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原书第2版)
正版二手,无赠品、光盘、MP3等。批量上传数据有误差,默认发一本,套装书需联系客服核实,还请见谅!
¥
52.5
3.5折
¥
15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 [美]约翰 M.米勒 著;刘玉梅、赵聪聪、徐振 译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05
版次 1
装帧 平装
货号 9787111530190
上书时间 2024-12-3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作者
[美]约翰 M.米勒 著;刘玉梅、赵聪聪、徐振 译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05
版次
1
ISBN
9787111530190
定价
150.00元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2页
字数
681千字
丛书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论述了与点燃式发动机相结合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原理与技术,内容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理论与基础知识,常见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原理分析,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指标与性能分析,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参数设计,电力驱动系统技术与选配,交流驱动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与设计,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技术,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效率分析与计算,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特性及工况分析,混合动力汽车的储能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试验与验证方法以及自动电气化运输系统等内容。
【作者简介】
Dr John M. Miller,是Maxwell技术部系统开发和软件应用的副总裁;他还是J-N-J Miller设计服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工程师,曾在汽车行业工作了20年,领导几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发,包括用于SUV的42V综合启动发电机的研制。他与本行业内部及政府部门(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未来可再生电能传输和管理系统中心)都有合作。曾积极参与麻省理工学院的高级汽车电子电气元件和系统的开发,并担任过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德克萨斯农机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副教授。Miller博士发表科技论文160篇,拥有53项美国专利,出版或合作出版专著五部。他是IEEE院士,SAE成员,并在2009年荣获IEEE Kliman创新奖。
【目录】
译者的话
原书前言
第1章混合动力汽车
1.12010年混合动力发动机现状
1.2发动机单一驱动的局限性
1.3车辆电气化和多电汽车
1.4道路运行车辆的性能特点
1.4.1新一代汽车合作伙伴计划
1.4.2发动机小型化
1.4.3驱动工况特性
1.4.4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指标
1.4.5车辆动力学基础
1.5道路行驶载荷的计算
1.5.1道路行驶载荷的组成
1.5.2摩擦力与车轮滑移
1.6燃油经济性预测
1.6.1车辆排放
1.6.2制动燃油消耗率
1.6.3燃油经济性与燃油消耗率之间的换算
1.7内燃机简介
1.7.1什么是制动平均有效压力
1.7.2制动燃油消耗量对制动平均有效压力的灵敏度
1.7.3ICE基础知识:燃油消耗率曲线
1.7.4排放法规
1.8并网混合动力汽车
1.8.1并网汽车:汽车到电网
1.8.2并网汽车HEV20和HEV60
1.8.3电量保持和电量消耗
1.9练习
参考文献
第2章混合动力汽车结构
2.1串联式结构
2.1.1机车驱动
2.1.2串并联混联结构
2.1.3负荷跟踪结构
2.2前传动式并行结构
2.2.1能量回收系统
2.2.2微混合动力结构
2.2.3轻混合动力结构
2.2.4动力辅助
2.2.5双模式混合动力
2.3前传动式混联结构
2.3.1功率分流
2.3.2变速功率分流器
2.3.3无级自动变速器
2.3.4集成混合动力辅助变速器
2.4后传动式并行结构
2.4.1后传动式结构
2.4.2轮毂电机混合动力
2.5液压后传动式结构
2.5.1液压辅助起动系统
2.5.2液电后传动式结构
2.5.3高压电驱动
2.6飞轮储能系统
2.6.1德克萨斯A&M大学的反式电机
2.6.2汽油电动传动系统
2.6.3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的飞轮概念
2.7超级电容器混合动力汽车
2.7.1使用超级电容器的接触网供电车辆
2.7.2使用道旁超级电容器的接触网供电车辆
2.7.3使用超级电容器的无轨电车
2.8电动四轮驱动
2.8.1电动四轮驱动系统
2.8.2大霸王厢式货车
2.9练习
参考文献
第3章混合动力装置性能参数
3.1坡度和巡航目标
3.1.1爬坡能力
3.1.2全负荷状态
3.2初始起动及加速
3.2.1前两秒
3.2.2变换车道
3.3制动和能量再生
3.3.1串行RBS
3.3.2并行RBS
3.3.3RBS与ABS的交互作用
3.3.4RBS与IVD/VSC/ESP的交互作用
3.4行驶工况的影响
3.4.1行驶工况类型
3.4.2PHEV的EV及REV工况
3.4.3平均车速及其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3.4.4加速/减速过程动力学
3.4.5全负荷起动
3.5电气部分
3.5.1发动机小型化
3.5.2续航里程和车辆性能
3.6使用需求
3.6.1客户使用情况
3.6.2电气负荷
3.6.3坡道停车和蠕滑
3.6.4空档怠速
3.7练习
参考文献
第4章驱动系统的参数设计
4.1电力驱动系统与内燃机的匹配
4.1.1变速器的选择
4.1.2传动比的选择
4.1.3自动变速器构造
4.2驱动电机的参数设计
4.2.1第1步
4.2.2第2步
4.2.3第3步
4.2.4转矩和功率
4.2.5恒功率转速比
4.2.6电机尺寸规格
4.3电力电子器件的参数设定
4.3.1开关的工艺选择
4.3.2kV·A/kW和功率因数
4.3.3纹波电容的设计
4.3.4开关频率和脉宽调制
4.4选择储能技术
4.4.1铅酸蓄电池技术
4.4.2镍氢电池
4.4.3锂离子电池
4.4.4金属空气电池
4.4.5燃料电池
4.4.6超级电容器
4.4.7飞轮
4.5电气线束
4.5.1对线束的要求
4.5.2逆变器母线
4.5.3高压分离技术
4.5.4配电中心
4.6通信系统
4.6.1通信协议:CAN
4.6.2电网和数据网络
4.6.3未来通信协议:TTCAN
4.6.4未来通信协议:车载网络
4.6.5未来通信协议间的竞争
4.6.6诊断测试代码
4.7辅助子系统
4.7.1转向系统
4.7.2制动系统
4.7.3客舱气候控制系统
4.7.4热管理系统
4.7.5人机界面
4.8成本和重量预算
4.8.1成本分析
4.8.2质量预算
4.9练习
参考文献
第5章电力驱动系统技术
5.1永磁材料
5.1.1永磁材料简介
5.1.2铝镍钴材料
5.1.3稀土永磁体
5.2无刷电机
5.2.1无刷直流电机
5.2.2无刷交流电机
5.2.3表面式永磁电机的设计要点
5.2.4双模式逆变器
5.3内置式永磁体
5.3.1内埋式磁体设计
5.3.2压缩通量式设计
5.3.3机械式磁场削弱
5.3.4多层设计
5.4异步电机
5.4.1传统异步电机
5.4.2绕组重构
5.4.3变极式异步电机
5.5可变磁阻电机
5.5.1开关磁阻电机
5.5.2同步磁阻电机
5.5.3径向叠片同步磁阻电机
5.6不同电机技术的优缺点比较
5.6.1电机动态性能比较
5.6.2电机应用于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时的性能比较
5.6.3电机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时的性能比较
5.7练习
参考文献
第6章交流驱动的电力电子器件
6.1半导体设备技术
6.1.1功率半导体发展趋势
6.1.2宽带隙器件
6.2脉宽调制的本质
6.3谐振脉冲调制
6.4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6.5多电平逆变器
6.6脉宽调制技术的比较
6.7DC/DC转换器
6.8热设计
6.9可靠性研究
6.10电流调节器的传感器
6.11最小纹波的交错式脉宽调制
6.12练习
参考文献
第7章驱动系统控制技术
7.1磁场定向控制的本质
7.2磁场定向控制动力学
7.3无传感器控制
7.4效率优化
7.5直接转矩控制
7.6练习
参考文献
第8章驱动系统效率
8.1牵引电机
8.1.1铁心损耗
8.1.2铜损和趋肤效应
8.2逆变器
8.2.1传导损耗
8.2.2开关损耗
8.2.3反向恢复损耗
8.3配电系统
8.4储能系统
8.5效率映射图
8.6练习
参考文献
第9章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特性
9.1市区循环工况
9.2公路循环工况
9.3联合工况
9.4新欧洲驱动工况
9.5日本1015模式
9.6混合动力汽车的常规驱动工况
9.7练习
参考文献
第10章储能技术
10.1电池系统
10.1.1铅酸电池
10.1.2镍氢电池
10.1.3锂离子电池
10.2电容器储能系统
10.2.1对称超级电容器
10.2.2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10.2.3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结合
10.2.4混合电池举例
10.2.5超级电容器电池均衡技术
10.3氢气存储
10.3.1金属氢化物
10.3.2高压气体
10.4飞轮系统
10.5气动系统
10.6储能系统建模
10.6.1电池模型
10.6.2燃料电池模型
10.6.3超级电容器模型
10.7练习
参考文献
第11章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及验证
11.1汽车滑行试验
11.2运动型多功能汽车的滑行试验
11.3SUV牵引拖车的滑行试验
11.4Class8牵引车试验
11.5Class8牵引车加挂车的滑行试验
11.6练习
参考文献
第12章自动电气化交通运输
12.1个人快速交通
12.2自动化高速公路系统
12.3非接触式电力传送
12.3.1电感耦合技术
12.3.2近场辐射的功率传输
12.4货物运输
12.5练习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