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第2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第2版)

正版二手,均有笔记不影响使用,无赠品、光盘、MP18606等。如需购买套装书,请联系客服核实,批量上传数据有误差,套装书售后运费自理,还请见谅!

7.9 2.3折 34 八五品

库存11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凤春 主编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9787304036263

上书时间2024-06-15

必过书城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凤春 主编
  •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7
  • 版次 2
  • ISBN 9787304036263
  • 定价 3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9页
  • 字数 489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第二版)是许多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王朝中教授主持课题组并启动、组织了本书的编写工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徐长威主任、行政管理学教研室赵菊强主任、古小华先生等在本书结构的制定、书稿的审订方面,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课程建设管理科、津女士,对本书的编写及相关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本书成稿以后,承蒙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刘庸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杨百揆教授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具体评议和指导,他们的工作为本书增色不少。
【作者简介】
杨凤春,1963年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电子政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地方政府与政治、电子政务。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专题研究、电子政务。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电子政务。主要学术论著有:《中国政府概要》、《中国大陆政府与政治》(合著)、《消费者政治学》、《当代中国政府》(副主编)等。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第三节 中国政治制度的未来发展与创新

第一章 宪法制度

  第一节 宪法与宪政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创制、实施与监督制度

  第三节 宪法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规定

第二章 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第四节 中国的参政党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

  第四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程序

  第五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第六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章 国家元首制度

  第一节 国家元首制度

  第二节 国家主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国家主席的任职资格、产生、任期和继位补缺

  第四节 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

  第五节 国家主席制度的变化

第五章 中央行政制度

  第一节 中国的行政领导体制

  第二节 国务院的组成和职权

  第三节 国务院的机构

  第四节 国务院的行政方式

第六章 地方行政制度

  第一节 行政区划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类型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机构和职权

  第四节 地方政府的办公和会议制度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节 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政策

  第二节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四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第八章 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一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法律和行政地位

  第二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

第九章 审判和检察制度

  第一节 审判机关

  第二节 检察机关

  第三节 法官和检察官

  第四节 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方式

第十章 军事制度

  第一节 武装力量的统帅权、指挥权的归属

  第二节 武装力量的构成

  第三节 军事领导指挥体制

  第四节 兵役制度

  第五节 国防部

第十一章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嗣度

  第一节 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二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三节 中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

第十二章 干部——公务员制度

  第一节 国家干部制度

  第二节 公务员制度

第十三章 选举制度

  第一节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第二节 主持选举的机构

  第三节 代表名额的分配

  第四节 直接选举

  第五节 间接选举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

  第七节 选举经费

  第八节 对选举违法行为的惩罚

第十四章 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

  第一节 农村村民委员会制度

  第二节 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