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沉默的少数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4.41
6.8折
¥
36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南方周末 编 著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03638
出版时间2012-05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200258930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总序:不死的理想随书页飞扬
序:世界变平,思想何为
上编
划过时代黑暗天幕的两颗彗星
刘索拉送我《刘志丹》
我们有共同的经历
一个中国拳王的故事
延光
艺术的内丹
志不尽,夜未央――读胡兰成写给黎华标的七十封信
“怕”和阿伦特
卢森堡:“嗜血的‘红色罗莎’”
记忆中的星光
命运七七
一个女人和一个时代
一个老人和一段历史
仍然在野――纪念星星画展28周年
德国:用幽默书写历史
汪曾祺与《沙家浜》的写作――汪曾祺诞辰90周年纪念
在萨尔茨堡
在布拉格
在维也纳
我一时不知停在哪座墓前
做一个音乐文化远距离的敬仰者吧
红革紫姜九股苗――1969年、1869年与2009年纪事
“通海大地震”亲历记
《文艺批判》琐记
下编
一次未完成的三人行――与施耐德、温伯格对话
你敢回答吗
给河马刷牙
第二颗眼泪
迪士尼乐园与迷瘴
孔子为何哭了
重建古典中国的文学大统
中国该不该设计自己的情人节
一个人的百年
我与中国
色即是空――棕皮手记:关于网络世界
我看《色,戒》
写作背后的另一种经验
无心之失
鼎:青铜时代的金属记忆
照射中国的光线――都市照明体系的历史解读
国境、国家和中国――也说“中国境域”
英雄的人格和语义
文艺与复兴
文艺复兴:通向新价值秩序的入口处
没有一流大学的文化繁荣
内容摘要
在这个以“写作”命名的副刊平台上,因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参与,因而所发出的“思想声音”也格外铿锵有力。正是这种力量,使得公众的精神向前进步,向上生长。 在《不沉默的少数》里,呈示的是敏锐、深沉而智慧的思想面孔,它是一种积淀、累进与渗透。关注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反物欲主义,关注思想的进步、历史的追问与现实的责任,关注人的命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公民权利与公共道德的予取等问题……基于公民社会的理想和使命,这块《南方周末》的“写作版”因此有了更多的思想含量和智慧启示。 《不沉默的少数》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精彩内容
划过时代黑暗天幕的两颗彗星 ■林贤治 米吉安尼也曾写过激越的诗篇,有的带有战歌性质,不过,他的热情更多是经过压抑的。比较起来,瓦普察洛夫的诗更偏于主观抒情,技巧更具现代性。米吉安尼对于农村生活和底层人物的表现多是描画性的,正如他所说,“保存在人民心中的歌被偷走了,歌变成述说”;手法看似陈旧,读起来却是特别真实感人。乡居十多年,那是一段动荡的、恐怖的、卑贱的日子,我几乎离不开米吉安尼的诗,特别喜爱诗中那种超乎形式之上的忧郁气质。我倾听他,感激他,始终觉得他代表我在倾诉。他有一首诗,题目就是《在忧郁的旗帜下》:“在我们的国家里/在每个屋顶上/都悬挂着忧郁的/没精打采的旗帜……”他常常写到泪水,他的歌声是伴随着哭泣的。他在《苦难》中写道: 我每天都看见/生活,把各种情感/都逐个地打上/命运的戳记/而欢乐却没有存在的地方。/生活/以往我不知道/你竟是这样可怕/那时,我还没有落入你的怀抱。/今天,在镜子里,我凝视着自己的眼睛/我看见/由于苦难我的目光逐渐黯淡/我看见/我的脸上布满了衰老的皱纹,我很快就要变成一面百孔千疮的旗帜/在屋顶上迎风颤抖。 两位诗人都深爱着他的祖国、土地和人民。米吉安尼出身孤苦,命运坎坷,他以悲悯的情怀,注视广大的不幸者:农人、妓女、弃婴、自杀者、乞丐、纤夫、疯子、囚犯……他说,他愿意在膝盖一样深的污泥中行走,拥抱那些深夜里与他一起跋涉的人们。瓦普察洛夫的爱同样来自人性的深处,而非政治信仰和集体意识。人道主义不是意识形态,不是宣传灌输可以奏效的。相反,意识形态国家往往敌视人道主义。我怀疑,人道主义直接来源于血统――深蕴于个体生命内部的关于民族和家族的悲剧命运史,爱与同情都是一种心灵秘传。为了纪念一位战死的同志,瓦普察洛夫一连写下《同志之歌》、《妻之歌》、《信》、《梦》等诗篇,从中不难发现,燃烧的热血中随处都有泪水的润湿与温柔。 由于爱,瓦普察洛夫和米吉安尼不能不怀着神圣的愤火高唱复仇。瓦普察洛夫在一首诗中写道:“你曾经教过我,亲爱的母亲/要爱所有的人,像我爱你一样/我愿意爱他们,母亲,但是/我必须也要有面包和自由。”同样爱人类,战士、诗人与宗教家便有如此的不同。为了改变人类的非人处境,为了寻求自由、正义和真理,他们的竖琴弹不出平和之音,他们成为至死不肯妥协的反抗者和革命者。 在两部诗集中,都有多首献给春天的诗。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乌托邦。米吉安尼对索古政权憎恨至极,他在《低声歌唱》中表示拒绝官方的民族主义宣传。在《寻求的心》里,我看见诗人含着热泪的明澈的目光向着西方,一面怀着敬慕,一面怀着疑惧;正如《沉思》所写,“每一滴悲苦的泪花里都有一个人诞生”,用希望的微光照亮行程,而所经的道路又无处不是坟茔和荆棘。他心灵的创伤太深,矛盾重重,他在希望和绝望中迂回行进。《片断》中写到,一个小流浪儿立誓要做这个世界的“复仇者”,结果在没有找到语言之前就被汽车压死了。我猜想,这是诗人遗下的“途中的镜子”。他生前唯一的诗集《自由的诗》出版后,立即遭到政府的查禁,只有有数的几册幸存下来。他对时代的记录和抗议,唯靠手抄的形式在世间流传。 瓦普察洛夫的反抗是有组织的反抗,是政治革命。苏联成了他的乌托邦。在当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国家”,恐怕没有哪一位激进的知识分子不是为之神往的。在政治上,瓦普察洛夫有一种坚定性,一种唯古典共产党人所具有的抱负;为了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他渴望战斗,甚至渴望在战斗中死亡。他在《一封信》的末尾写道: 尽管强烈的阳光/会灼伤/我的翅膀/像一只渺小的粉蝶/我决不诅咒/也毫无怨言/因为我知道/迟早我总要死亡。 蜕去谬误的躯壳,千百万人重庆新生的时候,死是一支歌,是的,那是一支歌!在我阅读过的诗人中,殷夫,可以说是中国的瓦普察洛夫。为了反抗一个由几千年的传统帝制国家演变而成的现代政党国家,他在中学时起参加革命,两次被捕,遭到残害时才22岁。他15岁写诗,是一个早熟的天才;虽然比不上瓦普察洛夫的成就,但是,他的诗一样闪射着自由的梦想、青春和激情的光芒。鲁迅称,“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而且强调指出,“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当时,还有一些左翼诗人如艾青等,都是与瓦普察洛夫和米吉安尼同属一个精神谱系的。 据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2009年为瓦普察洛夫年。保加利亚的纪念活动十分盛大,国家图书馆召开了研讨会,图书馆和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专题展览,同时发行第五枚瓦普察洛夫纪念邮票,首映一部长达54分钟的纪录片。一个革命时代的共产主义文学圣徒,获得今日西方和他的祖国如此的尊崇,令我深感意外。 关于瓦普察洛夫,还有米吉安尼,我国当今的诗坛已经遗忘了他们,许多诗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买的《瓦普察洛夫诗选》,恐怕是最后一个汉译本了,距今快30年,不见重印;而《米吉安尼诗文集》,在书店里消失的时间更长,少说也在40年以上。20世纪进入90年代之后,据说到了“告别革命”的时代,文界也群起倡导“私人写作”和“身体写作”,像瓦普察洛夫和米吉安尼这些曾经寻思反抗和参与革命的诗人,受到普遍的忽视、漠视乃至歧视。瓦普察洛夫在《就义之歌》里写道: 战斗是艰苦而残酷的,战斗,正像人们所说的,是史诗。 我倒下了。另一个就接替我――何必特别标榜一个人呢? 遭到刽子手――再遭到蛆虫,就是这样简单的逻辑。 可是,我的人民呵,因为我们这样的热爱你们,在暴风雨中我们必将和你们在一起! 可是,谁去接替他呢?谁会热爱他们呢?我顿然想起,鲁迅恰好也曾用过诗中的比喻,但指的是另外的“蛆虫”,为“文界的腐败”所滋生。他说,这群蛆虫“挂着好看的招牌,在帮助权力者暗杀青年的心,使中国完结得无声无臭”。当然,鲁迅的评说距今就更久远了,时间足足过去了80年!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