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影像技术学(第3版)/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医学影像技术学(第3版)/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正版二手,无赠品、光盘、MP3等。批量上传数据有误差,默认发一本,套装书需联系客服核实,还请见谅!

28.18 3.6折 79 八五品

库存2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建明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3

装帧平装

货号9787030390967

上书时间2024-12-19

必过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余建明 编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1
  • 版次 3
  • ISBN 9787030390967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41页
  • 字数 109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医学影像技术学(第3版)/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八篇35章,主要讲述了总论、普通X线成像技术、数字X线成像技术、CT成像技术、DSA成像技术、MR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和核医学成像技术。总论介绍了X线成像的基本理论、X线防护、对比剂、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评价、PACS技术和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其他各篇分别叙述了成像技术的物理学基础、成像原理、图像质量控制以及该影像技术在人体各部位的临床应用
  本次教材改版最大的特点是:紧跟医学影像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适应影像技术周期不断变短的特点,追踪各影像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趋势,添加了影像学许多新的知识点。CT成像技术的编写是以目前广泛使用的螺旋CT检查为蓝本,弱化了上版教材以单层CT为蓝本的检查方法;DSA成像技术的编写增加了相关疾病介入治疗的DSA检查技术;图像打印技术增加许多新的知识点:PACS技术密切结合临床
  《医学影像技术学(第3版)/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图文并茂,内容全面而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医学影像技术学(第3版)/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也可作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工具书
【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1章普通X线成像基础
第一节X线产生及其特性
第二节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X线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2章X线防护
第一节X线对人体的危害
第二节X线的防护要求
第三节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第3章对比剂
第一节X线对比剂
第二节MR对比剂
第三节超声对比剂

第4章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一节C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二节D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三节CT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四节DSA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五节M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六节超声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七节核医学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5章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第一节PACS的发展与组成
第二节PACS的运行
第三节国际标准和规范
第四节PACS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PACS的进展和应用评价

第6章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第一节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
第二节胸部
第三节腹部
第四节骨与关节
第五节中枢系统与头颈部

第二篇普通X线成像技术
第7章普通X线摄影技术
第一节普通X线设备
第二节X线摄影条件
第三节X线摄影的基础知识
第四节高千伏摄影
第五节乳腺X线摄影
第六节口腔X线摄影
第七节普通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

第8章X线造影检查
第一节消化道造影检查
第二节泌尿系统造影检查
第三节其他部位造影检查

第9章X线照片冲洗与增感屏
第一节X线胶片
第二节增感屏
第三节显影与定影
第四节自动洗片机

第10章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
第一节摄影体位与病变
第二节头部X线摄影
第三节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
第四节四肢X线摄影
第五节胸部X线摄影
第六节腹部X线摄影

第三篇数字X线成像技术
第11章数字影像学基础
第一节数字图像的特征
第二节数字图像的形成
第三节数字图像的处理
第四节数字图像显示技术
第五节数字图像的评价
第六节计算机辅助诊断

第12章CR成像技术
第一节CR系统的构造
第二节CR成像原理
第三节CR的操作技术

第13章DR成像技术
第一节非晶硒探测器成像
第二节非晶硅探测器成像
第三节CCDX线成像
第四节线扫描探测器X线成像
第五节DR操作技术
第六节DR的特殊成像技术
第七节DR图像质量控制

第14章医学图像打印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激光成像技术
第三节热敏成像技术
第四节喷墨打印成像技术
第五节胶片打印机的质量控制

第四篇CT成像技术
第15章CT构造与成像原理
第一节CT的基本构造及附属设备
第二节CT成像基础
第三节单层螺旋CT的成像原理
第四节多层螺旋CT的成像原理
第五节几种特殊CT的成像原理

第16章CT扫描技术
第一节CT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第二节扫描方法

第17章CT图像质量控制
第一节CT图像质量控制
第二节CT性能检测

第18章CT临床检查技术
第一节扫描前准备
第二节颅脑CT扫描技术
第三节鞍区CT扫描技术
第四节眼部CT扫描技术
第五节耳部CT扫描技术
第六节鼻与鼻窦CT扫描技术
第七节口腔颌面部CT扫描技术
第八节咽喉部CT扫描技术
第九节颈部CT扫描技术
第十节胸部CT扫描技术
第十一节先天性心脏病CT扫描技术
第十二节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
第十三节肺静脉与左心房CT扫描技术
第十四节腹部CT扫描技术
第十五节盆腔CT扫描技术
第十六节脊柱CT扫描技术
第十七节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扫描技术
第十八节CT介入技术

第五篇DSA成像技术
第19章DSA设备及成像原理
第一节DSA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
第二节DSA成像原理
第三节DSA信号与图像采集
第四节DSA成像方式与时间减影方式
第五节DSA图像处理
第六节DSA图像质量控制
第七节DSA特殊成像技术

第20章介入放射学
第一节介入放射学发展与应用评价
第二节介入放射学的器械
第三节介入放射学相关技术
第四节介入放射学并发症及处理

第21章DSA的临床检查技术
第一节检查前准备
第二节头颈部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第三节胸部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第四节心脏与冠状动脉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第五节腹部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第六节盆腔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第七节四肢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第六篇MR成像技术
第22章磁共振构造与成像原理
第一节MR成像仪的构造及其特性
第二节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
第三节MR图像重建原理

第23章磁共振成像的脉冲序列
第一节脉冲序列的构成、表达与分类
第二节脉冲序列的参数及其意义
第三节图像对比度与加权
第四节自旋回波序列
第五节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第六节反转恢复和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第七节平面回波成像序列
第八节基于螺旋桨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第九节三维成像及其脉冲序列

第24章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
第一节磁共振血管成像
第二节磁共振水成像
第三节磁共振功能成像
第四节磁敏感加权成像
第五节磁共振波谱成像
第六节磁共振饱和成像技术
第七节预脉冲获得图像对比的序列设计
第八节磁共振辅助成像技术
第九节磁共振介入与分子影像学

第七篇超声成像技术
第八篇核医学成像技术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