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资本、数字贸易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区域差异视角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1.2
7.1折
¥
72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陈超,李强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30490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2元
货号1202776868
上书时间2025-01-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经济学博士,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资本、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创新驱动发展与技术进步。
目录
绪论
第一章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知识资本内涵的界定与构成要素
一、知识资本内涵的界定和述评
二、知识资本构成要素和述评
三、知识资本内涵及构成要素的重新界定和划分
第二节数字贸易内涵的界定
一、数字贸易内涵的界定和述评
二、数字贸易构成要素和述评
第二章文献回顾与述评
第一节国内知识资本内生驱动的增长理论
一、基于研发资本的内生增长理论
二、基于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理论
三、基于知识溢出的内生增长理论
第二节国际知识资本溢出效应理论
一、进口贸易溢出效应理论机制
二、出口贸易溢出效应理论机制
三、数字贸易溢出效应理论机制
第三节实证综述
一、国内知识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
二、国内知识资本、国际贸易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于区域差异的研究综述
四、基于数字贸易溢出的研究综述
五、文献述评
第三章国内知识资本测度与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第一节国内研发资本
一、国内研发资本的测度
二、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国内人力资本
一、国内人力资本的测度
二、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国内专利资本
一、国内专利资本的测度
二、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国内知识资本
一、国内知识资本的测度
二、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国际知识资本测度与发展趋势比较分析:基于数字贸易渠道
第一节基于数字贸易渠道溢出的国际知识资本测度
一、数字贸易衡量指标的确定
二、国际知识资本的测度:基于数字贸易渠道
第二节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
一、数字进口贸易
二、数字出口贸易
三、数字进口溢出知识资本
四、数字出口溢出知识资本
第五章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第一节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的确定
一、现有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总结
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的确定
第二节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第三节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变价
二、物质资本存量不变价
三、就业人数
四、全要素生产率
第六章国内知识资本、数字贸易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层面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模型设定
第二节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全要素生产率
二、国内知识资本各投入变量
三、国际知识资本各溢出变量
第三节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模型的预检验
二、回归结果解释
三、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与结论
第七章基于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第一节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模型的预检验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二、面板协整检验
三、面板模型形式选择
四、截面相关、面板异方差和稳健估计方法选择
第三节实证分析
一、回归结果解释
二、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与结论
第八章基于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按合作关系划分
第一节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模型的预检验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二、面板协整检验
三、面板模型形式选择
四、截面相关、面板异方差和稳健估计方法选择
第三节实证分析
一、回归结果解释
二、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与结论
第九章基于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按联盟关系划分
第一节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模型的预检验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二、面板协整检验
三、面板模型形式选择
四、截面相关、面板异方差和稳健估计方法选择
第三节实证分析
一、回归结果解释
二、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与结论
第十章基于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按伙伴关系划分
第一节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模型的预检验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二、面板协整检验
三、面板模型形式选择
四、截面相关、面板异方差和稳健估计方法选择
第三节实证分析
一、回归结果解释
二、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与结论
第十一章基于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按“一带一路”沿线划分
第一节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模型的预检验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二、面板协整检验
三、面板模型形式选择
四、截面相关、面板异方差和稳健估计方法选择
第三节实证分析
一、回归结果解释
二、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与结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从知识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出发,基于区域差异视角,通过测度国内知识资本及细分项指数,海外知识资本及溢出项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分析和比较跨国、国内、地区、省级层面各项指数的发展趋势与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和比较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并据此提出分类指导和支持的创新驱动政策,以期为双循环格局下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决策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