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轻推 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 劳伦斯·科恩 9787521740257 中信出版社
  • 【全新正版】 轻推 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 劳伦斯·科恩 9787521740257 中信出版社
  • 【全新正版】 轻推 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 劳伦斯·科恩 9787521740257 中信出版社
  • 【全新正版】 轻推 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 劳伦斯·科恩 9787521740257 中信出版社
  • 【全新正版】 轻推 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 劳伦斯·科恩 9787521740257 中信出版社
  • 【全新正版】 轻推 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 劳伦斯·科恩 9787521740257 中信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轻推 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 劳伦斯·科恩 9787521740257 中信出版社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套装图书先联系再下单 套装图书请先咨询客服再下单

25.2 5.1折 49 全新

库存2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劳伦斯·科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40257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9418411

上书时间2024-12-12

润田图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第1章 童年焦虑与大脑安全系统 

 

焦虑面面观 
? 伴随着笑声、戏水声和交谈声,每个孩子群里总有那么一两个,正以某种方式挣扎在焦虑情绪中。

 

紧张的好处 
? 适度的紧张情绪,能驱使我们避开危险,积极行动……

 

焦虑引发的痛苦 
? “ 我真的、真的很担心, 我心里紧张死了……”

 

焦虑的生理表现 
? 我们会出现胃部抽紧、手脚冰凉、皮肤湿冷等症状,我们还会说话吃力、语无伦次,或丢三落四。

 

焦虑的连锁反应 
? 焦虑终会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社交生活,因为他内心充满了各种担心害怕,因此他无暇顾及其他。

 

安全系统:察觉危险、拉响警报、理性评估、解除警报 
? 安全系统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紧张的根源 
? 人类是群居动物,大自然才会做出如此安排。每个群体中固然需要有探险者,但也需要有谨慎者……

 

重置安全系统 
? 在游戏里,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演练解除警报的角色,这个过程为现实带来了神奇的效果:他们内在的解除警报的能力也增强了。

 

紧张和焦虑,其实始终伴随着孩子 
? 理解焦虑对身体、情绪、思想以及行为的影响,我们就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焦虑。

 

第2章 共心共情,养育自信 

 

“忧天小鸡”的麻烦 
? 孩子内在的“报警器”和忧天小鸡十分类似,他还无法分辨真实的危险和想象中的威胁。仅仅是头脑中的想象就会引爆紧张情绪……

 

共情:不可或缺的要素 
? 共情,可以是认真而贴心的回应,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游戏。

 

第二步:用我们的镇定与信心感染孩子 
? 在大脑中按下“暂停”键,告诉自己:现在并没有危险,担心不过是被孩子的情绪传染了。

 

“第二只小鸡”的进阶学习 
? 可以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决办法上:“嗯,我也觉得不妙。我想到一个办法,你听听怎么样……”

 

恰到好处的劝慰 
? 秒劝解原则:如果劝解在 秒内没有发生作用,就放弃它,再想别的办法。

 

养育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自信的孩子 
? 当孩子向我们讲述他的不愉快经历时,我们需要怀着共情之心去倾听,但之后不要忘了问:“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

 

新版“忧天小鸡” 
? 我还想告诉你:我真佩服你。你看,刚开始你那么害怕,可是你还能让自己冷静下来,去想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3章 放松与打闹游戏 

 

关注身体的感受 
? 一个可怕的念头就足以改变血液的供应走向,使大部分血液流向负责对抗或逃跑的肌肉群, 结果手脚会因为血流减少而变凉。

 

重要工具:恐惧测量计 
? 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能把内心感受准确地表述出来……“测量计”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可以帮助你和孩子有效地讨论紧张、担心和害怕。

 

放松 
? 有意识的甩手运动会给你带来放松的感觉。

 

呼吸:接受与改变的练习 
? 让呼吸变得深一些、慢一些,或者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

 

身体各处的紧张反应 
? 胃痛与头痛是童年焦虑的常见症状,有些孩子紧张起来的时候,说话声音会非常小,甚至根本说不出话来。

 

打闹游戏:战胜童年焦虑的“旗舰” 
? “ 抓不到我”是个有趣的打闹游戏,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信心大增,还能帮你和孩子建立亲密联结。

 

放下抵触,尽情放松 
? 同孩子一起放松,可以有效地疏解孩子的抵触情绪。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因为你自己可能也需要放松。

 

平静的身体,平静的心 
? 为了减轻焦虑给身体带来的痛苦,我们需要向孩子提供大量的爱与拥抱,增加愉快的肢体接触游戏,帮助孩子练习调整呼吸,以及其他放松技巧。

 

其他的身体放松技巧 
? 如“吹灭蜡烛”“双手配合呼吸”“传递太阳能”等。

 

第4章 临界点——进与退的抉择 

 

前进,还是后退? 
? 在“情绪失控”和“咬紧牙关”状态里的孩子需要更多安抚和疏解,而“极力逃避”的孩子则需要我们轻推一把。

 

荡秋千:从“剧烈”到“缓和” 
? 先稍微感受一下恐惧,短暂的休息后,你就有能力去面对更多一点儿的恐惧。

 

临界点旁的陪伴 
? “ 我能感觉到你在发抖。是啊,这是挺可怕的。我会一直握住你的手,等你准备好了,咱们再一起过去。”

 

“停走停”游戏


【免费在线读】

导语摘要

孩子见到陌生人紧张不说话?
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不高兴、发脾气?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完美主义倾向?
总是拒绝新事物、新尝试?
很难融入小伙伴?
…………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表现,其实来自同一根源——童年焦虑。童年焦虑并不是一小部分孩子身上才特有的标签,而是所有的孩子在面对恐惧、压力、挑战时,都会出现的本能状态:紧张、担心、害羞、烦躁……
科恩博士总结数十年临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给出了一套专业、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摆脱童年焦虑的困扰。
1.了解孩子焦虑时大脑的工作状态,并帮助孩子重塑“大脑安全系统”。
2.了解孩子焦虑时身体各部分的反应,帮孩子察觉并主动放松紧张的身体。
3.既不强迫孩子咬紧牙关来对抗恐惧,也不任由孩子一味放弃而逃避挑战,而是在情绪的“临界点”上,充分接纳孩子后,轻轻地推动孩子继续向前。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它不仅能让父母清楚地听懂孩子的心声,更能让孩子成功接收到父母的接纳、信任以及支援。



商品简介

孩子见到陌生人紧张不说话?
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不高兴、发脾气?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完美主义倾向?
总是拒绝新事物、新尝试?
很难融入小伙伴?
…………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表现,其实来自同一根源——童年焦虑。童年焦虑并不是一小部分孩子身上才特有的标签,而是所有的孩子在面对恐惧、压力、挑战时,都会出现的本能状态:紧张、担心、害羞、烦躁……
科恩博士总结数十年临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给出了一套专业、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摆脱童年焦虑的困扰。
1.了解孩子焦虑时大脑的工作状态,并帮助孩子重塑“大脑安全系统”。
2.了解孩子焦虑时身体各部分的反应,帮孩子察觉并主动放松紧张的身体。
3.既不强迫孩子咬紧牙关来对抗恐惧,也不任由孩子一味放弃而逃避挑战,而是在情绪的“临界点”上,充分接纳孩子后,轻轻地推动孩子继续向前。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它不仅能让父母清楚地听懂孩子的心声,更能让孩子成功接收到父母的接纳、信任以及支援。



作者简介

劳伦斯·科恩博士(Lawrence J.Cohen,Ph.D.)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专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育。常年开办面对父母、教师、早教专业人员的游戏力工作坊,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儿童、家庭、婚姻等问题,让他深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重要性,也致力于将这些经验加以领悟并推广。


科恩博士还定期为曾获得美国教育出版学会金灯奖的《小尼克家庭杂志》和《波士顿环球报》撰写专栏,并为父母、老师及托育专业人员规划游戏式教养的相关研习活动。


译者:李岩
游戏力工作室、热养育家庭支持创始人。十多年来从事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为许多幼儿园、小学和早教机构的教师进行了理论培训和操作指导,同时针对父母和家庭开展了大量养育讲座、工作坊及一对一的咨询。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欢迎加入有惊无险、刺激好玩的旅程


第1章  童年焦虑与大脑安全系统  


焦虑面面观 
? 伴随着笑声、戏水声和交谈声,每个孩子群里总有那么一两个,正以某种方式挣扎在焦虑情绪中。


紧张的好处 
? 适度的紧张情绪,能驱使我们避开危险,积极行动……


焦虑引发的痛苦 
? “ 我真的、真的很担心, 我心里紧张死了……”


焦虑的生理表现 
? 我们会出现胃部抽紧、手脚冰凉、皮肤湿冷等症状,我们还会说话吃力、语无伦次,或丢三落四。


焦虑的连锁反应 
? 焦虑终会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社交生活,因为他内心充满了各种担心害怕,因此他无暇顾及其他。


安全系统:察觉危险、拉响警报、理性评估、解除警报 
? 安全系统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紧张的根源 
? 人类是群居动物,大自然才会做出如此安排。每个群体中固然需要有探险者,但也需要有谨慎者……


重置安全系统 
? 在游戏里,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演练解除警报的角色,这个过程为现实带来了神奇的效果:他们内在的解除警报的能力也增强了。


紧张和焦虑,其实始终伴随着孩子 
? 理解焦虑对身体、情绪、思想以及行为的影响,我们就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焦虑。


第2章  共心共情,养育自信  


“忧天小鸡”的麻烦 
? 孩子内在的“报警器”和忧天小鸡十分类似,他还无法分辨真实的危险和想象中的威胁。仅仅是头脑中的想象就会引爆紧张情绪……


共情:不可或缺的要素 
? 共情,可以是认真而贴心的回应,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游戏。


第二步:用我们的镇定与信心感染孩子 
? 在大脑中按下“暂停”键,告诉自己:现在并没有危险,担心不过是被孩子的情绪传染了。


“第二只小鸡”的进阶学习 
? 可以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决办法上:“嗯,我也觉得不妙。我想到一个办法,你听听怎么样……”


恰到好处的劝慰 
?  秒劝解原则:如果劝解在 秒内没有发生作用,就放弃它,再想别的办法。


养育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自信的孩子 
? 当孩子向我们讲述他的不愉快经历时,我们需要怀着共情之心去倾听,但之后不要忘了问:“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


新版“忧天小鸡” 
? 我还想告诉你:我真佩服你。你看,刚开始你那么害怕,可是你还能让自己冷静下来,去想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3章 放松与打闹游戏  


关注身体的感受 
? 一个可怕的念头就足以改变血液的供应走向,使大部分血液流向负责对抗或逃跑的肌肉群, 结果手脚会因为血流减少而变凉。


重要工具:恐惧测量计 
? 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能把内心感受准确地表述出来……“测量计”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可以帮助你和孩子有效地讨论紧张、担心和害怕。


放松 
? 有意识的甩手运动会给你带来放松的感觉。


呼吸:接受与改变的练习 
? 让呼吸变得深一些、慢一些,或者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


身体各处的紧张反应 
? 胃痛与头痛是童年焦虑的常见症状,有些孩子紧张起来的时候,说话声音会非常小,甚至根本说不出话来。


打闹游戏:战胜童年焦虑的“旗舰” 
? “ 抓不到我”是个有趣的打闹游戏,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信心大增,还能帮你和孩子建立亲密联结。


放下抵触,尽情放松 
? 同孩子一起放松,可以有效地疏解孩子的抵触情绪。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因为你自己可能也需要放松。


平静的身体,平静的心 
? 为了减轻焦虑给身体带来的痛苦,我们需要向孩子提供大量的爱与拥抱,增加愉快的肢体接触游戏,帮助孩子练习调整呼吸,以及其他放松技巧。


其他的身体放松技巧 
? 如“吹灭蜡烛”“双手配合呼吸”“传递太阳能”等。


第4章 临界点——进与退的抉择  


前进,还是后退?  
? 在“情绪失控”和“咬紧牙关”状态里的孩子需要更多安抚和疏解,而“极力逃避”的孩子则需要我们轻推一把。


荡秋千:从“剧烈”到“缓和” 
? 先稍微感受一下恐惧,短暂的休息后,你就有能力去面对更多一点儿的恐惧。


临界点旁的陪伴 
? “ 我能感觉到你在发抖。是啊,这是挺可怕的。我会一直握住你的手,等你准备好了,咱们再一起过去。”


“停走停”游戏



内容摘要

孩子见到陌生人紧张不说话?
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不高兴、发脾气?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完美主义倾向?
总是拒绝新事物、新尝试?
很难融入小伙伴?
…………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表现,其实来自同一根源——童年焦虑。童年焦虑并不是一小部分孩子身上才特有的标签,而是所有的孩子在面对恐惧、压力、挑战时,都会出现的本能状态:紧张、担心、害羞、烦躁……
科恩博士总结数十年临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给出了一套专业、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摆脱童年焦虑的困扰。
1.了解孩子焦虑时大脑的工作状态,并帮助孩子重塑“大脑安全系统”。
2.了解孩子焦虑时身体各部分的反应,帮孩子察觉并主动放松紧张的身体。
3.既不强迫孩子咬紧牙关来对抗恐惧,也不任由孩子一味放弃而逃避挑战,而是在情绪的“临界点”上,充分接纳孩子后,轻轻地推动孩子继续向前。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它不仅能让父母清楚地听懂孩子的心声,更能让孩子成功接收到父母的接纳、信任以及支援。



主编推荐

劳伦斯·科恩博士(Lawrence J.Cohen,Ph.D.)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专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育。常年开办面对父母、教师、早教专业人员的游戏力工作坊,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儿童、家庭、婚姻等问题,让他深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重要性,也致力于将这些经验加以领悟并推广。

科恩博士还定期为曾获得美国教育出版学会金灯奖的《小尼克家庭杂志》和《波士顿环球报》撰写专栏,并为父母、老师及托育专业人员规划游戏式教养的相关研习活动。

译者:李岩
游戏力工作室、热养育家庭支持创始人。十多年来从事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为许多幼儿园、小学和早教机构的教师进行了理论培训和操作指导,同时针对父母和家庭开展了大量养育讲座、工作坊及一对一的咨询。



精彩内容

“我不想说这件事!”
当父母提起有关害怕或紧张的话题时,焦虑的孩子常常会大喊:“我不想说这件事!”这是因为在孩子看来,极力躲避是避免情绪崩溃的办法。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在提起这类话题时,我们自己也非常焦虑,因此孩子不想承受更多的紧张。我们急于跟孩子对话,是因为在成人的认识中,“把话说出来”是缓解紧张的途径之一。
神经学家、心理治疗师路易斯·科佐里诺曾说,心理创伤的患者只有讲出内心的故事,才能真正康复,但是焦虑感常常会干扰甚至阻止他的讲述。讲述内心的故事的确会拉响警报, 但也唯有这样, 才能终将警报彻底关闭。科佐里诺解释说,内心的故事涉及大脑中多条不同的神经路径,而把故事讲出来,无论它是大是小,就会减轻它对我们的纠缠。
紧张时我们需要把话说出来,但紧张又会阻拦我们开口。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又是“临界点”。也就是说,在“避而不谈”和“因过度谈论而情绪崩溃”之间,存在一个临界点。而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这个临界点。下面的故事中,一名成人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获得了安全感,进而开口讲出内心的创伤。
6 岁的安德烈是我朋友的儿子,他有一次从树上摔下来,导致头部严重受伤。后来他的身体虽然康复了,但性格却变得胆小退缩起来。他的父母想尽了办法也没能让他说出那段恐怖的经历。3 周前,我去他家串门。其他孩子一遍一遍地从沙发上跳下来,而安德烈只是在一旁看着,尽管我们已经把周围安排得足够安全。  
我灵机一动,说:“天哪!我不敢看,太危险了!万一有人摔掉了耳朵,或者像这样把舌头摔出来,那可怎么办?”我边说边伸出舌头做了一个鬼脸。大家都被逗得哈哈大笑。我又问:“有人知道摔破头是怎么回事吗?”安德烈立即严肃起来,说道:“我知道!”我马上回应:“哦,真的吗?我也认识一个男孩摔破过头。”接着我就编了一个滑稽的故事,一半是我所知道的安德烈的遭遇,另一半则是搞笑成分。所有的孩子都大笑不止,尤其是安德烈的笑声。当我杜撰那个男孩对着医生大叫,不让医生伤害自己时,安德烈瞪大了眼睛。之后安德烈开口讲出了他在医院经历的可怕事情,以及他认为妈妈当时动作不够快,以至于没接住他,等等。自从可以敞开心扉谈论这件事之后,他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忧心忡忡了。

挑战焦虑性思维:必要准备
消除“万一”心理和其他焦虑性思维的根本对策,就是揪出这些想法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而挑战它们,终踏踏实实地生活在“此时”和“此地”的现实世界中,而不是充满担心的想象里。然而,焦虑性思维会激烈地对抗你的挑战。
你是否曾经幻想过,大人的逻辑分析可以让孩子焦虑的念头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怪物。”“好的,妈妈,那我就不害怕了。晚安!”多么美好的对话啊!可惜,这只是一个幻想。
逻辑分析无法让焦虑消失。焦虑性思维对理智具有超强的抗击能力。因此,我们需要事先进行周密的计划,首先要有策略地避免引起抗拒,进而才能更有效地挑战焦虑:
• 首先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孩子只有在确认你能理解他的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听得进去你对焦虑想法的挑战。
• 挑战绝不等于争辩。你一旦开始争辩,所有的挑战都会变得无效,不管你实际上有多么“正确”。
• 自己内心生出的挑战,远比外部强加的质疑更有效。所以,要想方设法引导孩子自己提出质疑,而不是一味灌输大人的想法。
• 挑战孩子的“万一”心理之前,先反思我们自己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状态。
例如,如果孩子问:“万一你死了怎么办?”你不要一上来就反驳:“我不会死的!”“别傻了!”“想那些也太早了点儿吧!”相比之下,共情是一个好得多的开场:“那真是太可怕了!”或者“你能把这么可怕的想法说出来,真是不容易!”
一位朋友分享了她是如何将“共情”摆在位的:“昨晚我正在和朋友通电话。我本以为翠西早已睡着了,但没想到她跑下楼来,说:‘妈妈,我突然觉得特别害怕,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朋友在电话里听到翠西的话,说:‘哎,小孩子都是这样,睡觉前总是这不好那不对的。’可我不这样认为,因此我尽快结束了电话,然后把翠西搂在怀里。她依然说不出是怎么回事,但我对她说:‘妈妈很高兴,你不但发现了自己在害怕,而且还跑来告诉妈妈,这样做特别好。’5 分钟后,她就睡着了。”
这位妈妈虽然不知道女儿在怕什么,但她仍然选择了“不轻视感受”。
她的信念是,情绪只要产生, 就是正当的, 尽管女儿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通常父母很容易对自己猜不透或者“平白无故”的情绪不屑一顾,而对于听上去“微不足道”或者“幼稚可笑”的恐惧就更加满不在乎,比如在孩子担心“万一老师突然变成了狼人怎么办”这类问题时。
我们必须理解的是,所有恐惧和焦虑的背后,一定都藏着更深层的信息,例如害怕被抛弃和缺乏安全感。孩子之所以总在表面上对鸡毛蒜皮的事情过于认真,是因为他们无法用语言描述更深层的感受。
因此,只要发现孩子的警报被拉响,我们就要立刻与之共情,而不是等到我们认为警报“应该”启动的时候才去这样做。孩子的警报一旦启动,我们就首先要帮他解除警报,重置安全系统,无论触发警报的是真实的危险还是想象的威胁。如果我们对孩子说“根本没什么可害怕的啊”,那么他会直接屏蔽这句话,因为对他而言,害怕是真实而切身的存在。这时,执意与孩子争辩,让孩子为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感到羞愧,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同样,如果我们说“别担心,不会发生那种事的”,孩子也会屏蔽我们的话。对他们来说,由于脑海中的恐怖画面生动逼真,因此可怕的事情就相当于“正在发生”。在孩子的认识中,如果爸爸妈妈说“不可能发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