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28·明亮的时刻:女导演特辑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
29.03
4.5折
¥
65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吴琦 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81575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5元
货号31298732
上书时间2024-12-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剧本】
第一次的离别(节选) 王丽娜
柔情史(节选) 杨明明
送我上青云(全本) 滕丛丛
一九九九(短片) 韩帅
金都(全本) 黄绮琳
【影像】
《向晚六章》选作 陈哲
【小说】
SUCK U 陆茵茵
蜻蜓海 伊冯娜?阿德希安博?奥维奥
【随笔】
口述笔记员的声音 默音
【评论】
打碎黄金枷——张爱玲《金锁记》《怨女》比较赏析 张敞
内容摘要
本辑《单读》继续关注当代青年创作者,与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合作,发表5位当代青年女导演的电影剧本和创作谈。这是单读首次用电影剧本的形式,呈现变化中的当代生活——王丽娜的《第一次的离别》,讲述了在故乡塔克拉玛干一段不断经历告别的童年;杨明明的《柔情史》,展现了北京胡同里一组相爱相杀的母女关系;滕丛丛的《送我上青云》,描绘了一名患癌的女记者在生存和理想间的挣扎;韩帅的《一九九九》,回忆了一名13岁少女初识性与死亡的过程;黄绮琳的《金都》,塑造了一位陷入真假结婚纠葛的女子,她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本辑《单读》还收录了艺术家陈哲的影像作品、陆茵茵和肯尼亚作家伊冯娜?阿德希安博?奥维奥的小说,以及默音的随笔和张敞的评论,他们用不同的文体和角度,共同逼近女性的世界,在其中寻找出许多个暗夜里的明亮时刻。
世事艰难,这些创作者的柔情与坚定此刻显得更加可贵,如杨明明导演所写:“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对‘痛苦’的感受力,而不是让自己真的去过心魔重重的生活。”
主编推荐
★ 《单读》抢先发售推出电影剧本合集,关注当代青年女导演的创作与处境——
本辑《单读》与山一靠前女性电影展ONEIWFF合作完成,集中发表 5 位当代青年女导演的电影剧本:王丽娜的《次的离别》, 第 69 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第 31 届东京靠前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很好影片;杨明明的《柔情史》,第 68 届柏林电影节很好处女作提名影片;滕丛丛的《送我上青云》,第 32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很好导演处女作、很好编剧提名;韩帅的毕业作品《一九九九》;黄绮琳的《金都》,第 39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单读持续关注当代青年创作者,欢迎开放、新颖、有活力的声音,并透过他们延伸我们认知当下世界的触角。
★ 导演授权电影剧本定制发表,撰写创作谈,真诚分享新一代创作者的成长历程,为电影创作者提供学习范本,也是电影爱好者的独特珍藏——
这辑《单读》收录的 5 个剧本,都是导演们的处女作或代表作。除了定制发表这些剧本以外,导演们还专门撰写了创作谈,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她们坦诚地展现了如何从零开始,完成一部电影,为有志于从事电影创作的青年提供了方法和勇气,而电影爱好者也能通过阅读难得公开出版的剧本,近距离接触电影的秘密。
★ 从塔克拉玛干腹地、北京胡同、云山镇的疗养地、滨海小城的干休所到香港的太子街区,透过女导演的视角,看到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动、女性在其中的生命体验——
《次的离别》讲述了在故乡塔克拉玛干腹地一段不断经历告别的童年,日常生活里的诗意是故乡献给世界的礼物。《柔情史》展现了北京胡同里一组相爱相杀的母女关系,她们彼此关心,但将对生活的不满和女性承受的焦虑都化作恶语投给了对方。《送我上青云》的主人公是一名罹患癌症的女记者,她倔强地坚持日渐失落的新闻理想,却为了生存,不得不接下为人写自传的工作。《一九九九》,传闻中的“世界末日”里,一名少女的情欲萌发,与此同时,她目睹了外婆衰残的肉体。《金都》以香港太子的金都商场为背景,讲了一名女性陷入真假婚姻纠葛的故事,一直被迫妥协的她开始寻找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 影像、小说、随笔、评论,共同逼近女性的世界,发出女性清晰的声音——
本辑《单读》的影像部分选自艺术家陈哲的作品《向晚六章》,这组作品起源于她对黄昏时分稍纵即逝的神秘体验的沉迷。收录的两篇小说都出自女性作家:陆茵茵的《SUCK U》,写“她”在欧洲游玩时,因为菜单上的一行字,想起大学时给人做英语培训的往事;肯尼亚作家伊冯娜•阿德希安博•奥维奥的《蜻蜓海》,关于一个出生于肯尼亚岛屿的女孩,成年后的冒险经历。默音的随笔记叙了武田百合子的人生,“她也有她的声音,一贯清晰、准确,描摹她眼中的世间”;张敞的评论比较赏析了张爱玲的《金锁记》和《怨女》,指出“中年张爱玲对青年张爱玲的背叛”——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女作家未被正视的自我成长。
★ 封面设计再次创新,在一波三折的2021年尾声,寻找明亮的时刻——
《单读》再次在设计上寻求创新,本辑选用荧光橘色作封面,内嵌pvc材料仿制的胶片(印在胶片上的摄影作品正来自陈哲的《向晚六章》),从视觉上体现本辑的主题:明亮的时刻。2020年和2021年都是让人倍感艰辛的年份,《单读28》希望通过创作者的柔情与坚定,女性的热忱和不妥协,在暗夜里寻找明亮的时刻。
精彩内容
我在故乡,找到了通往诗意的电影之路(节选)撰文:王丽娜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八十二度经纬范围,南有尼雅,北有沙雅。
一百多年前,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曾在其著述的《古代社会》一书中写到:塔里木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摇篮,假如谁找到了历史老人遗留在塔克拉玛干的这把金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就打开了。阿诺德?汤因比也曾说:“如果生命能再来一次,我愿意出生在塔里木盆地,因为人类的四大文明都在那里交汇。”而我有幸出生在塔克拉玛干腹地的新疆沙雅。胡杨木做成独木舟,行驶在塔里木河上,驼铃声从塔克拉玛干腹地传出,千年的胡杨树叶沙沙作响,那是你从未想过的另一种生活。只有在那种河水、沙漠、戈壁、胡杨勾勒的辽阔的原野,才能感到掠过的狂风中的混沌和勃勃生机,我的童年就是从这片土地衍生出来的,它负载着旷野的无序感,但又遵循着自然的规律。
我出生在80年代末期,我的整个童年都在塔克拉玛干腹地的库木托卡依村庄度过,印象中雨后的海市蜃楼充满神秘感,我和童年玩伴躺在路边的桑葚树下,等待着一辆马车的到来,路的两边开满了红柳花,再远处是大片的棉田和戈壁荒原,空气中满是泥土和花蕾的芬芳,远远听到马蹄声,马车上的维吾尔族老人会喊一声:“调皮的孩子,让我的马儿载你们一程!”遇到难过的时候,老人也会说:“孩子来数我的胡子吧,人只要有事情做就不会难过。”我们认真地数老人的胡子,谁也数不清,但是一切的情绪都在数胡子的时光中被消解,末了老人会把筐中的葡萄犒赏给我们。时常也有一群壮汉手掌猎鹰骑着马儿飞驰而过,将我们和尘土抛在身后,那个时刻我们也畅想着长大骑马飞驰。现在回想,在我的童年诞生了风般自在的时光,坐在夜的沙漠上,看夜空中的流星,倾听着夜的话语以及树的言谈,畅想在树林的鸟巢中掏出红月亮,然后飘到红色的月亮上去乘凉。回望倏然而逝的时光,童年生活中出现最多的画面是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去往每个陌生的维吾尔族乡村走家串户拍照。多年后的今天,记忆中乡间路上的拍照场景还在,而照片中的故人也从孩童变成壮年,从壮年变成老年。父亲因拍照结识的艾则孜阿洪一句“世上的人都是亲戚”,曾让我醍醐灌顶。于我而言,随父亲走家串户拍照的童年经历更像是去走访亲戚,在那个贫瘠年代,世间的温情像是一种血缘的纽带,深嵌在我的生命里,也布满了故乡的大地。
中学时期我到了县城上学,阅读让我发现了另一个世界,在县城的图书馆里我看到了塔科夫斯基的《雕刻时光》、艾特玛托夫、鲁米等大师们的作品。文学给了我另一个自由的广阔世界,但它最迷人之处恰恰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视角并拉近了我和故乡的距离。因为故乡的存在,也令我在阅读的抽象中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具象。在故乡常常能听到“假如一个人没有同情心,即便他是太阳又有何用”这样的《十二木卡姆》中的诗句,也听到人在最绝望的时候骑在驴背上唱出“你的生命我的生命,本是一条命”这样的卡莱朗民谣。故乡民间艺人对音乐的热爱,超乎了我的想象。音乐为他们建立了一座和生活紧紧相连的桥梁,他们通过这座桥梁,抵达爱情,送走孤独,打败虚无,当然也倾诉内心的忧伤,洗涤自己灵魂深处的酸楚。
当我第一次在书店里看到一本《十二木卡姆》,我似懂非懂,但还是买下它,在长夜里顺手读下去,却从不曾读完。诗歌是轻盈且带有翅膀的神圣事物,流传至今的《十二木卡姆》歌词其主要来源还是诗人。到现在为止《木卡姆》给我留下的一直都是一些吉光片羽的印象:“我的萨塔尔琴以生命的纽带为弦,它能慰藉不幸者,予其悲怆与凄婉,我深深投入于木卡姆使之萦回于心,若耽于爱的憧憬即弹奏于伊人尊前”。但在成年后,无数个无眠的夜里我都会想起《木卡姆》里那些带着大地上朴素哲理的诗句。它赞美大地、山峦、原野,讴歌初升的太阳、甘甜的葡萄、枝头的蓓蕾和夜莺的呜啼、欢快的河流和永恒的沙漠,它描绘和咏赞塔克拉玛干腹地的生活,令每一个朴素的灵魂和肉身魂牵梦绕,因为那是最古老、最虔诚的生活。它的辽阔足以接纳人类所有的忧伤,并给予人和人性以新的启示。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