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象学导论(哲学课)
  • 现象学导论(哲学课)
  • 现象学导论(哲学课)
  • 现象学导论(哲学课)
  • 现象学导论(哲学课)
  • 现象学导论(哲学课)
  • 现象学导论(哲学课)
  • 现象学导论(哲学课)
  • 现象学导论(哲学课)
  • 现象学导论(哲学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象学导论(哲学课)

20 3.4折 58 九品

仅1件

甘肃兰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肖恩·加拉格尔(Shaun Gallagher)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6-23

欣晨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肖恩·加拉格尔(Shaun Gallagher)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0292687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6页
  • 字数 231千字
【内容简介】
对于学生和哲学家来说,肖恩?加拉格尔的这本新的导论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对现象学领域和当代哲学争论状态的一个出色而简洁的概观,而且通过考察现象学对其所应用的那些学科的效用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处理问题的崭新方式。加拉格尔回顾了经典现象学的哲学家(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帝、萨特等人)所提出的那些核心洞见,以创新的方式更新了其中的一些洞见,并且表明,他们是如何与哲学和心理学中正在进行的争论直接关联在一起的。对现象学方法以及意向性、时间性、具身、行动、自我和我们理解他人的能力的各种解释都被整合进了一个融贯的当代陈述中,这表明了,为什么现象学仍然是一种活跃的、有生命的哲学进路。
  本书的每一章首先是对经典分析的讨论,然后继续表明这些经典分析与当代哲学中有关人类体验的具身、生成和延展进路的各种争论之间的相关性。在这一过程中,加拉格尔引入了一些新颖的解释,这些解释表明,现象学如何能够对这些争论的术语产生影响,同时又被这些术语影响。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肖恩?加拉格尔,美国孟菲斯大学莉莉安和莫里?莫斯(Lilian and Morrie Moss)杰出哲学教授,他同时在英国的赫特福德郡(Hert ford-shire)大学担任教职,而且也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荣誉哲学教授。

关于译者:张浩军,甘肃武威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2008),德国科隆大学胡塞尔档案馆访问学者(2014.8—2015.8),美国天主教大学哲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1.4—2012.4),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等,主要从事现象学、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比较研究等。在《胡塞尔研究》(Husserl Studies)、《哲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3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项,先后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青年学者和钱端升学者。
【目录】
导言:现象学的处境

1.什么是现象学?

11作为复数的现象学

12历史背景与前景

13消亡与重生

14一种不同的现象学

15延伸阅读

2.自然主义、先验主义和一种新的自然化

21数学与心理学

22自然主义的解释与先验的解释

23新自然主义

24运用现象学的一些自然方式

25延伸阅读

3.现象学方法及其重新定义

31自然态度

32悬置

33现象学还原

34重新定义本质还原

35关于第一人称视角和语言的一些问题

36延伸阅读

4.意向性

41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42意向活动意向相关项

43生成的意向性

44延伸阅读

5.具身与质素之维

51质素:一个感觉概念

52对胡塞尔理论的批评

53质素与感受质

54具身与质素体验

55对生成解释的深化

56延伸阅读

6.时间及对时间的再定义

61体验时间

62胡塞尔的分析

63时间性的普遍性

64再论时间:原印象与生成结构

65延伸阅读

7.自身与第一人称视角

71充满分歧的传统

72自身的前反思的和最低限度的方面

73拥有感

74第一人称视角

75延伸阅读

8.生活世界、行动、叙事

81生活世界

82转动桌子

83行动与行动主体

84叙事尺度

85延伸阅读

9.主体间性与第二人称视角

91先验主体间性

92与他人共在

93社会认知的标准观点

94社会认知的现象学进路

95社会认知中的叙事尺度

96再论先验主体间性

97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