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政策研究手册(下卷):学校/大学、课程与测评
  • 教育政策研究手册(下卷):学校/大学、课程与测评
  • 教育政策研究手册(下卷):学校/大学、课程与测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政策研究手册(下卷):学校/大学、课程与测评

全新塑封

60 4.7折 128 全新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范国睿 (美)托马斯·S. 波普科维茨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

上书时间2024-06-28

铮岩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范国睿 (美)托马斯·S. 波普科维茨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8
  • 版次 1
  • ISBN 9787572015717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内容简介】
两卷本《教育政策研究手册》由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范国睿教授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课程与教学系托马斯·S. 波普科维茨教授联合主编,汇集来自14个国家49位作者的38篇论文,通过对教育政策研究进行国际、历史和跨学科的分析,向读者展现了当代教育政策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展现了各国为应对持续变化的挑战而进行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实践。
  本卷着眼于微观领域的教育政策变迁,着重考察学校与教学情境中的政策和变革问题,全面揭示了教育系统内部的学校组织、教师、课程、教学、评估等多元素间动态互动的复杂关系,展现了当代学校及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最新生态情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范国睿,教育学博士,jiaoyu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教师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高校优秀教师奖、国家图书奖、上海图书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师范大学“明远教育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入选jiaoyu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政策与治理、学校变革与发展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教育研究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育生态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教育系统的变革与人的发展》《教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上卷):本土探索》《从规制到赋能:教育制度变迁创新之路》《教育治理的逻辑:基于管办评分离的教育变革》《教育治理的战略: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未来之路》等著作。

托马斯·S. 波普科维茨(Thomas S. Popkewitz),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课程与教学系终身教授,先后获得瑞典于默奥大学(1989)等五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当选俄罗斯教育科学研究院资深国际院士(1996)、芬兰科学院赫尔辛基高等研究杰出院士(2004)、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士(2014)。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杰出校友奖(2005)、美国教育研究协会课程研究分会终身成就奖(2008)、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杰出教师奖(2008)、《卡潘》国际荣誉教育学会荣誉勋章(2016)。是近些年来活跃在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知名教育学者,迄今已出版和主编40余本著作,发表3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部分成果被译为包括中文在内的17种语言,对世界教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译者介绍

魏晓宇,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教育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优势及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中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内容建构及实施途径研究”等研究。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全球教育展望》等期刊发表《学校教育可以兼顾公平与质量吗?》《上海初中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教师知识共享的行为与过程——基于动态性的视角》《论教育的非货币性价值》等论文,相关论文被《新华文摘(网络版)》《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目录】
目录

导言:变化世界中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范国睿 托马斯·S. 波普科维茨/1

著作者/1

致谢/1

第一编  学校与教师

第一章  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演进态势及撤并标准探讨

……………………邬志辉/3

1.1 背景/4

1.2 21世纪以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演进态势/6

参考文献/30

第二章  以教育技术引领学校变革: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拉美教育政策分析

……………………伊内斯·达塞尔/32

2.1 引言/32

2.2 数字技术视角下的教育变革话语:理论分析/34

2.3 行动中的改革网络:阿根廷的“链接平等”案例/37

2.4 结语/46

参考文献/47

第三章  教育治理与学校自主办学:中国中小学的持续变革

……………………范国睿 张琳/52

3.1 引论/52

3.2 研究设计/55

3.3 研究发现/61

3.4 建构与完善学校自主办学的治理机制/71

3.5 结论/78

参考文献/78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教师教育政策

……………………饶从满/83

4.1体系重构时期/83

4.2内涵建设时期/88

4.3振兴发展时期/93

参考文献/95

第二编  高等教育改革

第五章  大学理念及其幽灵:论“被排斥者”的幽灵般回归

……………………丹尼尔·S. 弗里德里克/101

5.1阿根廷大学的新模式/102

5.2大学幽灵与大学政策/110

参考文献/112

第六章  高等教育现代化

……………………眭依凡/115

6.1何谓高等教育现代化/115

6.2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和要素/117

6.3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119

参考文献/121

第七章  高等教育扩张对中国台湾高等教育回报率之影响

……………………吴政达 汤家伟/122

7.1 分位数回归模型/123

7.2 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124

7.3 不同科系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127

7.4 结语/131

参考文献/132

第三编  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八章  日本教育政策与全人发展课程

……………………恒吉僚子/137

8.1 引言/137

8.2 为了均衡成长的改革/138

8.3 全人课程/141

8.4 内容示例:课堂活动(2017年8月)/143

8.5 非认知教育的结构化/144

8.6 特色活动的开发/145

8.7 结语/147

参考文献/148

第九章  国家课程为谁而设:韩国国家课程体系中的政治

……………………金永熙/150

9.1 引言150

9.2 不断变化的国家课程政策152

9.3 国家课程体系对实际学校教育的影响158

9.4 结论:面临的挑战163

参考文献165

第十章  日本的历史教育:日本国内政策中有关过去战争的争议

……………………柴田政子/169

10.1 引言/169

10.2 集体记忆与和解政策/170

10.3 与冲绳岛战役记忆冲突的历史教科书政策/171

10.4 冲绳岛战役教科书问题缓慢而复杂的缘起/176

10.5 结语/181

参考文献/182

第十一章  教育即学习设计:一个跨研究传统的教育探究整合模型

……………………理查德·霍尔沃森 埃里卡·罗森菲尔德·霍尔沃森/185

11.1科学探究/189

11.2实践探究/192

11.3批判探究/197

11.4教育即学习设计/200

参考文献/202

第十二章  中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余文森/207

12.1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207

12.2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210

12.3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类型/215

参考文献/218

第四编  PISA与教育改革

第十三章  理解“PISA只是另一个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

……………………戴维·C. 伯利纳/223

13.1 我们对高质量标准化成就测验和PISA了解多少/223

13.2 关于PISA质量的结论/236

13.3 PISA与其他标准化成就测验在为政策提供有关教师和学校信息方面的局限/237

13.4关于标准化成就测验对政策制定局限性的结论/240

13.5 总结/240

参考文献/242

第十四章  “PISA制造”再探

……………………路易斯·米格尔·卡瓦略/245

14.1引言/245

14.2作为知识政策工具的PISA/246

14.3研究知识政策工具轨迹面临的新挑战/254

参考文献/256

第十五章  21世纪的教育主体:PISA对巴西影响的话语分析

……………………玛西娅·阿帕雷西达·阿马多尔·马夏/261

15.1 引言/261

15.2 方法论与宏观话语/262

15.3 分析:PISA形塑了21世纪的教育主体/265

15.4 OECD官网上的PISA/266

15.5 巴西网站上的PISA/271

15.6 结语/275

参考文献/277

第五编  测评与评估

第十六章  学生学业表现的国际测评:国家政策中基准和实证证据的悖论

……………………托马斯·S. 波普科维茨/283

16.1理性风格:基准和“实证证据”的配方如何得以实现/284

16.2作为文化实践的数字/289

16.3基准与差异:成为理想的人/291

16.4双重姿态: 对人进行划分的期盼与恐惧/294

16.5“跟我来!”——未来是对不确定性的驯服之认识/295

参考文献/297

第十七章  专门技术的比较叙事:作为教育知识百科全书的国际大规模评估

……………………丹尼尔·彼得松/300

17.1 引言/300

17.2 精英主义框架下的推理范式/301

17.3 国际大规模评估简史/303

17.4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国际大规模评估之母”/304

17.5 OECD——“国际大规模评估的女王”/305

17.6 科学革命/307

17.7 专家与专长/309

17.8 通过数字理解世界/310

17.9 历史的诉求与建构/311

17.10 对物质与思想的控制/313

17.11 作为百科全书式知识的国际大规模评估项目/314

参考文献/316

第十八章  “使多样性可见”的危险:美国教育政策中科学成就的历史考察

……………………凯瑟琳·L. 基尔希加斯勒/321

18.1 重新评价“不可见”的前提与“一刀切”的科学教育/323

18.2 不只是夸夸其谈和歪曲事实:为何要将“面向所有人的科学”作为史实看待/324

18.3 将科学成就作为一种对心态的测量(20世纪初)/327

18.4 下一代科学成就(21世纪初)/332

参考文献/336

第十九章  标准驱动式学校与就业预备式学生之想象——美国联邦教育政策与欧洲教育政策上的跨国转向之比较谱系学研究

……………………约翰·贝内迪克托·克雷斯勒/342

19.1 引言/342

19.2 理论分析/344

19.3 从联邦“不涉足”公民权到基于标准的教育话语(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345

19.4 千禧年之前欧洲的发展(1945—1999年)/350

19.5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真理制度的巅峰/353

19.6 欧洲视角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355

19.7 证据:生产有效知识的新制度/357

19.8 欧洲背景下的证据制度/358

19.9 基于标准的教育制度在奥巴马政府时期(2009—2015年)的进一步推进/360

19.10 巩固一种更加不透明的欧洲真理制度/365

19.11 美国K-12教育与教育政策的话语谱系概要/367

19.12 小结:两地殊途同归/369

参考文献/37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