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与不对等(精)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71.69
7.3折
¥
9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屈文生//万立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96352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2352338
上书时间2024-12-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屈文生,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要从事翻译史、法律翻译、法律史及中外关系史等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文本翻译、研究及数据库建设》。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哲社成果奖一等奖、上海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曙光学者、首届上海市外语十大杰出人物等奖励及荣誉称号。出版专(译)著《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等12部。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早期中英条约的翻译问题》等80余篇。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会长。万立,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法律史、翻译史、法律翻译及中外关系史等,在《学术月刊》《中国翻译》等刊独立或与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曾获第59届杰赛普(Jessup)国际拟法庭大赛中国赛区团体亚军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早期中英条约的翻译问题
一 《南京条约》与《虎门条约》的汉译与回译史实
二 《南京条约》与《虎门条约》中英官本及回译本之间的差异
三 多维度理解早期中英条约的翻译问题
第二章 《南京条约》的重译与研究
一 《南京条约》的中英文本之歧异考
二 翻译、观念与权力
第三章 《望厦条约》订立前后的照会往来及其翻译活动
一 顾圣使团的译者
二 往来于中美双方间的照会交涉及照会翻译活动
三 顾圣与耆英间若干重要照会交涉研究
第四章 徐亚满案与法律东方主义
一 谁是徐亚满案的当事人
二 徐亚满案的照会交涉
三 徐亚满案的情报翻译
四 领事裁判权的攫取与法律东方主义的“胜利”
第五章 笔尖上的战争:《望厦条约》订立前的照会交涉
一 兵船往小吕宋事件与程矞采的羁縻之道
二 程矞采对《南京条约》文本的重大改动
三 翻译与外交冲突
四 顾圣的外交
第六章 全权、常驻公使与钦差:中英《天津条约》谈判探幽
一 围绕“全权”的交涉
二 Plenipotentiary的对等问题
三 围绕“常驻公使”的交涉
四 常驻公使与钦差的对等问题
五 岂止是均敌
六 翻译与中外关系
第七章 《烟台条约》交涉译事三题
一 “英国”其谁,“会同”不同
二 “惋惜”:一次外交辞令的险胜
三 “威大臣”之威势
第八章 还金抑或还银:庚子赔款问题新探
一 庚子赔款“金债”属性之确定
二 还银与还金其实无异
三 问题重重的“或”字和还本息表
四 绝不坦诚的列强
第九章 “城口”之争:五口通商还是五城通商
一 关于口岸权利的初步交涉
二 再度上演的“城口”之争
三 “城口”含义的确定
四 悬而未决的“城口”之争
五 “五城通商”抑或“五口通商”
结语 一部晚清旧约章史就是一部翻译史
附编
附录1 《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的四个版本
附录2 望厦条约中英文官本及回译本对照
参考资料
译名对照表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稿的研究趣旨在于从中英1842年《南京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876年《烟台条约》、1902年《马凯条约》,中美1844年《望厦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英美位列主要条约谈判国)的汉英约本出发,分析条约的产生、发展或消亡过程中事涉翻译的活动,以期重新阐述并再构建不平等条约史、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叙事,并能对语言学(特别是翻译学)、史学(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对外关系史)和法学(特别是外交学、国际法和法律史)的教学与研究有所助益。学术界过去对晚清时期不平等条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制度、废约史、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不平等条约与国际法,以及不平等条约与政治运动研究等方面,总体倾向于采用宏观视角,将不平等条约放置于近代史与国际法的学科视野中。但是关于不平等条约的研究,事实上还存在过去未能得到重点关注的中外条约的语言转向。不平等条约的文本,实际上也是“大变局”之下,具体观念与制度嬗变的载体之一。条约翻译的历史考察,不仅是对历史细节的再发现,而且意味着对不平等条约的研究向动态化和纵深化转向。作者通过对上述六大不平等条约中英文约本的详细考察,针对条约订立和履行过程中的具体事件,以翻译的不对等与条约的不平等作为双焦点,既从文本出发,又关照历史事件的成因与影响,出入于历史的微观与宏观之间,给出精到而具解释力的阐发。
主编推荐
将晚清不平等条约的中英文约本翻译不对等现象的研究,引入近代条约史乃至近代历史事件的重述与解释中,通过语言学、翻译学与历史学、国际法学的交叉视角,出入于历史的微观与宏观之间,阐幽抉微,独具启发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