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明志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8.61 5.7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福伟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3367

出版时间201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0831941

上书时间2025-01-02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土地和水:生命的根子
物质世界的两种不同表述:五行与四元
跨越洪水传说下的地质年代
走出采集经济的怪圈
第二章 文明中心的交替
城市文明的兴起
文明中心的演变
第三章 人类的新生:创建农艺世家
从植物猎手到园艺高手
千里稻禾的源头
主宰人类食物结构的小麦
落户欧美的大豆
别称印度大麦的蜀黍
救荒食物红薯
玉米的传播
马铃薯的环球旅行
第四章 当美化生活的园丁
古老的纺织原料棉花
亚麻与胡麻
用途甚广的红花
染紫佳材苏木
古称胡麻的芝麻
咖啡老家是非洲
饮誉全球的中国饮料:茶
改变人类食料的甘蔗种植
使世界陷入吞云吐雾的烟草
引发轮轴革命的橡胶树
第五章 扫描农艺王国的果子
果中仙桃
抗旱耐寒的杏
梨乡在中国
中华柑橘遍大地
南方珍果荔枝
可以充饥的香蕉
西域名产葡萄
四季皆宜的石榴
久享盛名的无花果
印度枣子罗望子
西瓜来自西亚
甜瓜变种白兰瓜
南国风光尽椰树
核桃称胡
历史神奇的猕猴桃
源自热带的芒果
又名波罗蜜的木波罗
原生巴西的凤梨
庵摩勒华名余甘子
药用植物诃黎勒
伊朗美食巴旦杏
果品又兼药材的番荔枝
古译韶子的红毛丹
爪哇美食莽吉柿
阿拉伯人的口粮椰枣
第六章 古代香药连称的香料和药材
阿拉伯特产:乳香
扬名于世的印度胡椒
清热药物芦荟
古来入药的罂粟
波斯莳萝移种岭南
丁香古名鸡舌香
和胃化湿的白豆蔻
名目繁多的沉香
索马里木香
芳香开窍的龙脑
南海天然食品槟榔
美味调料辣椒
珍贵香料肉桂
久享盛名的中国大黄
第七章 帆船时代的海洋
古人在漂洋过海中体验的世界
繁荣的厄立特里海贸易
活跃在七海上的各国帆船
航海罗盘的发明:大航海的前奏
开辟横越印度洋的航线
15世纪郑和乘宝船七次下西洋
在火炮中壮大的欧洲海上力量
最先闯入好望角海域的是谁?
哥伦布和他的先驱登临美洲的航行
太平洋探险
海上争霸的最后一幕:英法之争
帆船的最后荣光:飞剪船时代
第八章 时隐时现的黄金国
黄金与香木引领埃及人远航邦特国
为找宝历尽艰辛的赫古利士
约逊和他寻找金羊毛的伙伴
所罗门王和他的黄金宝藏
全民皆饰黄金的斯基泰牧民
罗马金币涌入印度
中国古代的金饰和金币
湄公河旁的金山
古称赤土国的金洲
神秘的非洲金窟索发拉
第九章 黄金国驱动下的环球航行
马可?波罗将黄金国信息带给欧洲
哥伦布心目中的黄金国
新西班牙刮起掘金热
欧洲人到中美洲寻找“爱多拉都”
南美洲地道中发现藏金洞
西班牙运宝船遭遇的厄运
在科科斯岛寻找《金银岛》中的宝藏
澳洲新金山引发的移民潮
中国劳工远赴南非,重振德兰斯瓦金矿
第十章 光怪陆离的宝石世界
最古的宝石矿在尼罗河谷地
举世无双的珍宝馆:图坦卡蒙王陵
世界屋脊上古老的玉石贸易
神奇的宝石之乡印度
名闻遐迩的缅甸玉石
声名远扬的铁网珊瑚
印度洋上三大采珠场
王室珍宝金刚石
变化中的钻石地图
百年沧桑琥珀宫
第十一章 马文化展现的人类进程
演绎马文化的源头
骑马文化席卷亚洲
寻找千里马
叱咤风云的铠马甲士
东方与西方的对抗
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缔建的草原帝国
马文化跨越大西洋
火炮时期的欧洲骑兵
马的艺术:矫健与力量
追踪马文化的轨迹
第十二章 岩石创造的古老文明
遍布旧大陆的巨石文化
彪炳千古的埃及石头庙堂
雄伟的印度石窟寺
瑰丽的中国石窟寺
异军突起的欧洲城堡
富丽堂皇的欧洲教堂
伊斯兰风格建筑扫描
被废弃的三大石头城
第十三章 用树木缔建家园
起自木材和泥土的建筑
东方式样的砖木结构建筑
用树脂构筑色彩缤纷的人居环境
东方与西方:各异其趣的造园艺术
第十四章 遥领千古风骚的丝绸
7000年前的丝绸之乡
2500年前的世界工艺极品
波斯和拜占庭:丝织技艺的二传手
汪大渊:丝绸贸易的巨子
丝绸之路环地球
第十五章 名扬天下的羊毛织物
东方称道海西布
帐帷与毛毯的世界
飞剪船和羊毛运输
第十六章 瓷器的制造与欧洲的新工艺运动
中国浙江:世界瓷业源头
华瓷外销掀起的商业浪潮
华瓷展示的神奇魅力
抢占欧美市场的华瓷
瓷器的仿制与欧洲工艺革命
第十七章 金属冶炼在3000年中的巨变
商周青铜文化创造的璀璨明珠
由百炼钢刀到后世的日本刀
钢铁与热兵器
铁路:社会进步的动脉
钢结构建筑与现代派建筑理念的实践
凭借航空与航天技术拓展太空世界
第十八章 能源主宰下工业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大能源之首的煤
海轮、运河与加煤站
受石油制约的工业生产与现代战争
迈向核动力时代
应对气候变化,开发洁净能源
追寻文明的印迹写在最后的几句话

内容摘要
本书选择了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各项重要发明作为主线,分别以重大的事件与历史转变时期发生的主要变革作为纬线加以串连,从世界角度描述它们的诞生、成长与辉煌的业绩。本书分上下两卷,此卷为上卷,侧重阐释物质层面的文明进程。

精彩内容
    第一章 土地和水:生命的根子物质世界的两种不同表述:五行与四元
    
地球哺育了人类,地球也造就了人类。人类赖以生活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组成,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5亿平方千米,占29%;海洋面积约3.6亿平方千米,占71%。陆地面积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江河和溪流,还有占10%的长年冰盖的南极洲,因此实际上我们所拥有的陆地面积只占地球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三都是水的世界。
    
人类的生存必须有空气、水和土地。刚走上文明征途的人类,还无法认识那无形的空气,只有水和土地是有形的可以把握的物质。古人早有“童山不可栖”之说,“童山”就是没有植被的石山,对植物是如此,对人类而言,土和水更是不可或缺的。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细菌、蓝藻和一些单细胞组织,它们源自海洋,然后走向陆地,之后出现了各种动植物,后来又有了属于灵长类的猿,再从猿到直立的人。最新的科学发现,确认了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埃及和中国在20世纪都发现了作为人类与古猿最古老祖先类人猿的化石。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中华曙猿,将类人猿的起源前推到距今4 500万年以前。1996年,中国科学家又发现了距今4 000万年的世纪曙猿,已经是高级的灵长类动物。中国发现的这二批类人猿化石的年代,都比美国古人类学家20世纪在埃及发现的类人猿化石的年代要早许多。后来在亚洲又有了新的发现。1997年一批法国古生物学家在缅甸中部蒲甘发现了邦塘巴黑尼亚猿化石,2009年一个国际科学考察小组确认了缅甸发现的类人猿化石,是一个距今3700万年的灵长类化石,出现在灵长类中包括猿猴和原始人科动物的类人猿一类与另一类灵长类哺乳动物刚刚开始分化的时期,证实了人类的祖先并非出自非洲,而是来自亚洲。
    
土地和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几乎是与生俱来。它给人类提供了氧气、食物、饮料和使其生命得以延续的一切。海洋吸收了太阳能,又慢慢地向外散发能量,通过海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给人类提供了地球上70%的氧气;同时还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是大气的60倍。海洋蒸发的淡水每年有44亿立方千米,通过降水再返回陆地,给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淡水。
    
古代的中国人将阴阳看做天地之气。他们以为一阴一阳是自然界两种基本的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物质,是万物的根源,天地的造化,是蕴藏在万物之中的基本属性。它们的运动变化构成了万物变化的原因,主宰着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老子》在公元前6世纪总结了自公元前11世纪以来便已存在的这种学说,将万物的起源和普遍属性归结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那么万物到底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西周时代出现的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和思想家对万物起源和构成的最早解释。
    
五种元素相杂相生形成了我们生存的世界,这是中国古代哲人的观念。郑国的太史史伯提到五行相杂时,用的是西周时“先王”的语言,这种思想以为万物是以土与金、木、水、火相杂而成的(《国语?郑语》)。最早用文字记下来的是《尚书?洪范》。《洪范》这篇文章是周武王在推翻暴虐的商纣王之后向商王室的贤臣箕子请教怎样实施王道治理国家的时候,箕子向周武王讲述的道理。箕子举了鲧治水失败、大禹治水成功的例子,说明不能违背天帝的意愿。鲧因为不明白水动态的性质是“润下”,用围堵的办法去治理泛滥的洪水,于是遭到惩罚而死;大禹得到天帝的授意,用疏浚的办法治水,获得成功,全在他懂得“洪范九畴”。“洪范九畴”是指人们当时认识到的九条自然规律,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地球上存在着水、火、木、金、土五种最常见的物质形态,它们之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世界处于不断的运行之中。这就是早在4 000多年前,已被中国的先民认识到的“五行”思想。它向人们警示,唯有按照“五行”的特性去做事,才能获得成功。“五行”在中国是被当作自然规律来认识的,为了使人们能够接受,它被假托成“天帝的意愿”,谁违背了它,谁注定要遭受灭顶之灾。
    
生活在东亚大地上的先民,在跨入文明社会的初期,就已通过他们从事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实践,体验到在土地之外,还有水、木、火、金这些重要性不亚于土的元素的存在。自公元前7世纪以来,在《管子》、《墨子》等文献中出现的五种元素生成说,是中国古代哲人最早试图回答五行相生问题的一份答卷,大致自那时以来,人们已普遍认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在《春秋左传》中还有一种解释五种元素相互制约的学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五种元素相生、相胜(相克)是古人对自然现象观察的一种极为生动的归纳。他们看到了水是树木的命根子,水又可以制胜火;土是森林大火所形成,土生成了金属,金属是由土所包容;林木是火灾的自然成因,而林木可以制止水土流失;火既是物质归还到土(灰尘),又是冶炼金属所必须的手段,可以使矿石变成人类需要的冶炼物;金属和各种矿体被认为是水的生成要素,是由沙金的蕴藏环境和金属冶炼过程中由高温产生的液体所致,而金属、矿藏、岩体可以抑制树木和植物的生长。这样五种元素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被我们的祖先认为造成了大自然、促成了自然环境的演变,以致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也就是人类的生态环境。
    
《尚书?洪范》将五行排列为水、火、木、金、土。称作“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按照五类物质的性能,一环扣一环。古人是用五行去对应万物的分属――
    
水:常温下流动的物质和事物都归属为水。水色为黑。水克火而生木。
    
火:所有燃烧现象、光电现象都列作火。火色为红。火生土而克金。
    
木:一切植物、可燃物质都属木。木色为绿。木生火而克土。
    
金:指来自土中的提炼物,一切金属都得列入。金克木而生水。
    
土:一切氧化(燃烧)后不能再燃的物质如土、石、砂、灰等归入土。土克水而生金。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