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方妙用 柳吉忱方剂学讲稿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4.68
6.3折
¥
55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柳吉忱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33654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1202744535
上书时间2025-0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二章解表剂11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11
麻黄汤(12)
桂枝汤(14)
小青龙汤(16)
九味羌活汤(17)
加味香苏散(19)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20
桑菊饮(21)
银翘散(2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23)
升麻葛根汤(25)
柴葛解肌汤(25)
葱豉桔梗汤(26)
……
内容摘要
本书著者柳吉忱先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倡导“理必本《黄帝内经》、法必本仲景、药必本《本经》”,所以本书看似讲的是方剂学,实是以“方”为举例,以“理”来贯穿,以药性为基础,深究药物配伍的精髓,并结合吉忱公临床验案,突出讲解中医经典方在临床上的妙用。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主编推荐
柳 序
——寄语师承工作室的同学们
《灵枢·禁服》篇,有一段雷公拜师黄帝之文字,即“割臂歃血之盟”,此乃
医道须传于贤者之谓也。对此,《灵枢·终始》篇尚有“传之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天殃”之记;《素问 ·气交变大论》有“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漫泄天宝”之语。均说明了良师收徒有一个很重要之医学伦理学问题,即收徒标准是有医德之人。当然现今收徒不必有“割臂歃血之盟”,然孙思邈“大医精诚”之盟,《万病回春》“医家十要”之誓,是必须具备之律条。盖因中医学乃“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之道,通天无穷,究于无极”之学。对此,《素问·气交变大论》尚有“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之论。此即“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之谓。《灵枢 ·官能》篇引《针经》曰:“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何以知其可传?该篇以黄帝之言解之:“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复云:“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师无名。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
人勿传,此之谓也。”此段经文表述了弟子能彰其师之术者,方可不侮师名。
20世纪 60年代有“名师带高徒”中医政策之实施; 80年代又实施了“老中
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带徒模式;近期又在实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之名师带高徒政策。我认为中医学术之传承,不在形式,重在内容。实际上是要
达到《黄帝内经》“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之传承目的。《灵枢》“师传”“官能”,《素
问》“疏五过论”“征四失论”诸篇,均有明示。如《素问 ·疏五过论》黄帝与雷
公之问对可以借鉴:“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
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
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
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由此可见,
上古名医雷公尚且如此,而今之名师与高徒又是一种什么境界呢?以往中医传承工作败笔之处,是弟子对其师之术,正如《素问·著至教论》所云:“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至于在名医侧侍诊半日,或听名师一堂讲座,即称“某公弟子”,更属荒唐之事了!我伴随家父吉忱公行医达半个多世纪。于1963年又拜师牟永昌公,也没举行仪式,更没磕头、鞠躬,因蒙师长家父三岁,我叫了声“大伯”,便开始了从师生涯。朝斯夕斯,念兹在兹,凡六易寒暑,为师专享弟子。作为二公之传人,学研二公医疗经验,进行临床报道;探讨二公之学术思想,而有“柳吉忱及其学术思想简介”“牟永昌及其学术思想简介”二文,于 1995年入选《齐鲁名医学术思想荟萃》;有“果行毓德,救世济人”为文,吉忱公入选《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一辑。几十年来,我得暇便研读二公之医案,解读之,彰其术而习用之,并着手编撰《柳吉忱诊籍纂论》《牟永昌诊籍纂论》,其后又整理家父吉忱公之四部中医经典讲稿:《内经讲稿》《伤寒论讲稿》《温病学讲稿》、《本草经讲稿》,以期传承家父、蒙师之术,此即《素问 ·举痛论》“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之谓也。
近几年,大家劝我成立中医传承工作室,鉴于师承是件很严肃的事情,我均以年事已高坚辞。
戊戌年季秋,肖培新老师取道青岛,特专程来莱阳探望我,再次建议我建“中医传承工作室”,并赠其甲骨文书法大作“大医鸿儒”予我。当然朋友的盛情我心领了,然“大医鸿儒”这四个字,我可就承受不起了。家父吉忱公的蒙师李兰逊先生乃清末贡生业医,儒医也;我蒙师永昌公之父牟熙光先生,乃清末秀才业医,儒医也。而家父吉忱公,蒙师牟永昌公,均有私塾习国学的经历,习医又从师于儒医,故二老均是学业有成的一代名医,亦儒医也。上两代之医者,不都是“大医鸿儒”吗?而我只不过是这几位“大医鸿儒”的徒子徒孙了!这时我恍然有悟:我秉受的是两支两代的儒医之学啊!家父吉忱公“理必《黄帝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之训,不正是儒医的传承之路吗?由此说来,“柳氏医学流派”是秉承一条世医的传承轨迹。于是看来,肖老师之书作寓意深远!我也感受到一种任重道远的担当,所以也就同意并让永前筹建“中医传承工作室”事宜。在此期间,我回忆从师的往事,记述之,于是结集成《师承纪事》,以供同学们在师承中借鉴之。
工作室的同学,除了侍诊临床外,尚有写读书笔记、临床心得、病历分析等课目,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术水平,我又进行了学术讲座,并将我及与蔡锡英老师的学术论文,由工作室的负责人王永前在“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网上陆续发表之。除入选《柳少逸医论医话选》《蔡锡英医论医话选》的文章外,我还将有
关文章分别以专题汇编了《柳少逸象数医学研究发微》《柳少逸经络研究发微》《柳
少逸肾病研究发微》等文集。余者随同我历年的国学讲记、名医评说、序及跋语,汇编成《柳少逸讲习笔录》的小册子。若说《讲习笔录》是我“所传”的笔记,那《师承纪事》则是我“所承”的医事实录了。或“医话”,或“文集”,或“纪事”,或“笔录”,这些我名之曰的“小册子”,不算是什么著作,其结集,意在于使同学们学习得法,传承有序,此亦“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之谓也。若你们学有所成,我此番之耕耘,也算有所获了。
今录《尚书·周官》语与同学们共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