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路基础(第4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电路基础(第4版)

正版二手,均有笔记不影响使用,无赠品、光盘、MP8987等。如需购买套装书,请联系客服核实,批量上传数据有误差,套装书售后运费自理,还请见谅!

5.1 1.1折 45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俊鹍、张洪 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2

版次4

装帧平装

货号9787115347497

上书时间2024-06-16

必过书城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俊鹍、张洪 编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2
  • 版次 4
  • ISBN 9787115347497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9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技能培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路基础(第4版)》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分析、正弦电流电路、耦合电感与谐振电路、三相电路、二端口网络、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复频域分析、电路基础实验指导等。
  《电路基础(第4版)》在编写中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突出工程应用。力图做到基本概念准确,条理清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
  《电路基础(第4版)》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气类、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2
1.1.1 电路2
1.1.2 理想电路元件3
1.1.3 电路模型4
1.2 电路的主要物理量4
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4
1.2.2 电压、电位、电动势及其参考方向5
1.2.3 电功率与电能8
1.3 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9
1.3.1 电阻元件9
1.3.2 线性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10
1.3.3 线性电阻元件的功率11
1.3.4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12
1.4 电压源与电流源12
1.4.1 理想电压源13
1.4.2 理想电流源13
1.5 基尔霍夫定律15
1.5.1 电路的几个常用名词15
1.5.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5
1.5.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7
1.6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21
本章小结23
习题 24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28
2.1 二端网络等效的概念29
2.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变换30
2.2.1 电阻的串联30
2.2.2 电阻的并联31
2.2.3 电阻的混联33
2.3 电阻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37
2.4 两种电源模型及其等效变换39
2.4.1 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39
2.4.2 实际电源的电流源模型40
2.4.3 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40
2.4.4 电源支路的串、并联42
2.5 支路电流法44
2.5.1 支路电流法45
2.5.2 支路电流法的计算步骤46
2.6 网孔分析法48
2.6.1 网孔方程48
2.6.2 网孔分析法的计算步骤49
2.6.3 含电流源支路时的求解方法50
2.7 节点分析法51
2.7.1 节点方程51
2.7.2 节点分析法的计算步骤52
2.7.3 含理想电压源支路时的求解方法55
2.8 叠加定理57
2.8.1 叠加定理57
2.8.2 齐(次)性定理60
2.9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62
2.9.1 二端网络及其等效电路62
2.9.2 戴维南定理62
2.9.3 诺顿定理66
2.10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68
2.11 受控源70
2.12 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的分析计算73
2.12.1 含受控源不含独立源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73
2.12.2 含受控源与独立源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73
2.12.3 受控源的等效变换74
2.12.4 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的
计算75
本章小结77
习 题80

第3章 正弦电流电路87
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88
3.1.1 正弦交流电量的三要素89
3.1.2 相位差90
3.1.3 有效值92
3.2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93
3.2.1 电容元件93
3.2.2 电感元件97
3.3 复数100
3.3.1 复数的表示形式100
3.3.2 复数的四则运算101
3.4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104
3.4.1 用相量表示正弦量104
3.4.2 用相量求正弦量的和与差106
3.5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108
3.5.1 电阻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08
3.5.2 电感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10
3.5.3 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13
3.6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16
3.7 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及阻抗117
3.7.1 RLC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关系、阻抗117
3.7.2 电路的性质119
3.7.3 RLC串联电路的相量图119
3.8 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及导纳122
3.8.1 RLC并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关系、导纳122
3.8.2 电路的性质124
3.8.3 RLC并联电路的相量图124
3.9 负载及实际元件的电路模型127
3.9.1 负载的等效阻抗与等效导纳、阻抗和导纳的等效变换127
3.9.2 实际元件的电路模型128
3.10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130
3.11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功率134
3.11.1 瞬时功率134
3.11.2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136
3.11.3 功功率136
3.11.4 视在功率137
3.11.5 复功率137
3.12 功率因数的提高140
3.12.1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140
3.12.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141
3.13 复杂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142
本章小结149
习题 152

第4章 耦合电感与谐振电路157
4.1 耦合电感158
4.1.1 互感158
4.1.2 互感电压160
4.1.3 耦合电感线圈的电压、电流关系160
4.1.4 同名端及其测定161
4.2 含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163
4.2.1 互感电压的相量形式163
4.2.2 耦合电感的串联164
4.2.3 耦合电感的并联165
4.2.4 耦合电感的T形等效166
4.3 空心变压器168
4.4 串联谐振170
4.5 并联谐振175
本章小结178
习题 179

第5章 三相电路182
5.1 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183
5.1.1 对称三相电源183
5.1.2 三相电源的连接185
5.1.3 三相负载的连接187
5.2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192
5.2.1 负载星形接法的三相电路192
5.2.2 负载三角形接法的三相电路194
5.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及分析196
5.4 三相电路的功率198
5.4.1 对称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198
5.4.2 三相电路的平均功率(有功功率)199
5.4.3 三相电路的功功率200
5.4.4 三相电路的视在功率200
本章小结202
习题 204

第6章 二端口网络206
6.1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207
6.2 二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和阻抗参数208
6.2.1 导纳参数方程、导纳参数208
6.2.2 阻抗参数方程、阻抗参数211
6.3 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214
6.3.1 传输参数方程、传输参数214
6.3.2 混合参数方程、混合参数216
*6.4 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219
6.5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221
6.6 理想变压器223
6.6.1 理想变压器的性质及伏安关系(VCR)223
6.6.2 理想变压器的传输参数方程和
受控源模型224
本章小结226
习题 227

第7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229
7.1 非正弦周期电流230
7.2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231
7.2.1 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231
7.2.2 波形对称性与傅里叶级数系数的关系233
7.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236
7.4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240
7.4.1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240
7.4.2 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242
7.4.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
功率242
本章小结244
习题 246

第8章 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248
8.1 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249
8.2 换路定律和初始值计算251
8.2.1 换路定律251
8.2.2 初始值的计算252
8.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54
8.3.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54
8.3.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58
8.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62
8.4.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62
8.4.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65
8.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270
8.5.1 全响应及其分解270
8.5.2 分析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法273
8.6 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279
8.6.1 阶跃函数279
8.6.2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281
8.7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83
8.7.1 RLC串联电路零输入响应的方程和特征根283
8.7.2 RLC串联电路零输入响应
方程的解284
本章小结292
习题 294

*第9章 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复频域分析299
9.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300
9.1.1 拉普拉斯变换300
9.1.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301
9.2 部分分式法进行拉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