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承与探索—俄苏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
  • 师承与探索—俄苏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
  • 师承与探索—俄苏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
  • 师承与探索—俄苏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
  • 师承与探索—俄苏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
  • 师承与探索—俄苏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师承与探索—俄苏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

品相如图,看好下单!

55 九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南先 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4-1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南先 著
  •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6
  • 版次 1
  • ISBN 9787562251187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2页
  • 字数 20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十七年文学与俄苏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国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和批评都受到了来自俄苏方面的影响。
  当时我国翻译了大量的俄苏文艺理论,包括别、车、杜的文艺理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作品方面的译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俄罗斯文学,尤其是19世纪的俄国现实主义作品,还有来自苏联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学。
  在俄苏文学作品和理论的影响下,围绕着真实、真实性与本质:真实、真实性与典型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人民性和党性等问题,中国学者和作家进行了长期争论和探讨。
  中国作家深受俄苏文学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和小说创作上。苏联文学进入了“解冻”时期以后,中国境内出现了“百花文学”。在这两种文学思潮中产生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主题:揭露社会矛盾和表现人道主义。
  《师承与探索:俄苏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采用传播一一影响研究的方法,以现实主义为线索,对同一时期中苏的文学作了一番审视。
  由于中苏两国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解的偏差,影响了两国文学取得更大的成就。1958年中国“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特别突出浪漫主义的作用,更加强调要在文学作品表现理想,因此产生了许多虚假性的文学作品。
   与同期的苏联文学相比,中国十七年文学的成就不如苏联。
   《师承与探索:俄苏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是作者陈南先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
【作者简介】
    

陈南先,江西泰和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广东民族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俄苏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

  第一节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车、杜美学理论的译介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译介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

第二章  俄苏文学作品的译介及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第一节  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的译介

  第二节  苏联文学作品的译介

  第三节  苏联文学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

  第一节  中国学者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阐释

  第二节  与现实主义密切相关的文艺批判运动及论争

第四章  苏联“解冻文学”与中国“百花文学”

  第一节  苏联的“解冻文学”思潮

  第二节  “解冻”思潮影响下的“百花文学”

结束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