孔子之心学 / 411
孔孟的心性学 / 425
中国近代儒学趋势 / 435
日译本《孔子传》序 / 443
编后记 / 453
《中国史学发微》 :
国史漫话 / 001
中国史学之精神 / 031
史学导言 / 041
中国历史精神 / 117
中国文化特质 / 157
中国民族性与中国文化之特长处 / 203
历史与人生 / 219
中国史学中之文与质 / 233
民族历史与文化 / 245
中国教育思想史大纲 / 257
庄子“薪尽火传”释义 / 299
略论中国历史人物之一例 / 309
世界孔释耶三大教 / 325

内容摘要
钱穆先生从哲学思想、儒家文化、中国史学观三个话题启程,带来一卷关于中国文化的恢弘展开:《灵魂与心》——一部中国思想文化的养成史略,深入探讨中国人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在历史的思想路径中破解中华民族的信仰密码,追寻中国人真正的精神出处。
《孔子与论语》——一部洞彻儒家文化的思考精华,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重磅论述。解读圣贤,重温典范,直抵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与归处。
《中国史学发微》——一部探索中国历史原委的史家经典,集中探讨中国史学本体、中国历史精神的精要纲领。五千年时光流转,这是史学大家写给中国人的史学导言。

精彩内容
西方人重空间观,但缺时间观。古希腊人即有几何学,作航海测量之用,但几何学非以测时间。中国古人,则立标测日影,即知重时间。又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雄鸡司晨,亦以测时间为重。
阿剌伯人有《天方夜谭》,其间有“能言鸟”一故事。三兄弟同求能言鸟,两兄已失踪,其弟继续追求。一术士告之,循山路上行,路旁有呼声,勿回顾,则能言鸟易得。其弟乃塞耳上山,路旁丛石耸立,呼喝不已,愈上则石愈多,声愈大。其弟因已塞两耳,幸能终不回顾。竟得能言鸟所在,取之以归。路旁石皆起立重得为人。盖皆来寻能言鸟者,闻声回顾,遂化成石。此亦如人读史,过重以往,乃随前人过去,亦如失败,无以向前。历史乃前人一切以往故事,可称已均属失败。回读史籍,亦如人重蹈覆辙,自陷深渊,重归失败。能言鸟故事即此意。古希腊滨海而居,非出国渡海,远向他邦,即无以经商,亦即无以为生。阿剌伯人居沙漠中,非渡越此沙漠,生命亦无前途。故此两种人,多主向前,不重回顾。历史故事皆属以往,非彼辈所当流连。
耶稣则犹太人,其创始宗教,乃谓人生从天堂降谪,死后将重返天堂,俾得安居。凯撒事凯撒管,历史则属人间事,全属凯撒,为上帝所不管。信奉宗教,自不留心历史。西方文化会合此轻视历史之三大渊源,遂无史学可言。
中国人则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人随时过失,后人即当警戒。并且前世以往亦并非无成功之处,亦可资后人以承袭与模仿。历史教人向前,即因其能知过善改,亦因其能善所承袭。西汉人言:“自古无不亡之国。”其时则中国历史已历两千年以上,庖牺、神农、黄帝以迄唐、虞、夏、商、周,以至秦汉,一部两千年以上之历史,岂不告人以人类已往,历史有得有失,有成有败,使人知所警惕,有过能改。则过而常存,去而复来,乃得依然向前。人生遂能发出前所未有之聪明与措施,而改善其将来。如此则历史所记乃人道,实亦即天道。人类智识贵在此不断过程中,求获将来之新得。故曰:“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如人一日三餐,有排泄,但亦有存留。惟其所存留已非故物,因谓之“化”。化则非属过去,故曰:“所存者神。”庄周言:“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是则历史非尽属过去,乃成一种神化作用。西方人轻视历史,则过去尽成臭腐,如希腊,如罗马,乃至如近代之英法,不久亦当全成为臭腐。而中国则上下五千年通为一体,尽成神奇,此岂西方之所有。人文学中之史学,其功用乃如是。
《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必经以往过失,始得继续生存。孔子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过去与将来,即属人生之两端。当前现在,则是其中。历史可贵处,即在其属于过去之一端。不断过失,实亦为不断存在之前因。即在此过失中,求一不断之向往。倘尽放弃其一切过去于不顾,则此端既不存在,亦即无其他一端可言。既无过去,亦即无将来,更又何从寻得一向前之生路。中国人言“死生”“存亡”,此即两端。不死又何有生,不亡亦何有存。
中国人又言“道”字。道即一条路,向前一步,则失去了其走过之一步。其实就其不断向前言,则一步过去,亦即是一步完成。但当求前途之所止。而人生无穷,则其前途亦无止。故步步向前,非只是步步过去,实亦是步步完成。人类历史正如此。司马迁引《诗》以赞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此见人类远大成功之一境,亦即无可至不能止之一境。而“景行行止”之逐一步骤,则亦尽在逐步向前之途上。即过失,亦进步,同时亦即是完成。此则中国人之历史观。
余尝谓人生即历史。人生之最要过程在能知过勿惮改。历史亦然。孔子时时梦见周公,但其老年则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在孔子当时,实已成为一过去人物,亦可谓一失败人物。傥周公不过去不失败,则周室亦不东迁。故孔子又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则孔子已知周公当年之道,不复可行于孔子之时矣。孔子又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此亦如周礼能言,而鲁不足征。其言不足征,即犹言过去之亡失。但亡失者乃其事,非其道。又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杞、宋不足征,即夏、殷两代已在过失中。鲁不足征,即周公与西周亦尽在过失中。其或继周者,有继周而起,此即“自古无不亡之国”之先声。历史在过去中,乃指其事,非言其道。而人生则贵在有将来。但非有过去,又何得有将来?是则历史即人生,但可谓乃指其前一半之已过已失言,非指后一半常存常在之将来言。而将来之可知,则即在过去中。虽可知而不可知,虽不可知而仍可知。此则读史而明其道乃可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