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雪龙】闯极地——南北极科学考察之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跟着【雪龙】闯极地——南北极科学考察之旅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套装图书先联系再下单 套装图书请先咨询客服再下单

13.13 3.3折 39.9 九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兵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56315

出版时间201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9元

货号972068309531475977

上书时间2024-11-26

润田图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自古以来一直向世人披盖着神秘的面纱,并保持着亘古蛮荒的原始状态。自公元15世纪起,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才开始向那白色荒漠发起冲击,探索着极地的奥秘。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查清地球的两极与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许多国家纷纷挺进两极地区并开展各项科学考察活动。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派出国家南极考察队,乘坐“向阳红10”号和“J121”号考察船于12月26日首次抵达南极洲,于l985年2月20日在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从此开启了中国极地科学探秘的远征。

  如今,中国已经在北极建立了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南极建立了三个考察站,包括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谱写着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辉煌篇章。在此期间,中国极地考察船也进行着新旧更替,由“向阳红10”号和“J121”号、“极地”号到如今的“雪龙”船,为极地科考不间断地提供着基础保障。

导语摘要
 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自古以来一直向世人披盖着神秘的面纱,并保持着亘古蛮荒的原始状态。自公元15世纪起,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才开始向那白色荒漠发起冲击,探索着极地的奥秘。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查清地球的两极与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许多国家纷纷挺进两极地区并开展各项科学考察活动……本书分为北极篇和南极篇两部分,记录了“雪龙”船在一年间执行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和第二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实事点滴,穿插以往中外极地考察史上的重大事件及极地科普知识,并配以大量的第一手精美图片。

作者简介
朱兵,我国目前唯一一艘极地破冰船“雪龙”号的见习船长兼大副,拥有丰富的极地航海经验。自1998年登船至今,已随“雪龙”号二上北极、九下南极,与南北极结下了难解的情缘。喜爱摄影,在工作之余拍摄了大量精彩的南北极风光照片。

 崔静,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2008年至2010年,先后随中国第三次北极考察队和第二十六次南极考察队前往南北极采访报道,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南北极的壮美以及中国极地考察队员的风采。

目录
北极篇

向北,再向北

梦中的远航

“国际极地年”:“雪龙”船在“极地热”中起航

征服“西北航道”的百年梦想

中国与北极

海上“搽宝

1罐稀泥与24瓶海水

奇妙的底栖生物

鲸鱼伴我行

海象“一家人”

守望诺姆港

三海里外的等待

送战友

千里寻冰

邂逅浮冰

千里寻冰

冰上作业

挺进北纬87

斗智斗勇北极熊

温顺的猛兽

“防熊队”誓师

冰上突袭

南极篇

八下南极

南极无新闻

吾友“雪龙”

济州岛与卡莫夫(卡-32)

弗里曼特尔港迎队友

西风带上“交公粮”

无限风光在险峰

冰区航行

无暇赏冰山

穿越浮冰区

搏击乱冰区

冰海沉车

小艇突击

南极印象

永恒的南极大陆

不到“长城”非好汉

做客“中山站”

炫美极光

挺进南极内陆

冰雪大陆上的争夺硝烟

通往冰穹A

巍巍“昆仑”

南极“主人”

企鹅众生相

慵懒的海豹——非诚勿扰

贪食的贼鸥

内容摘要
   2008-2009年的一年间,作者随“雪龙”号穿越南北极,亲眼目睹了南北极壮美的风光,见证了我国南北极考察过程中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冰上突遇北极熊、南极冰海沉车、中国南极昆仑站建成……作者以这些经历为主线,串联起南北极科学知识,并配以大量的第一手照片,带领读者走近神秘的南北极,认识地球上仅存的这两片净土,让读者在了解南北极的同时,感受我国极地考察队员为了探索极地科学奥秘,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下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

主编推荐
   去之前,这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去之后,这是一个不愿醒来的梦……

   ——崔静

   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离别的离别,我们不再那么地儿女情长。这不是一种情感上的淡漠,而是一种心灵上的淡定。一路上的艰辛和南北极的风险铸就了我们坚强的意志,我们总是认为“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我们也早已习惯于这样的远行……

   ——朱兵

   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自古以来一直向世人披盖着神秘的面纱,并保持着亘古蛮荒的原始状态。自公元15世纪,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才开始地向那白色荒漠发起冲击,探索着极地的奥秘。本书的作者,我国目前一艘极地破冰船“雪龙”号见习船长兼大副朱兵和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崔静将他们亲历南北极的所见所闻所感,原原本本记录下来,书中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不仅可以让读者在欣赏壮美的南北极景色和美丽而可爱的极地动物的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极地人为了探索极地科学奥秘而在极端特殊的自然环境下所付出得非凡努力。

精彩内容
 随着北极冰层因全球变暖快速融化,冰雪消融使得新的航道出现,从而令获取北极储量巨大的碳氢化合物变得更为容易,这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的地缘战略态势,使北极成为新的国际战略角力热点。
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到的是,北极地区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俄、美等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位于北半球,北极圈与这些国家有着大致相同的最短距离,北极的厚厚冰层是战略核潜艇最好的隐藏场所,因此这里是地球上最理想的水下弹道导弹发射阵地。“谁拥有北极,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动。”这已经成为北冰洋沿岸国家的共识,这就使得对北极的争夺战愈发激烈。
事实上,对北极领土的争夺由来已久。20世纪50年代初,加拿大便率先宣布对北极享有领土主权,并一直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而环北冰洋的美国、丹麦、俄罗斯、挪威等国也都没有放弃对该地区拥有领土主权的要求。
近几年,随着北极战略地位的日趋显现,这种争夺更趋白热化。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乘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并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打响了新一轮北极“主权争夺战”。随后,美国、丹麦等相继行动——8月6日,美国“希利”号重型破冰船拔锚启航,从位于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驶往北极海域进行科考活动;8月8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前往北极地区,亲自为加拿大争夺北极地区的努力造势;8月12日,丹麦一支科考队启程前往北极进行科学考察,以证明2000多千米长的罗蒙诺索夫海岭为丹麦所属格陵兰大陆架的延伸,从而宣称对这一地区拥有主权。此外,冰岛、挪威、瑞典、芬兰等其他北冰洋沿岸国家也纷纷表示要维护其在北极地区的权益。
这场纷争甚至有可能由军事实力来决定结果。2008年5月,美国在阿拉斯加举行代号为“北方边陲一2008”的大规模联合演习,而这仅仅是五角大楼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旨在确保其在北极地区作战计划的一部分。俄军作战训练总局局长沙马诺夫也透露,俄国防部已着手制订北极作战部队训练计划,俄罗斯军人准备捍卫对这一地区的主权。
2008年3月,欧盟的一份报告特别强调,未来几十年可能因争夺北极控制权而爆发“重大冲突”。
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备受瞩目。临行前,我曾特意找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吴金友,直问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有无资源争夺方面的战略考量。他给我的答案简单而明确:这次科考主要围绕气候环境、生物资源、地质地理等进行,没有油气资源考察项目。
但他同时告诉我,了解北极冰情对于认识北极至关重要。一旦北极冰川融化,将在地球上出现一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西北航道”,这将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大大降低航运成本,对我国有重要意义。
他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加速消融,加卜中国科考能力的提升,预计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将有望突破第二次科考到达的最北纬度——北纬80°,前进到北纬82。一85。之间,这将为人类探寻“西北航道”作出重要贡献。
“西北航道”,这个当时对我而言极为陌生的词汇,在此后的70多天航程中,我又无数次地从船长王建忠的口中听到。尽管他已往返南北极十余次,但以船长的身份出征,第三次北极科考对王建忠而言可以算是“处女航”。从上船的第一天,他就告诉我,这个航次,他是带着课题来的,而这个课题就是——“西北航道”及其对中国的价值。
征服“西北航道”的百年梦想P8-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