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文化学
  • 家庭文化学
  • 家庭文化学
  • 家庭文化学
  • 家庭文化学
  • 家庭文化学
  • 家庭文化学
  • 家庭文化学
  • 家庭文化学
  • 家庭文化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家庭文化学

8 2.1折 38 九品

仅1件

甘肃兰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继华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6

欣晨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继华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86798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4页
  • 字数 32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学的视角,对家庭中父亲文化、母亲文化、夫妻文化、子女文化、家庭教育家、《家庭文化公约》、男性文化气概、女性文化气质、家庭核心价值理念、家庭动静态环境文化、文化育人要素、人性美德、性格塑造、兴趣挖掘、“德”是远行能力等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概念进行内涵的挖掘与体系的厘定。用文化视角解读家庭文化现象,用哲学思维诠释家庭文化浸润的本质,推动了家庭伦理秩序的规范,填补了家庭文化育人的空白,开启了“德”是一种远行能力的新篇章。
  此书既可作为广大家长破解家庭文化、家庭教育方面困惑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成立家庭文化研究所、创新开设家庭文化学科的专业教材。
  从家庭教育实战意义讲,它以家庭教育文化的视角,为解决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精神示范、子女的精神萎靡等诸多棘手问题提供了文化育人的新思路,找到了新形势下有效解决家庭知识教育和文化浸润的误区及青少年少有责任少有境界和胸襟的症结所在,解读了家庭“为国教子,以德育人”深刻的社会命题。
  从学科构建的意义讲,它是一门集哲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涉猎教育,包裹文化,研究精神信仰,探索人性美德,探究生命价值,体现美学品格,把握哲学理性,阐释家庭核心教育取向。目的在于澄清知识育人和文化育人的误区,厘清文明和文化在育人上的侧重点,架构知识的、文明的、文化的不同视界,以此诠释与确立家庭教育中文化育人的规律。
【作者简介】
  王继华,教育文化学者。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首席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信息网总编,曾首倡校长职业化、首推教育文化战略、首创家庭文化育人理论,曾任清华大学校长职业化研修中心主任、首席教授,是多家媒体特约撰稿人,多所中小学校教育文化顾问。
致力于“文化育人德润天下”的追求:力倡文化育人理念,力持尚德核心价值观,力主环境文化浸润,力促家庭教育家理想,力求尚德三境界,力持父亲文化母亲文化润泽,力行男性文化气概女性文化气质修炼,力荐《家庭文化公约》。
因视野前瞻、独树一帜的学术内涵与理性睿智、哲思雄辩的演讲风格,曾在全国30多个省市演讲600余场,直接受众达30余万人,令受众产生精神上的提升与文化上的反思,被誉为“当代最受欢迎的教育名家”和“思想行者”。
著有《家教的革命——王继华文化育人哲思录》、《文化育人德润天下——家庭教育文化六讲》、《人性的红与黑》、《教育文化战略构建》、《教育新文化执行力》、《校长职业化与教育创新》、《校长职业化释要》、《清华校长职业化培训教程》、《陶行知诗歌歌曲集》、《少年百种小发明思路分析》等十余部专著。
【目录】
卷首语:知识文明文化的视界
自序:家庭文化追求文明的晶体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家庭文化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
一、家庭文化学重在提升人性的美德
二、家庭文化学的主旨是文化育人
三、家庭文化学铸就精神与信仰
第二节家庭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家庭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家庭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家庭文化学的逻辑结构与途径
一、家庭文化承载的主体
二、家庭文化承载的内容
第四节建构家庭文化学的历史必然性
一、建构家庭文化学之意义
二、建构家庭文化学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章 家庭文化的哲学思辨
第一节家庭文化的特点辨析
一、家庭文化的发展性
二、家庭文化的引领性
三、家庭文化的抽象性
四、家庭文化的审美性
第二节家庭文化的价值与功能
一、家庭文化的价值
二、家庭文化浸润的作用
三、家庭文化的功能
四、家庭文化对兴趣的培养
五、家庭文化价值与功能的意义
第三节家庭文化的关学品格
一、家庭文化的美即育人取向思想的完善
二、理性的育人取向表现为感性的形式美
第四节家庭文化的美学范畴
一、家庭文化的文与质
二、家庭文化的形与神
三、家庭文化的刚与柔
第五节家庭文化与社会文化、学校文化的辨析
一、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二、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家庭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四章 夫妻文化
第五章 父亲文化
第六章 母亲文化
第七章 子女文化
第八章 家庭静态环境与动态环境文化
第九章 家庭文化“尚德”的意义
第十章 家庭文化浸润中外比较
第十一章 用文化的方式打造有灵魂的家庭教育
结束语
附录1:诺贝尔奖获得者家庭文化浸润
附录2:人性与理性
附录3:主要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