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方法及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方法及实践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97.88 7.1折 13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静 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7967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201533403

上书时间2024-12-28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1章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的理论及方法研究 1
1.1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相关概念 3
1.1.1 土地利用与功能 3
1.1.2 土地生态系统 3
1.1.3 土地生态功能 4
1.1.4 土地生态状况 6
1.2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监测研究 7
1.2.1 中国土地生态状况调查监测网络体系 8
1.2.2 中国土地生态状况调查监测指标体系 9
1.2.3 全国土地生态状况调查监测总体框架设计 11
1.3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方法 12
1.3.1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流程 12
1.3.2 土地生态状况指标调查方法 14
1.3.3 土地生态状况外业补充调查与布点采样 19
1.4 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研究 19
1.4.1 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框架 19
1.4.2 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2
1.4.3 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29
第2章 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 33
2.1 引言 33
2.2 研究区概况 33
2.3 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技术方法 34
2.3.1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指标与方法 34
2.3.2 土地生态状况质量评估指标构建与综合评估 36
2.4 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土地生态状况质量准则层评估结果 37
2.4.1 土地生态自然基础状况 37
2.4.2 土地生态结构状况 41
2.4.3 土地生态退化情况 45
2.4.4 生态建设与保护状况 48
2.4.5 西部生态脆弱区特征 53
2.5 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结果 57
2.5.1 甘肃省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结果 57
2.5.2 评估结果合理性分析 61
2.5.3 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尺度选定及合理性分析 64
2.6 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66
2.6.1 土地生态与生态服务功能 66
2.6.2 甘肃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67
2.6.3 甘肃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72
2.7 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73
2.7.1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73
2.7.2 甘肃省生态安全屏障作用与建设 74
2.7.3 甘肃省生态功能区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78
2.8 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86
2.8.1 生态保护红线 86
2.8.2 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构建 89
2.8.3 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 90
2.9 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98
第3章 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 100
3.1 引言 100
3.2 调查与评估区域概况 101
3.2.1 调查与评估区范围 101
3.2.2 自然环境概况 101
3.3 江苏省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补充提取 102
3.3.1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指标构建与获取 102
3.3.2 资料收集 107
3.4 江苏省各区域土地生态状况与障碍因子分析 107
3.4.1 江苏省各区域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分析 107
3.4.2 江苏省各区域障碍因子分析 116
3.5 土地生态状况综合评估数据库建库问题解决方案 122
3.5.1 调查与评估数据边沿匹配处理 122
3.5.2 栅格数据对齐处理 125
3.5.3 江苏省土地生态数据库建设 129
3.6 江苏省土地生态状况与障碍因子分析 133
3.6.1 土地生态状况自然基础性指标分析 133
3.6.2 土地生态状况结构性指标分析 135
3.6.3 土地生态污染、损毁、退化情况 137
3.6.4 生态建设与保护状况 138
3.6.5 土地生态状况综合评估分析 140
3.6.6 江苏省障碍因子分析 141
3.6.7 评估结果合理性分析与匹配分析 143
3.7 江苏省土地生态状况空间分布格局 144
3.7.1 土地生态状况的空间异质性 145
3.7.2 土地生态状况的空间关联性 152
3.7.3 土地生态状况的空间结构 160
3.8 江苏省土地生态综合区划 166
3.8.1 土地生态区划的原则及方法 166
3.8.2 研究区土地生态区划方案 168
3.8.3 不同类别土地生态区的建设与管理 172
3.9 成果应用与政策建议 176
3.9.1 成果应用建议 176
3.9.2 政策建议 178
3.10 结论与建议 179
第4章 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 183
4.1 引言 183
4.2 研究区概况 183
4.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83
4.2.2 自然区域特征 184
4.2.3 社会经济条件 184
4.3 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方法确定 185
4.3.1 评估指标及标准化处理 185
4.3.2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188
4.4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指标数据整合 190
4.4.1 指标数据整合原则 190
4.4.2 指标数据整合分类 191
4.4.3 指标数据平衡检验 191
4.4.4 指标数据平衡调整及结果 191
4.5 数据库建设 201
4.5.1 建库目标与内容 201
4.5.2 建库及汇总原则 204
4.5.3 建库软件与数学基础 204
4.5.4 数据格式 205
4.5.5 数据库结构 205
4.5.6 数据库建设过程 206
4.5.7 质量控制 208
4.5.8 特殊问题说明 209
4.5.9 成果汇交组织形式 210
4.6 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 210
4.6.1 评估分值测算结果 210
4.6.2 障碍因子测算 211
4.6.3 评估级别划分 214
4.6.4 区域土地生态状况指标层评估结果分析 215
4.6.5 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结果分析 226
4.6.6 城镇综合评估结果分析 229
4.7 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应用研究 234
4.7.1 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区划分原则 234
4.7.2 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法 235
4.7.3 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划分结果 236
4.8 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生态红线划定应用 237
4.8.1 土地生态红线划定原则 238
4.8.2 土地生态红线划定方法 239
4.8.3 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结果 239
4.9 土地生态系统保护问题与改善建议 240
4.9.1 土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 240
4.9.2 土地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的建议 241
4.10 结论 242
第5章 中原经济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 245
5.1 引言 245
5.2 河南省概况 245
5.2.1 地理概况 245
5.2.2 河南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246
5.3 中原经济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方法 248
5.3.1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指标体系与提取方法 248
5.3.2 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248
5.4 中原经济区土地生态调查与评估 250
5.4.1 土地生态状况自然基础性状况与障碍因子分析 250
5.4.2 土地生态状况结构性状况与障碍因子分析 257
5.4.3 土地污染、损毁、退化状况 263
5.4.4 生态建设与保护状况 264
5.4.5 区域性指标 268
5.4.6 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 268
5.5 中原经济区土地生态管护分区与政策建议 273
5.5.1 土地生态管护分区及问题分析 273
5.5.2 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政策建议 279
5.6 结论 281
第6章 西部能源开发与耕地新垦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 283
6.1 调查与评估区域概况 283
6.1.1 自然条件 283
6.1.2 社会经济条件 284
6.1.3 土地利用现状 285
6.2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285
6.3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数据检查与修正 287
6.3.1 检查内容 287
6.3.2 选取检查单元 287
6.3.3 数据检查与问题成因 287
6.3.4 综合评估结果修正与验证 289
6.4 数据整合与数据库建设 290
6.4.1 数据整合技术路线 290
6.4.2 数据整合工作内容及方法 290
6.4.3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数据库建立 291
6.5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结果分析 293
6.5.1 区域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 293
6.5.2 城镇土地生态状况质量评估结果 302
6.6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生态状况质量障碍因子诊断 307
6.6.1 区域土地生态状况质量障碍度分析 307
6.6.2 城镇土地生态状况质量障碍度分析 308
6.6.3 典型区域土地生态状况质量障碍度分析 308
6.7 成果应用与土地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建议 312
6.8 结论 313
第7章 黄淮海采煤塌陷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 315
7.1 引言 315
7.2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 316
7.2.1 地理位置 316
7.2.2 徐州市自然与经济概况 316
7.2.3 徐州市采煤塌陷地概况 317
7.3 黄淮海采煤塌陷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 321
7.3.1 矿区土地生态系统概念 321
7.3.2 矿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方案 322
7.3.3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特征分析 325
7.4 黄淮海采煤塌陷区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 340
7.4.1 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技术与方法 340
7.4.2 土地生态状况评估结果分析 346
7.4.3 徐州市土地生态状况质量障碍因子分析 352
7.5 煤矿区土地生态环境退化成因与保护对策 353
7.5.1 煤矿区土地生态环境退化成因分析 353
7.5.2 煤矿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54
参考文献 357
附录 359

内容摘要
本书以地理学、生态学、地球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将常规地面调查、遥感监测和地理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从理论和方法层面,研制我国土地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构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监测网络,丰富土地生态系统调查评估理论;并以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黄淮海采煤塌陷区、中原经济区、西部能源开发与耕地新垦区、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和西部生态脆弱区等6个重点区域为研究案例,开展区域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应用研究,完善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技术体系,探讨土地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数据库建设方法,全面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土地生态状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安全格局,准确把握我国土地生态系统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国家和区域层面从战略高度寻找出路,提出面向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生态系统管理战略和建议,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不仅为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而且为土地生态系统管理和国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精彩内容
    **章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的理论及方法研究

    1976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土地评价纲要》中首次明确了“土地”的定义,1995年FAO将“土地”的定义正式确定为“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一个可划定的区域,它包含了地表上下附近生物圈的所有属性,包括近地表的气候、土壤、地貌、地表水文(包括浅水湖、河流、沼泽、湿地)、近地表的沉积层及其相关联的地下水储备、动植物生物量、人类聚落、人类活动的物理成果(土地平整、储水或排水设施、道路、建筑等)”。在此基础上,FAO将土地的功能归纳为生产功能、生物环境功能、气候调节功能、水文功能、储备功能、废物与污染控制功能、生活空间功能、历史档案或遗产功能、连接空间功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与生态系统研究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计划,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国际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规划(DIVESITAS)、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以及2000年联合国启动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EA)、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开展的生态系统区域研究,2010年开始的全球土地计划(GLP)、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迁(UGEC)和2011年发起的未来地球(Future Earth)研究计划等。上述科学研究计划核心均涉及生态系统特征及其变化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途径等研究,并且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安全、地球系统管理、城市化与全球变化研究均将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研究作为其重要基础(Pieri et al.,1995;Pieri,1997;Christensen et al.,1996)。同时,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沟通与合作,从单问题、单要素、单学科的研究转变成整体性、综合性研究,以及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生态系统研究更强调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其研究单元从以行政单元为基础转变为以自然生态系统单元为基础,生态系统管理对象不仅仅是生态系统本身,更重要的是管理人类的活动,强调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Stanley,1995;Boyce et al.,1997;赵士洞等,1997)。目前,典型区域层面的生态系统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些研究热点,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Wood,1994;Carpenter,1995;王静等,2015)。今后研究方向必将会转向多尺度或全球尺度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相关重大科学问题的定量化研究方面,多尺度或全球尺度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将会成为生态系统管理学的重要发展方向(Vogt,1997;Chapin et al.,2009;傅伯杰,2010;王静等,2015)。

    目前,资源问题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关键问题。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家园,土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激增,经济活动不断扩大,城市化快速蔓延,给全球土地资源造成少见强大压力;全球温室效应以及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环境的恶化,更是加剧了土地资源减少趋势;为满足粮食生产大量开垦耕地,造成森林和草地减少,湿地丧失;另一方面大量耕地被占用,引发种种社会矛盾与冲突。全球热带森林的消失速度在加速,有“地球之肺”称誉的巴西亚马孙地区,仅仅在过去10多年就被毁掉了4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由于食物消费总量的急剧上升和可耕地的日益减少,世界将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据联合国预测,2025年全球人口将增加到80亿,2050年将增加到93亿,*终全球人口可能稳定在105亿或110亿左右,而未来人口增长均来自发展中国家。在东亚和南亚,人均占有可耕地仅六分之一公顷,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将不堪重负,加之灌溉用水短缺,将迫使上述地区增加粮食进口。因此,引入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管理之间动态平衡的理性发展理念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土地作为自然要素的承载主体,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可持续的土地生态系统管理放在突出地位。研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控制管理和防治,调查与评估是其首要环节。全面调查并掌握我国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态服务以及对社会和经济服务的持续性状况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优化国土空间,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我国对土地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和土地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与技术体系建设仍较薄弱,这制约了我国土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施。因此,开展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需要统一的标准、科学的技术方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本书研究将构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方法体系和应用体系,对切实提升我国土地生态系统管理水平和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1.1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相关概念

    1.1.1 土地利用与功能

    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状况,即人类根据土地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生物、技术等手段,对土地所进行的长期性和周期性的经营管理与治理活动。土地利用包含着人类利用土地的目的和意图,它是人们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社会经济目的,对土地进行的开发利用活动。土地利用类型是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中具有不同特征与功能的空间地域组成单元。土地资源是一个综合的功能整体,其“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三者相互关联,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促进(陈百明,1986;2006)。人类生产、生活以生态系统的支撑为基础,同时生产、生活等功能又影响生态系统。土地资源的生产、生活功能是人类土地利用过程中追求的*终目标。三大功能中,生态功能是基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