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佩荣谈人生:国学与人生
  • 傅佩荣谈人生:国学与人生
  • 傅佩荣谈人生:国学与人生
  • 傅佩荣谈人生:国学与人生
  • 傅佩荣谈人生:国学与人生
  • 傅佩荣谈人生:国学与人生
  • 傅佩荣谈人生:国学与人生
  • 傅佩荣谈人生:国学与人生
  • 傅佩荣谈人生:国学与人生
  • 傅佩荣谈人生:国学与人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傅佩荣谈人生:国学与人生

10 1.5折 68 八品

仅1件

江西新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佩荣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货号6C

上书时间2024-06-17

何兵13879077312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傅佩荣 著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2
  • 版次 1
  • ISBN 9787520726641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软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80页
  • 字数 160.000千字
【内容简介】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历代祖先留下的宝贵资产,其中包括无数的器物、各类的制度与丰富的理念。而历久弥新、塑造民族心灵的是理念。今日谈国学,显然侧重于对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不过,若想重振传统理念的生机与活力,国学首先要面对三大挑战:第一,如何跨越两千多年帝王专制对儒家思想的钳制与扭曲?第二,如何化解宋朝以来儒家学者对佛教和道家的误解与批判?第三,如何回应西方文化对理性思辨的要求?
  若要探讨国学对人生有何启发,首先要做的是正本清源。作者撰写本书的心意,是希望跨越两千多年帝王专制政体对传统理念的扭曲与压制,回归先秦时期的儒家与道家。克服三大挑战,回归国学原典。由学习而理解,在实践中品味,知之好之乐之,再创文化新机。儒家提供处世原理,道家示范自处之道。修己安人,顺人而不失己,善美合一,安顿身心。因此,本书毫无保留地推崇儒家与道家,而对其他学派尽量做到同情之理解,并客观地对各家各派有所评论。
【作者简介】
傅佩荣,当代著名哲学家。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早年师从哲学大家方东美先生,后于耶鲁大学深造,受教于余英时先生,继而执教欧洲。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孟子的智慧》;凤凰卫视主讲《国学的天空》;山东卫视“新杏坛”任首席主讲人。曾被台湾地区《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台湾地区最高文艺奖得主。近年来在“得到APP”开设《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在“喜马拉雅APP”开设《道德经》《易经》《庄子》等精讲课程。傅教授态度真诚,语言幽默,说理清晰,能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从而将国学讲得生动又贴近人心,为当代人提供了阅读国学原典的简易方法。

傅教授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学养,以哲学建构和逻辑分析的眼光,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点上诠释中国传统经典的现代意义,搭建起东西方思想的桥梁,视野辽阔深远,堪称中西文化之摆渡者,在当今学术界享有盛名。

傅教授潜心研究传统经典五十年,撇开成见和定论,多有建树。目前已出版《哲学与人生》《国学的天空》《易经入门》《国学与人生》《四大圣哲》,傅佩荣解读经典系列、傅佩荣详说经典系列等图书逾百种。
【目录】
目  录

 

序 承先启后的智慧   

引论 文化·国学·人生

01 《易经》乃群经之首,学会可以终身受用      

02 《易经》的象数:养成达观心态看待自身处境      

03 《易经》的义理:观天道以立人道  

04  洪范 ·九畴:统治者或管理者的大法则  

05 《尚书》:了解国家兴亡的道理 

06 《诗经》使人温柔敦厚      

07 《诗经》中有人类最恒久的情感      

08  礼仪之本在于真诚的心意 

09  大同与小康:政治家该有的社会关怀与理想 

10  乐教:感通人心,人文化成    

11 《山海经》:中华文明的“在起初” 

12  天人之际:现代人该如何面对“天”?

13  孔子(一):人人皆可超凡入圣      

14  孔子(二):成功没有捷径        

15  孔子(三):修养是快乐的保证与保障  

16  孔子(四):拥有兼顾身心灵的宗教情操才是完整的人生  

17  孟子(一):人生需要修养        

18  孟子(二):人生关键在于择善固执和止于至善  

19  孟子(三):善心与法度配合,才谈得上“仁政”  

20  孟子(四):快乐的秘诀  

21 《大学》:修身乃人生之本   

22 《中庸》: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3  老子(一):天下大乱的处方  

24  老子(二):成为你自己的圣人        

25  老子(三):道法自然,使人因悟道而无所执着    

26  老子(四):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        

27  庄子(一):修行要兼顾身心  

28  庄子(二):有用与无用之间  

29  庄子(三):看清“死亡”这回事

30  庄子(四):天人合一与悟道契机  

31  墨子:全面而平等地爱护众人 

32  荀子(一):人性向善或人性本恶    

33  荀子(二):“二千年之学,荀学也”

34  韩非的法家:最大的盲点在于迁就现实的君主      

35  三纲五常:并非儒家思想   

36  道教:依托于古代的民间信仰   

37  佛教:不再轮回的涅槃境界      

38  中国佛学的特色   

39  朱熹塑造的儒家,才是近代“反孔批孔”的对象       

40  王阳明的修行心得    

41  结论:国学面对三大挑战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