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第20版,中文版,四色彩印版)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74.92
6.8折
¥
258
全新
库存139件
作者[美]理查德·格里格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611062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58元
货号1203097283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 理查德·格里格
1984年获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认知心理学教授。在此之前,他任教于耶鲁大学,并在那里获得了 Lex Hixon 社会科学杰出教师奖。格里格发表了大量有关语言使用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鉴于格里格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专长和突出成就,自《心理学与生活》第14版起,本书作者菲利普·津巴多邀请格里格加盟本书作者团队,并自第16版起由格里格担任第一作者,主持本书的修订工作。格里格教授非常珍视这份信任,在之后历次修订再版中,不断充实认知心理学的近期新研究成果,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
目录
前言 xiv
1生活中的心理学 1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2
统计学附录 42
3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 52
4感觉与知觉 86
5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130
6学习与行为分析 158
7记忆 189
8认知过程 228
9智力与智力测量 269
10人的毕生发展 294
11动机 338
12情绪、压力与健康 368
13理解人类人格 407
14心理障碍 442
15心理治疗 482
16社会心理学 516
练习题 561
“停下来检查一下”答案 579
专业术语表 588
参考文献 613
详细目录
前言 xiv
第 1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1
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2
定义2·心理学的目标3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安慰食物”真的能给人以安慰吗7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6
心理学的历史根基6·作为先驱研究者的女性10
心理学的不同视角和观点10
心理学家们做些什么16
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家以哪些方式参与司法体系18
如何使用本书18
学习策略19·学习技巧19
要点重述20
第 2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2
研究过程23
观察者偏差和操作性定义25·实验法:备选解释和控制的必要27
相关法30
生活中的心理学:愿望思维会影响你如何评估信息吗33
心理测量32
获得信度和效度33·自我报告法34·行为测量和观察34
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的伦理问题37
知情同意37·风险 收益的评估37·故意欺骗38
事后解释38·动物研究中的问题38
成为有批判精神的研究消费者39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为什么数字技能如此重要40
要点重述41
统计学附录 42
分析数据43
描述统计44·推论统计48
成为一个明智的统计数据消费者50
第3章 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 52
遗传与行为53
进化与自然选择54·人类基因型的变异 57
神经系统的活动61
神经元61·动作电位64·突触传递66
神经递质及其功能67
生物学与行为68
生活中的心理学:你的大脑如何确定信任与否69
对脑的窃.听69·神经系统72·脑结构及其功能74
半球功能偏侧化78·内分泌系统80
可塑性和神经发生:变化的大脑81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文化如何“化入大脑”83
要点重述84
第4章 感觉与知觉 86
关于世界的感觉知识87
近距和远距刺激88·心理物理学89·从物理事件到心理事件92
视觉系统92
人眼93·瞳孔和晶状体93·视网膜93·大脑的加工95
颜色视觉98
听觉101
声音的物理特性101·声音的心理维度102·听觉的生理基础103
其他感觉106
嗅觉106·味觉107·触觉和肤觉109·前庭觉和动觉109
痛觉110
知觉的组织过程111
生活中的心理学:痛苦的分手真的会让人感到疼痛吗112
注意过程112·知觉组织原则113·空间和时间上的整合115
运动知觉116·深度知觉116·知觉恒常性119·错觉121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开车时使用手机会分心吗123
辨认与识别过程124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加工124·情境和期望的影响125
最后的复习127
第5章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130
意识的内容131
觉知与意识131·研究意识的内容133
意识的功能134
意识的作用134·研究意识的功能136
睡眠与梦137
昼夜节律137·睡眠周期138·为什么需要睡眠140
睡眠障碍141·梦:心理的剧场143
生活中的心理学:你是晨鸟型还是夜猫子型146
意识的其他状态147
催眠147·冥想149
改变心理的药物150
依赖和成瘾151·各种精神活性药物151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我们能从“靠前饥饿感”中学到什么153
要点重述157
第6章 学习与行为分析 158
关于学习的研究159
什么是学习159·行为主义与行为分析160
经典条件作用:学习可预期的信号161
巴甫洛夫的意外发现162·条件作用的过程163·习得166
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167·生物制约性170
生活中的心理学:经典条件作用怎样影响癌症治疗172
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173
效果律173·行为的实验分析173·强化相倚174
强化物的特性178·强化程式180·行为塑造181
生物制约性182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什么时候“暂停”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179
认知对学习的影响183
比较认知184·观察学习185
要点重述188
第7章 记忆 189
什么是记忆190
记忆的功能190·记忆过程概述193
记忆的短时使用194
映像记忆195·短时记忆196·工作记忆198
长时记忆:编码和提取200
提取线索200·背景和编码202·编码和提取的过程205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207·改善对非结构化信息的记忆209
元记忆210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记忆研究如何帮助你准备考试212
长时记忆的结构212
记忆结构213·回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216
生活中的心理学:你如何从“测试效应”中获益221
记忆的生物学222
寻找记忆痕迹222·记忆障碍223·脑成像224
要点重述226
第8章 认知过程 228
研究认知230
揭示心理过程230·心理过程和心理资源231
语言的使用234
语言生成234·语言理解238·语言与演化242
语言、思维和文化243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人为什么说谎,如何说谎245
视觉认知246
问题解决和推理249
问题解决249·演绎推理255·归纳推理257
生活中的心理学:如何才能变得更富创造性256
判断和决策258
启发式与判断259·决策心理学263
要点重述267
第9章 智力与智力测量 269
什么是测量270
测量的历史270·正式测量的基本特征271
智力测量274
智力测验的起源274·IQ 测验275·特别智力277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聪明的人更长寿279
智力理论280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280·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因素理论280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和情绪智力282
智力的政治学283
族群比较的历史284·遗传与IQ284·环境与IQ286
文化与IQ 测验的效度288
生活中的心理学:高智力个体的脑有何不同之处290
测量与社会291
要点重述292
第 10章 人的毕生发展 294
研究发展295
毕生的生理发展297
胎内期和儿童期的发展298·青少年期的生理发育302
成年期的生理变化303
毕生的认知发展304
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304·关于早期认知发展的当代观点307
成年期的认知发展309
语言的获得311
理解言语和词汇312·学习词的含义313·获得语法314
生活中的心理学:成为双语者会对儿童有何影响316
毕生的社会性发展316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317·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318
青少年期的社会性发展323·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325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日托如何影响儿童的发展326
性与性别差异328
两性差异329·性别认同与性别刻板印象329
道德发展332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332·关于道德推理的性别和文化视角334
学会成功老化335
要点重述336
第 11章 动机 338
理解动机339
动机概念的功能339·动机的来源340·需要层次343
饮食344
饮食生理学345·饮食心理学346
生活中的心理学:他人在场对你的进食行为有何影响352
性行为351
动物的性行为352·人类的性唤起与性反应354
性行为的进化355·性规范356·同性恋358
个人成就动机361
成就需要361·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362·工作与组织心理学364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动机如何影响学业成就365
要点重述366
第 12章 情绪、压力与健康 368
情绪369
基本情绪与文化369·情绪理论373·心境和情绪的影响378
主观幸福感379
生活中的心理学:你能否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情绪381
生活压力382
生理应激反应382·心理应激反应385·应对压力389
应激的积极作用394
健康心理学395
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396·健康促进397·治疗399
人格与健康402·职业倦怠与医疗保健系统404
为你的健康干杯404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健康心理学能帮助你更多地锻炼吗399
要点重述406
第 13章 理解人类人格 407
人格的特质理论408
用特质描述人格408·特质和遗传性412·特质能否预测行为413
对特质理论的评价414
生活中的心理学:你相信人格可以改变吗415
心理动力学理论415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415·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评价419
弗洛伊德理论的拓展420
人本主义理论42 1
人本主义理论的特点422·对人本主义理论的评价423
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424
罗特的期望理论424·米希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理论425
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427·对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的评价428
自我理论4 2 9
自我概念和自尊430·自我的文化建构432
对自我理论的评价433
人格理论的比较43 4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人格在网络世界里是如何传达的435
人格测评436
客观测验436·投射测验438
要点重述440
第 14章 心理障碍 442
心理障碍的性质443
确定什么是异常443·客观性问题445·心理障碍的分类446
心理障碍的病因449
焦虑障碍451
广泛性焦虑障碍451·惊恐障碍452·恐怖症453
社交焦虑障碍453·强迫症454·创伤后应激障碍454
焦虑障碍的成因455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如何将一种障碍纳入DSM452
心境障碍458
抑郁症458·双相障碍459·心境障碍的成因459
抑郁的性别差异462·自杀463
生活中的心理学:我们如何查明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464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分离障碍465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465·分离障碍466
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468
精神分裂症469·其他精神病性障碍470·精神分裂症的成因470
人格障碍474
边缘型人格障碍474·反社会型人格障碍475
分裂型人格障碍476
儿童的心理障碍476
注意缺陷 多动障碍477·孤独症477
精神疾病的污名478
要点重述480
第 15章 心理治疗 482
治疗的背景483
目标及主要的治疗流派483·治疗师和治疗场所484
心理治疗中的多元化问题485·机构化治疗的历史486
心理动力学治疗48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488·后期的心理动力学治疗490
生活中的心理学:被压抑的记忆是否会影响生活491
行为治疗491
反条件作用492·权变管理495·泛化技术497
认知治疗497
改变错误信念498·认知行为疗法499
人本主义治疗501
来访者中心疗法501·格式塔疗法502
团体治疗503
夫妻及家庭治疗503·社区支持团体504
生物医学治疗505
药物治疗505·精神外科手术508
电休克疗法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509
治疗评估和预防策略510
评估治疗有效性510·共同因素512·预防策略512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基于互联网的治疗有效吗513
要点重述514
第 16章 社会心理学 516
建构社会现实517
归因理论的起源518·基本归因错误519·自我服务偏差520
期望与自我实现预言521
情境的力量522
角色与规则522·社会规范525·从众525
群体中的决策529·服从权威530
态度、态度改变与行动533
态度与行为533·说服过程535·被自己的行为说服536
顺从539
偏见540
偏见的起源541·刻板印象的影响542·内隐偏见542
逆转偏见543
社会关系54 5
喜欢546·爱548
生活中的心理学:在哪些方面你像变色龙551
攻击、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550
攻击的个体差异550·情境对攻击的影响552
亲社会行为的根源554·情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556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如何才能让人们成为志愿者558
个人后记559
要点重述559
练习题 561
“停下来检查一下”答案 579
专业术语表 588
参考文献 613
内容摘要
《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世界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1937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洛伊德·鲁赫(Floyd L. Ruch)博士撰写了本书的第1 版,大获成功,并独自修订至第7 版。从第8版起,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开始加入本书的作者团队,并自第9版起成为第一作者。进入21 世纪,认知心理学硕果累累,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为了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大家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加入,作为本书的第二作者。自第16版始,格里格任第一作者,主持本书的修订工作,并在近期新的第20版成为专享作者。
我国心理学界许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自1990年起就一直采用本书作为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材。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原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进行了精心翻译。正如时任北大心理学系主任的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中译本(第16版和第19版)在国内出版20年来,累计发行突破150万册,赢得了广大心理学师生和普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第20版既反映了心理学的近期新研究进展,也延续了本书一贯的传统--将最重要的心理学见解应用于生活中。相比于第19版,第20版有了大幅的修订,新增了近120个贯穿全书的“研究特写”专栏,新增或修订了“生活中的心理学”与“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两个专栏的主题或内容,更新了数万字正文内容和数百篇参考文献,以反映心理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同时,译者团队和编辑团队以更高更严苛的标准,对译文进行了精心翻译和编校。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本书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推荐读物。
作者形象地将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过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选择它,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祝您好运!
主编推荐
1.《易》更三圣,《心》更三杰。鲁赫开创铸魂,津巴多发扬光大,格里格赋能认知。《心理学与生活》的开创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鲁赫,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从第8版开始加入作者团队。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认知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加入,并在本版主持本书修订工作。
2.心理学基础教材典范之作。《心理学与生活》首版于1937年,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是美国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被国内外数百所院校用作教材或参考书;北京大学自1990年开始就将《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普通心理学”专业课及公选课的教材。自2003年在中国大陆出版中译本以来,已累计销售150万册以上。
3. 内容丰富系统,学科体系完整:全书共16章,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既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生物基础、感知、意识、注意、言语、智力、认知过程等基本理论知识,也有学习、记忆、情绪、动机、人格、毕生发展、社会心理、心理障碍与治疗等具体应用板块。
4. 紧跟学科发展,修订更新:进入21世纪,认知心理学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第20版加入了很多认知心理学的新成果和采用脑成像技术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此外,关于心理障碍与治疗的两章内容也按照目前世界通行的诊断标准即DSM-5,进行了更新。同时,与上一版相比新增了560篇参考文献和近120个贯穿全书的“研究特写”专栏,并新增或修订了“生活中的心理学”与“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专栏。另外对新版的译文也进行了修订。
5.国内优秀的译者团队和专业的编辑团队。本书的翻译和审校工作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原心理学系)20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参与本书的8位编辑均拥有心理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译者团队和编辑团队以更高更严苛的标准,对新版译文进行了精心翻译和六轮编校。
6.国内学术机构和心理学家推荐。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将本书列为推荐用书,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前副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张侃研究员,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晓林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张建新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倾情推荐,并为本书撰写了热情洋溢的推荐语。
7. 贴近生活与实践。《心理学与生活》为心理学注入生活之魂,每章都设置了“生活中的心理学”“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专栏,既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也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地处理了科学的严谨性和心理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实用性之间的平衡,并力图使每个章节、每个句子都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8. 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心理学与生活》要用坚实的科学研究来抵制“通俗心理学”和大众传媒中的错误观念,本书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例,向读者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帮助读者批判性地思考身边的信息,明智地甄别那些浩如烟海的研究和调查,得出符合研究目的和方法的可靠结论。
9. 配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辅助材料:本书配有“停下来检查一下”“要点重述”“关键术语”等教学专栏,以提升读者的学习体验;书后附有练习题及答案,便于检查各章的学习效果。最后还列出了全部的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资料和延伸阅读。
10.大开本四色全彩印刷。本书采用单栏留白,便于读者在边栏记录阅读感想。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插图、表格、漫画、照片,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激发阅读和学习兴趣。内文采用纯质纸四色全彩印刷,阅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手不释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