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1.29 5.2折 ¥ 59.8 全新
仅1件
作者【英】伯特兰?罗素 著,谭新木 译 青豆书坊 出品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2819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1202305286
上书时间2025-01-04
引言
像本书的作者一样,世界上肯定有许多父母,渴望让自己年幼的孩子接受尽可能良好的教育,但又不愿他们被大多数现行教育机构的弊病影响。父母面临的这些难题,是无法依靠任何个体的努力去解决的。当然,你可以聘请家庭教师在家里培养孩子,但这种办法剥夺了孩子的天性所渴求的伙伴关系。少了伙伴关系,教育必定会缺少一些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且, 如果让一个男孩或女孩感到自己很“古怪”或与众不同是极为糟糕的:这种感觉一旦溯源到父母身上,几乎一定会激起孩子对他们的怨恨,从而导致孩子会喜欢一切父母讨厌的事物。 这些考虑可能促使认真负责的父母,把孩子送到那些他们认为有着严重缺陷的学校,因为现有的学校几乎没有一所令人满意——或者即使令人满意,也不在自家附近。因此,他们被迫肩负起教育改革的使命,这不仅是为了社会的利益,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孩子的利益。如果父母的家境殷实,要解决他们的个人问题,并不需要改善全部的学校,只要附近有一些好学校就可以了。但要解决工薪家庭的问题,除了改革小学教育,别的都无济于事。鉴于一位家长可能会反对另一位家长所希望的改革,除了大力进行教育宣传之外别无他法。但改革者的宣传效果不大可能获得证明,直到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才能看得出来。因此,对自己孩子的热爱驱使我们一步步涉及政治学和哲学的广阔领域。
在本书的后续各章里,我希望尽可能远离这个广阔领域。我将表述的观点,大部分都不依赖于我对当代的重大争论可能持有的看法,但完全独立于这些看法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期望自己孩子接受到的教育,必然是基于我们对人性所持的理想,以及我们对他们要担任的社会角色的期望。和平主义者不愿意他们的孩子接受偏向军国主义者的教育,共产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也不会有相同的教育观念。更为根本的分歧在于:有人将教育视为灌输某种*信条的工具,有人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他们之间不可能达成共识。在任何涉及这些问题的事情上,选择逃避是没有用的。 与此同时,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出现了大量独立于这些终极性问题但又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新知识。这些知识已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成果,但要充分吸收这些成果,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就人生的头五年而言尤其如此,人们已经发现,这五年的重要性比先前认为的要重大得多,这也使得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了相应提高。如果有可能,我的目标和宗旨是避免 有争议的问题。辩论式写作在某些领域是必要的,不过当我们面对家长时,我们可以假定他们都在真诚地为自己的子女谋福利,仅凭这一点,再结合现代知识,就足以解决很多教育问题。必须要说,我的看法都源于我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遇到的困惑,因此并不脱离实际,也不是空想,而且我希望这些看法能够帮助遇到类似困惑的父母理清头绪,不管他们是否同意我的结论。父母的看法极为重要,因为家长们通常缺少专业知识,即使是*秀的教育者也经常受到他们的束缚。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获得良好教育,我相信不会找不到有意愿又有能力的老师。
在接下来的各章,我会首先讨论教育的目标:我们期望看到,通过施行适合孩子现有素质的教育而造就出的那种个人和社会。我不会讨论人种改良的问题——不管是通过优生 学还是其他方法,不管是自然还是人工的方法——这根本超出了教育问题的范畴。但我非常重视现代心理学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表明,早期教育对个人品质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比过去几代教育者认为的重要得多。我对品质教育(education of character)和知识教育(education in knowledge)做了区分,后者在严格意义上可以称为教学。 这一区分是有用的,不过并不是*的:学生要获得知识必须具备某些美德(virtue),而许多重要美德的成功运用又需要大量的知识。为了方便讨论,教学和品质教育可以分开。我将先探讨品质教育,因为它在早期教育中尤为重要,但是我会将这个问题的讨论延伸到青春期,并包含对重要的性教育问题的讨论。*后我会讨论智力教育,从*堂读写课开始直到大学毕业,探讨它的目标、涉及的课程及前景。至于人们从生活和现实世界中得到的更深远的教育,我认为超出了我讨论的范畴。但是,使人们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是早期教育*应该优先考虑的目标之一。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激励、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
·《教育与美好生活》共有三部分、十九章。*部分明确我们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的一般原则,即教育中的民主因素是必要的,好的教育方式、改革必须是可以推广普及的,而且这种教育应该可以给每个男孩和女孩提供现有的zui好的机会。由此观点出发,论及贵族教育与现行教育中的诸多弊端。同时,罗素在论述教育的目的时,强调教育本身只是手段,儿童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理想的人格,智力教育则是让孩子形成独立判断与思想的关键。
·自由是罗素推崇的另一重要教育原则,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通过恐吓、威胁或者热衷于灌输自以为正确的信念去教育孩子,而忽视和牺牲了孩子的未来。
·第二部分是品质教育,从出生*年到幼儿园,罗素全面探讨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从孩子一出生就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这些良好习惯在之后的发展中将会自发生成美好的品德。针对消除儿童恐惧、如何培养儿童的建设性、自私与财产观念的划分、诚实与惩罚、性教育等关键议题,厘清误区与正确观念,并提出了培养和纠偏的方法。
·第三部分为智力教育,对比旧式传统教育,罗素非常强调对儿童智力的培养,认为智力教育要获得成功,离不开这些品质:好奇心、开放心态、相信知识难求却可得、耐心、勤奋、专注和精确。并由此探讨了14岁之前的全面式教育,和之后的专业化教育应当注重的方面。
《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的教育观点高屋建瓴、论述精辟,对当下中国的教育者及父母深具启迪。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罗素出身于英国贵族家庭。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等,关于教育方面的观点,集成在1926年发表的《教育与美好生活》之中。
译者简介
谭新木
北京大学文学学士、中国新闻学院国际新闻学士、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硕士,曾在以色列和美国任新华社常驻记者。
引言 // I
*部分 教育与美好生活
*章 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条件 / 2
教育的目的 / 29
第二部分 品质教育
第三章 出生*年 / 62
第四章 恐惧 / 74
第五章 游戏与想象 / 93
第六章 建设性 / 105
第七章 自私与财产 / 114
第八章 诚实 / 123
第九章 惩罚 / 131
第十章 同伴的重要性 / 142
第十一章 爱与同情 / 150
第十二章 性教育 / 168
第十三章 幼儿园 / 180
第三部分 智力教育
第十四章 总体原则 / 194
第十五章 14岁前的学校课程 / 213
第十六章 学校的*后几年 / 227
第十七章 走读学校和寄宿学校 / 238
第十八章大学 / 246
第十九章 结语 / 256
★世纪智者的前瞻性教育观念:以教育成就美好人生。
罗素注重教育中民主与自由的原则,强调儿童的主体性意识,要把儿童当作“独立于世界的人”,除了关心儿童的温饱,也要尊重他们完整的人格。
★儿童应该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罗素作为英国新教育运动的代表,强烈反对“教师中心论”,认为教育,是为了儿童而教育,不是为通过教育儿童达到某种目的。儿童作为教育的目的,就要求关照儿童的个性,给予他们充分发展的机会。
★活力、勇气、敏锐与理智,帮助孩子奠定美好生活的基础
罗素强调早期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主张从孩子一出生就要开始进行品质教育,要在6岁之前培养儿童的四种基础品质,同时也要避免父母对儿童自然发展的过度影响,后续的美好品德就可以自发地培养起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