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学的世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学的世界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12.4 7.1折 158 全新

库存8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文章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2055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58元

货号1201918430

上书时间2025-01-02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以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定于2013年筹办国际汉学大会期间征集的海内外著名专家的论文为基础,从《世界汉学》前四期选录部分文章,共60余篇,汇辑编选而成。全书集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等多国汉学家的学术成果于一身,内容涉及对汉学研究观念、方法和范式的反思,汉学研究学术史的梳理、前景展望,各国汉学流派、汉学机构研究成果,著名汉学家的学术传记,对传统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重构的探讨,等等。

作者简介

王文章,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撰写、主编出版有《艺术体制改革与管理初探》、《传统与超越——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中国学者眼中的科学与人文》、《澳门艺术丛书》、《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等。

目录

写在前面 / 王文章

 

 

*编 汉学通论:观念、方法和研究范式 

 

中国研究何去何从 / 〔美〕狄百瑞

我对Sinology的理解和思考 / 严绍璗

国学、汉学与中国学 / 刘东

试探e考据对汉学研究的冲击——从“甲午八日”脂批谈起 / 黄一农

汉学与社会人类学——研究范式变异的概观与评价 / 王铭铭

汉学的临界点——日本汉学引发的思考 / 孙歌

汉学的悲剧剧——西方汉学的回思与检讨 / 〔美〕王海龙

文献学与汉学史的写作——兼评韩大伟《顶礼膜拜:汉学先驱和古典汉语文献学的发展》 / 程钢

“汉学”还是“汉印学”?——探寻一个包罗万象的科学阐释 / 〔印〕墨普德

用中国自己的语言谈国学的体系 / 舒大刚

 

第二编 国际汉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西方汉学的萌芽时期——葡萄牙人对中国的记述 / 万明

传统与寻真——西方古典汉学史回顾 / 〔美〕韩大伟

德国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况 / 〔波兰〕魏思齐

法国对中国哲学史和儒教的研究 / 〔法〕汪德迈、程艾兰

法国对20世纪中国史的研究 / 〔法〕鲁林

法国对中国考古和艺术的研究(1950—1994) / 〔法〕毕梅雪

德国汉学家在1933—1945年的迁移——重提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 / 〔美〕柯马丁

《华裔学志》及其研究所对西方汉学的贡献 / 〔德〕巴佩兰

日本的现代中国研究与现代中国学部──访日本爱知大学加加美光行教授 / 张萍

 

第三编 中华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多元阐释 

 

清儒“说经”的“基础知识” / 张寿安

经典注释文本与流行版本的异同——以《四库全书》本皇侃《论语义疏》为例 / 〔英〕傅熊

六朝与初唐的文本与物质文化 / 〔美〕田晓菲

扬州评话:传承,表演和保护 / 〔丹〕易德波

五百年前郑和研究一瞥——兼论葡萄牙史书对下西洋中止原因的分析 / 〔葡〕金国平、〔中国澳门〕吴志良

理解过去的三条途径:作为事件、经验和神话的义和团 / 〔美〕柯文

中国文化与廿一世纪的人类文明——以“儒道佛”三教为核心的思考 / 林安梧

中国传统文化两极评判的当下启示 / 冯天瑜

论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根据 / 董恩林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序 / 杨天石

 

第四编 国际汉学与跨文化交流 

 

欧洲人眼中的他者 / 张国刚

十六世纪葡萄牙的中国观 / 吴志良

19世纪以前的中俄互识 / 柳若梅

《圣经》在十七世纪的中国 / 〔比〕锺鸣旦

明清时期西洋体育在澳门的传播 / 汤开建

《中庸》的首个西方译本——罗明坚的拉丁文译本 / 〔意〕麦克雷

*早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及其与日本的关系 / 王铭

庞德对中国文化吸收的思想意义 / 张西平

《易经》对默斯·堪宁汉舞蹈美学的影响 / 欧建平

中国书法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 / 〔美〕杰克·斯佩克特

明清之际书籍环流与朝鲜女性诗文 / 张伯伟

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障碍及其文化冲突——在第四届中美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 贾磊磊

生命精神与死亡智慧的历史对话 / 刘士林

“中国梦”:过往的丰富遗产和今日的现实 / 〔塔〕塔尔巴克·纳扎罗夫

中国文化、世界和平、人道主义精神与中国梦 / 〔法〕皮卡尔

学习研究中国文化,语言,文学和历史的新模式——从传统教学到多元形式教学 / 〔加〕张森权

 

第五编

汉学人物志 

 

高本汉的汉学研究 / 〔瑞典〕马悦然

伯希和西域探险与中国文物的外流 / 耿昇

利玛窦传统与辅仁学风 / 汪荣祖

重新评价卫礼贤及其批评者 / 〔德〕顾彬

安特生在华北的考古活动 / 张静河

中国史大师费正清 / 〔美〕钱金保

史华慈:*后发表的思想 / 刘梦溪

李约瑟论中国传统思维整体观与科学发展 / 〔新加坡〕黄生财

威廉·冯·洪堡的语言思想与中文研究 / 班立华

无论魏晋朝,只知有汉学——东正教隐修士维诺格拉多夫汉学研究概述 / 阎国栋

论竹内好——关于他的思想、方法、态度 / 〔日〕代田智明

川合康三教授的中唐诗研究 / 蒋寅 

与明史结下不解之缘——范德教授的汉学研究 / 万明

马瑞志博士的汉学研究 / 范子烨

《中国评论》时期的湛约翰及其中国文学翻译和研究 / 段怀清

“难忘诗骚李杜魂”——九十回眸 / 叶嘉莹


【书摘与插画】
“难忘诗骚李杜魂”

——九十回眸

 

叶嘉莹

 

我今天听了诸位嘉宾的讲话,我觉得我现在要讲的太狭窄了,太渺小了,实在不值得在大家面前来讲述。因为我的题目非常个人化,是“九十回眸”。

我是1924年生人,现在是2014年,我是恰恰整整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九十年了。之前有南开的校友跟我说,他们当年1979年入学时,在南开听我讲课,至今还记得我穿什么衣服啊、梳什么头发呀。但你知道佛经上说过一句话,“若以色见我”,你如果只从外表来看我,“以音声求我”,只听我外表的讲话,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我当然不是如来,但是我要说,我之所以为我,而且我已经来到世界上有九十年之久了。像我前些时候在南开大学“初识南开”的讲座上讲到的,你们今天看见站在讲台上苍然白发的叶嘉莹,这是现在的、眼前的、刹那之间的我。我站在这里,不只是我的形体,我的相貌——一个现在的、外表的一个叶嘉莹;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我有九十年的人生的各种的经历——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一切,为什么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我是怎么样走过来的,这是我今天要讲的。所以我说“九十回眸”。

但是“九十回眸”是“事往便同春水逝”,往事如烟,你什么都看不见了。不过我这个人是有一个习惯,我从小就学诗,就读诗,就吟唱,我就随口可以唱一些个诗,所以我从很小,大概十一二岁就开始作诗。而且我那个时候虽然也没有读过《易经》,也没有学过孔孟的大道理,我只是写我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我内心之中当年幼稚的感受,但我以为这应该也符合我们古人所说的“修辞立其诚”。前几天我们班上还有同学说到我有一次给我自己的文章写序言,我说我平生没有集中精力去写作诗词,没有在我的创作上要跟人家争一字之胜、较量短长,我的诗词都是自己跑出来的,我也没有花费很大的精力说一定要在研究成果的论文上超过别人,我没有这样的心念。可是我是出版了很多书,那都是因为外在的因缘。比如说四川大学的  缪钺 先生,说要跟我合作写《灵谿词说》。比如说辅仁大学的校友,组织了一个讲座要我讲唐宋词,这些都不是我主动的追求。我自己真的主动去追求的,而且投注了大半生,这不能说大半生,差不多是我整个的生命在里边的,是教书、讲学。我的教学不但从地域上来说,包括了海内外的各地方,而且以听众的年龄来说,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先生,下至三四岁幼稚园中班连字都不会写的小朋友。我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讲学?我并不是说我讲得就是比别人特别的好,我只是觉得我们现在常常提倡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是一个教条,不是背几句名言佳句,我认为*能够代表我们中国文化的生命的,是我们的诗词的创作。我们的诗词有这么悠久的几千年的历史,那其中不好的作品,在大浪淘沙之中早已被淘汰了,现在留下来的作品,真是我们文化中的精华。这些没被淘汰的被存留下来的作品,为什么被存留下来了?还不只是说它的语言文字有什么特别的胜人之处,而是因为这些个作者,他们是用他们的生命来写作他们的作品的,用他们的生活来实践他们的作品的。这是这些作品之所以打动我,也是我为什么愿意把这些作品里边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志意、他们的品格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的原因。惟其因为他们所传下来的,是透过诗词创作的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感情的作品,不是教条,不是死板的道德的教条。那么我现在回顾我的一生,虽然我没有专心致力地去写作过诗歌,可是我们说过诗歌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我的生活、我的感情、我的内心活动跟我外表遭遇的*真诚的表达。所以虽然是“往事如烟不可寻”,但是我有一些个诗篇留下来了,我就可以借着我的诗篇来回眸,以我个人一生的遭遇,跟大家作一次心灵上的接触,看一看我过去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

我刚才说,我是1924年出生的。1924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正是中国北伐战争的年代,到处都是战争,到处都是军阀,直奉战争,直皖战争,各种的战争。我是在乱离之中出生的。那么另外我有一个回眸,觉得是非常可纪念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出生的月份是阴历的六月。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个习惯,每个月份都给它搭配一种花卉,比如说正月是梅花的月份。那么我六月出生的,那是荷花的月份,我的父母就给我取了一个小名叫“小荷”。而我既然是叫作“小荷”,我内心之中就不由地对于一切凡是与荷花有关系的事物,都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我回想起来,我觉得这是佛法所说的,万事各有因缘。你追寻不到今世的因缘,甚至于过去的一些个因缘,种种的因缘。人,有的时候你出生,你不知道你从哪里来,你不知道你到哪里去。可是像我活了九十年这样久,而且我又留下来一些诗歌的痕迹,我现在回头看我小时候写的诗,我就觉得很奇怪:我十几岁的小孩子,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为什么写这样的诗?而我也不是一直写那样的话,一直写那样的诗,我中间经过了多少次的改变和转折,我也写了现在九十岁的一些个诗词。我们今天就回眸,看一看我自己是怎么样成长的,我的心路的历程。

叶嘉莹为什么形成现在的叶嘉莹,凡事都有一个因缘。我出生在一个古老的家庭,昨天他们说我姓叶,不错,但叶不是我的本姓,我的本姓是叶赫纳兰。你们大概都知道我们的叶赫纳兰族中有两个名人,一个是男性,就是清代有名的《饮水词》的作者纳兰成德;一个是女性,就是慈禧太后,西太后的氏族,是叶赫纳兰。这个叶赫纳兰的姓氏,其实并不是我们原来的姓氏。我们这一族,原来是蒙古的土默特族,后来迁到了女真的纳兰部所在之地,遂以纳兰为姓。在清朝初年,有四个叫作纳兰的部族,哈达纳兰、乌拉纳兰、辉发纳兰,以及我们叶赫的纳兰,他们三个都是女真族的后裔,只有我们的叶赫纳兰,是蒙古族土默特这一族的。为什么叫叶赫呢?因为我们这一族,曾经定居在一条水的旁边,这条水,现在在吉林,就叫作叶赫河,把“纳兰”上面加上我们所定居的“叶赫”,所以就是“叶赫纳兰”。有一个台湾有名的散文家,也是诗人,  席慕蓉 女士,也是蒙古人。当她知道我是蒙古人以后,非常的高兴,她说我一定要带你去寻根。所以是席慕蓉打听到这个叶赫河在什么地方,她陪我到的叶赫。过几天南开大学将为我办九十岁的寿诞,他们有一些个图片的展览,其中就有席慕蓉陪同我到叶赫河,到叶赫的古城——荒芜的荒丘上的照相。我现在为什么讲这个?就是人种种的因缘。因为我们是叶赫族,满清的努尔哈赤的皇后是我们叶赫纳兰的女子,后来努尔哈赤把叶赫纳兰的部落征服了,然后我们这个蒙古的族裔就合并到他们满族的族裔里边去了。我的曾祖父在满清时代做过二品的官,我的祖父在光绪时代考中了进士,在工部做过官。后来因为民国了,所以就放弃了满族的姓,取了*个字为姓氏,就姓了叶。

我说这些事的缘故,是说人世的因缘。我生在一个这样古老的家庭,而你要知道我们这些个蒙古族被满族给合并了,而入关到了中国以后,都受到了汉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你们只要看一看我们同族的前辈叶赫纳兰•成德,他不但写了《饮水词》,他还编了《通志堂经解》,一部阐释中国古代经书的典籍。所以我们汉族的文化,那真是几千年来灿烂辉煌,我越老越读这些个古人的书籍,不管是经书还是哲学的书——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我们就发现相比于别人的那种思想、那种哲理、那种对于人生的体悟,真的是博大精深,我越老越觉得它了不起。所以我们虽然是蒙古裔的满族人,但是我们家里从我的曾祖父、我的祖父起,就基本是以儒学传家的。所以我小的时候,家里边的长辈没有送我去学校,他们说,不要到小学去读那个“大狗叫,小狗跳”——像我的女儿在台湾上小学,回来背书,背“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见了老师问声早,见了同学问声好”,她的脑子在记忆力*好的时候装下这些个东西,有什么用处?我的启蒙,我读的*本书就是《论语》。对于《论语》的很多话就是背,那个时候也不大讲,就是让你背。所以直到现在,有什么难解决的问题,我常常忽然间就想起其中的一句话来。我前几天还跟我们家的保姆说到。她说你整天待在八层的八楼上,也不出门,外边的世界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已经都落伍了,你跟不上这个时代了,你也不找人聊一聊天。我说你跟人家聊天聊什么呢?都是东家长西家短:这个人跟这  家的老 太太工作怎么样怎么样,那个人跟那  家的老 先生工作又怎么样怎么样,然后家里有什么家具。她说你从北京出来,你家里没有一些古董吗?我说真是非常遗憾,我一件古董也没有。后来我说,你觉得我每天就是在我的书桌前面看书写字没有意思,你觉得你们聊天很有意思,我想到孔子说过的一句话,他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她说那是哪几个字啊?你给我写下来让我看一看。我跟她讲话的时候,常常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孔子的话。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年背《论语》的时候,虽然没有讲解,但是有一句话,就忽然间给了我一种很强烈的震动,就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说你早上闻了道,晚上死了,你都没有白活这一场,你没有白白来到世界上一次,“朝闻道,夕死(都)可矣”。我那时候也没有敢问我的老师为什么,我就一直存了这个问题。所以,我的启蒙,是家里边教我读圣贤之书,我们开始背诵的就是圣贤的语言。



主编推荐

这部体量庞大的论文集作译者大多为当代国际汉学界*德高望重的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为筹备会议投入了大量时间,做了不少资料准备和先期研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学术资源。经过多年沉淀,这些内容能帮助读者加深了对汉学,特别是海外汉学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