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教育心理学 孩子厌学怎么办?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5.57
5.1折
¥
49.8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韦志中,周治琼 著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ISBN9787515107288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2098417
上书时间2025-0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Story01厌学,都是手机的错?
Story02从云端掉到泥里,如何不厌学?
Story03得不到认同,我为何还要上学?
Story04乖孩子就不会厌学吗?
Story05过度保护与厌学有关吗?
Story06孩子不上学,骂醒他?
Story07孩子不想上学,尊重他?
Story08孩子厌学,都是父母的错?
Story09孩子不上学,用激将法?
Story10孩子厌学,为何不向父母求助?
Story11孩子真的接受他必须上学吗?
Story12幻想的世界已足够好,为何还要上学?
Story13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Story14愧疚教育与厌学有关吗?
Story15老师会影响孩子上学吗?
Story16离不开妈妈,如何能上学?
Story17妈妈,我不想上学,可以吗?
Story18没有朋友,让我如何上学?
Story19你们都不知道我上学有多辛苦!
Story20你们是喜欢我的好成绩,还是喜欢我?
Story21期待与厌学有关系吗?
Story22上学,到底是为谁?
Story23上学的意义是什么?
Story24上学,会伤自尊吗?
Story25生病了,我就可以不上学
Story26我不能就在家里学习吗?
Story27我不想再为父母上学
Story28我的脑子想上学,我的肚子不想上学
Story29一辈子待在家里不行吗?
Story30我有多动症,我不想上学
Story31无法超越的父母,上不了的学
Story32校园欺凌与厌学有关吗?
Story33厌学,是全家人的逃避吗?
Story34厌学,是因为不努力吗?
Story35厌学的孩子,是真的不想上学吗?
Story36只对学习有要求,最易厌学
内容摘要
厌学是当今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家长和老师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厌学本身不是病,而是孩子在自我价值、校园生活、亲子关系、社会期待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层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 本书从上千个厌学案例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80个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孩子厌学的根本原因,找到厌学背后的心理问题,并总结出36类解决对策,架起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厌学的孩子重返校园,爱上学习,迎接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希望本书能为广大家长、相关的心理学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精彩内容
Story 01 厌学,都是手机的错?
手机,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直是“背锅侠”。“孩子成绩下降都是因为玩手机。”人际关系差,“还不是因为天天玩手机,都不出去交朋友”。情绪低落,心情不好,“天天抱着手机,也不出去运动,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不抑郁才怪”。说脏话,“都是在手机上看那些乱七八糟的,该学的不学”……
如果所有这一切的问题,家长们都尚且能够忍受,当手机遇上厌学,就必定会爆发一场大战。
有个孩子升入初中,需要住宿,因为没有完全适应住宿生活,打扫卫生不符合要求,导致宿舍被扣分,但他坚持认为是舍友栽赃自己,跟舍友的关系由此闹僵。他所在的学校是当地最好的初中,父母从小到大对他的成绩期望都非常高,随着学习压力逐渐增大,他学习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到初一下半学期,他的成绩已经下降至中下游。他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发奋努力,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拼命学习,但是收效甚微。他根本记不住东西,背过的内容转头就会忘记,上课也渐渐难以集中注意力。一段时间之后,他给自己盖上“能力不行”的确认章,对学习彻底丧失信心。同时受打击的还有人际关系,他用“很假”来形容同学。我问他:“怎么个假法呢?”他撇撇嘴,失落地说:“我成绩好的时候他们都和我玩,成绩下降了他们都疏远排斥我。”在他眼中,同班同学竟然“现实”至如此。
上初二之后,他开始沉迷手机游戏,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不愿意做作业,周末他可以不问断地玩游戏十来个小时。后来,他干脆不上学了,“全职”玩游戏。这期间,他与家人的冲突不断升级,无论是谁,只要限制他玩游戏时间,念叨让他休息一下之类的,他就无比烦躁。父母尝试过没收他的手机,他当即大发脾气,摔东西,甚至要动手打爸爸。
一家人剑拔弩张,他与家人的关系降至冰点。
他第一次见我的时候,摆了一个很特别的沙盘。沙盘是有一整块区域的,他却只摆放自己面前的一小块地方,仅占用了一个小角落,留出一大片空白。他精挑细选了一个精美的房子,摆在自己选好的角落里,周围都用栅栏围起来,在栅栏周围用花草做了精心装饰,看起来很精美。我问他:“这个房子是做什么用的呢?”他说:“希望自己一个人住在这个房子里,带着自己的手机,养一个宠物,不希望父母再干涉我的生活。”说完又补充一句:“他们真的好烦。”他跟我详细表述了自己厌学的整个过程:自己小学成绩较好,初中进入重点初中,学习有点跟不上,同时,第一次住校,与宿舍同学的关系出现问题,宿舍同学将扣分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他们非常虚伪,自己再也不想跟他们接触了。介绍完这些,他低着头,用低沉的声音说:“他们在这种状况下没有给我恰当的支持,只知道事无巨细地管教我,监督我玩手机,在家里没有一点自由。”我知道,他说的“他们”是指他的父母。他很少用“爸爸妈妈”这样的称呼,特别是提到爸爸的时候,都是直呼其名。
第二次过来的时候,他情绪很不好,说是因为爸爸没收了自己的手机,连续几天都没办法玩游戏。他勉强进入治疗室,找了很久的沙具,最后选择了一个喜欢的动漫形象代表自己,接着就将那个人物放进笼子中,告诉我:“这就像现在的我,没有自由。”后来他又找了一个动画形象代表爸爸,把自己和爸爸摆成相对站立,随时准备攻击的姿势,嘴里都是狠话:“要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打,我恨死他了。”我问:“那么恨你爸爸吗?”他没有接话,只是自顾自地说:“从很小的时候就只有握着手机才有安全感,手机能给我带来快乐,而且手机里有人,可以陪伴我,父母没办法给予我想要的陪伴。”他低声说着,也不看我,仿佛只是自己在无聊地追忆往事,说的时候也不带明显的悲伤,只是幽幽地、缓缓地说。
接着,他又带着讽刺的语气说:“爸爸觉得继续给我手机我就会疯掉。”又故作无所谓地说:“反正全家人都不信任我,无论做什么都要被严密监控,我也不信任任何人,只相信我自己。”只相信自己的他,造了一栋房子,想一个人住在里面,拒绝外界的任何支持,不愿意相信任何人。说这话的时候,他顺手用沙子把代表爸爸的公仔埋了,并在上面压上耶稣,一边无所谓地说:“父母什么的我都不在乎,只要给我手机就可以了。”
我见过他妈妈一次,妈妈在说到他的时候用的表达是“有了手机就六亲不认”“手机比父母还亲”,说的时候情绪很激动,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实际情况是这个家庭有一个无比强势的奶奶,孩子自幼成长过程全程有奶奶参与,孩子与奶奶的相处才是最多的。妈妈在他的照顾方面插不上手,加上自己身体不好,十几年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用在照顾自己的身体,寻找各种养生妙方。另外,妈妈还养了十几只流浪猫狗,每天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喂食、清理,她尽心尽力,从不假手于人。直接跟孩子之间的相处和互动,其实少得可怜,她似乎把母爱全都给了流浪猫狗,没有多余的,也没有机会再分给自己孩子。
而他记忆中的爸爸,从小最关心的就是他的成绩,只要考不好,或者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