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萨空了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0.02
5.1折
¥
3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萨沄 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ISBN9787802565647
出版时间2014-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1200915707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萨沄,又名萨苦茶,出生于1928年,是萨空了长女。多年从事新闻编辑工作,曾在国际新闻局和外文出版社任翻译;在《内蒙古日报》、《健康报》和《大众健康》等报刊任记者、编辑、高级编辑和主编。
目录
前言
序
第一章雏凤清声蒙古族青年
一个蒙古后裔的故事
初涉社会
第二章东奔西走著名办报人
登上新闻大舞台
创办香港《立报》始末
为了建设新新疆
重庆一年
第三章身陷囹圄民主宣传人
香港沦陷前后
艰难世事(上)
艰难世事(下)
第四章新中国成立工作大忙人
为争取人民民主奔忙
迎接新生活
与救国会的渊源
新中国民族文化工作的开拓者
一次不寻常的赴港演出
第五章历尽劫波后赤子情怀存
在劫难中
故地留痕
建国后在民盟工作
在政协机关工作
第六章桑榆夕阳红斯人终逝去
在医院中
晚年
附录一萨空了同志生平
附录二萨空了年表
后记
重版随想
跋
内容摘要
萨空了(1907―1988),原名萨音泰,笔名了了、艾秋飙,是20世纪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出版家、报刊主编、新闻学家,也是出色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27年开始在北京从事新闻工作,曾供职于北京的《北京晚报》、《世界日报》,上海的《立报》,新疆的《新疆日报》,重庆的《新蜀报》、《华商报》等报社。抗战时期,与梁漱溟在香港创办民盟机关报《光明报》;建国后,筹建《光明日报》、《民族画报》和《人民政协报》。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是新中国民族文化工作的开拓者。同时他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曾任第四届、五届民盟中央副主席。
《我的父亲萨空了》由萨空了长女萨沄执笔撰写,主要取材于萨空了日记、书信等一手资料,以及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资料翔实,叙述感人,真实再现了萨空了的一生。
精彩内容
1907年3月26日,在四川成都,虽是乍暖还寒的节气,却逢阳光明媚,给万物带来无限温暖与生机。就是这―天,在离都督衙府不远的一座深宅大院里,诞生了一个男孩。这是都督府正黄旗蒙古笔帖士石麟第二位填房桂氏生下的第三个男孩。他就是我的父亲萨空了。
这年石麟已三十一岁。他的祖上世居扎库木地方,郎姓。自从清初随军入关以后一直都居住在北京。他的父亲荣惠、祖父特克什布、曾祖广宁,几代都为巩固中国的领土、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立过汗马功劳,曾受到清帝的嘉奖。他自己十四岁从正途经考入仕,当了个候补笔帖士。因为他的聪慧好学,光绪帝还特嘉奖他的母亲教育有方,加封为二品夫人。可是当他的父亲去世以后,由于只知读书不会理家和惧内,常受妻家骚扰又无法解脱,他只好央人换了一个外差,举家搬到成都,在川督赵尔丰手下当笔帖士,求个安静。但是,在清朝正趋于败落的光绪末年,国事不宁童哪里有安乐之地?一向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他,更是郁郎不欢。
新生的儿子给地增添了几分喜悦,冲刷了他不久前因伤逝二子留在心上的阴影,他给新生的儿子取名萨因泰(蒙语译音),意思是有福气的人,并吩咐家人称他为老二。此后,桂氏又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到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石麟千家返回北京时,他已是五个孩子的父亲,除了原配生的女儿外,还有四个儿子。
回到北京,家产已被亲戚分占。石麟家属于被推翻的清朝蒙古族小官,正是当时被唾弃的社会阶层。他既不敢与人争要家产,又无法再求职谋生,只好靠变卖藏品衣物度日,躲在家里课子读书,《四书》、《五经》、史文、诗书画,尽己所能讲授给儿子。在贫病交加中,他四十五岁就去世了。
我知道上述故事时已十六岁,在重庆。那是1945年,父亲刚从国民党集中营释放出来不久。有一天他带我去看望女友――后来成为我第一位继母的方菁。他们在闲谈各自的家事时,我在旁边听到的。那时,我家已经历过重大变故。自1935年,我家离开北京到上海,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和父亲工作的变动,以后就不断迁移,从上海到香港、到新疆、到重庆,又到香港,再到桂林,又到重庆。在这段艰难坎坷的生活历程中,先是父母离了婚,继而父亲被国民党逮捕。
以前,我对父亲家的事知道得极少。我母亲金秉英娘家是基督徒。母亲只和自己娘家人往来,不大看得起父亲家的人。加上我七岁时全家就离开北平,所以几乎对奶奶、姑姑,叔叔全无印象。我真正知道家事是在解放以后重返北平故里时。
1949年,北平解放后,父亲从香港到北平,我和妹妹萨石(原名萨苦荼)也从解放区进入北京,这时,才和亲属们团聚。
P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